第十九届“上译”杯翻译竞赛揭晓,〇〇后译者首次跃居首位

近日,第十九届“上译”杯翻译竞赛颁奖典礼于线上举办。该活动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上海翻译家协会、上海译文出版社《外国文艺》杂志承办。

第十九届“上译”杯翻译竞赛线上颁奖典礼

本届竞赛设英语和德语两个语组。英语组原文“In Search of Fear”出自2017年夏季刊《拉帕姆季刊》(Lapham’s Quarterly,第十卷第三期),该刊每期选定一个主题展开讨论,这一期的主题即为“恐惧”(fear)。本文还入选了《纽约客》作家希尔顿·埃尔斯(Hilton Als)主编的《2018年美国最佳散文》。作者菲利普·佩蒂(Philippe Petit,1949— )是法国高空走索艺人,因1974年8月7日在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之间走钢丝而一举成名,他的逐梦人生曾被拍作电影《走钢丝的人》并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虽非专业作家出身,佩蒂已出版了八本书,并拥有丰富的演讲经验,对语言的把握和运用功力可以说不输许多作家。这篇文章讲的主题是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但鲜少有人深入思考过的一种情绪——恐惧,帕特作为挑战极限、与死神下棋的表演家,对于这种情绪有远比一般人强烈和鲜明的感受,他在文章中条分缕析地阐述了恐惧的身体语言、味道、音乐以及战胜恐惧的方式与武器,表达精妙,比喻传神,随处透着历经世事后的深刻智慧。

德语组的原文出自奥地利当代作家克里斯多夫·兰斯迈尔(Christoph Ransmayr)的散文集《巨人鞠躬》(Die Verbeugung des Riesen)。兰斯迈尔出生于1954年,是当代德语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包括《最后的世界》《飞山》《时间的进程》等,获得过卡夫卡奖、克莱斯特奖等重要欧洲文学奖项。兰斯迈尔的作品富于想象力,文字精美,感觉细腻,尤其以旅行题材见长。散文集《巨人鞠躬》出版于2003年,收录了作家以写作和旅行为主题的随笔。竞赛所选文章《逍遥游——献给一位女旅伴的回忆之笺》描述了作家在参加法兰克福书展之际经历的一次幻想中的世界旅行,笔调幽默戏谑,语句精巧动人。

自竞赛原文发布后,本届竞赛共收到稿件1487份,其中英语组1169份,德语组318份。从选手们的性别来看,女性依然是绝对主力,占参赛总人数的81%。年龄分布上,翻译竞赛举办十九年来,〇〇后参赛人数首次超越其他年龄段,占据50.5%,其次为九〇后选手,占比约39%。从选手的职业身份来看,高校学生特别是外语专业、外语院校学生为参赛主体,其次分别为自由译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来自文化传媒、金融、互联网等多个领域的选手。从参赛地区来看,国内上海市的选手人数领跑全国,有近三百人,其次为北京、广东、浙江,港澳台地区亦有二十多位选手参赛;海外则有来自英国、德国、新加坡、美国、日本等国的近三十份稿件。

十九年来,“上译”杯翻译竞赛以挖掘和培养文学翻译新秀为宗旨,为有志于此的千万翻译爱好者提供了磨炼翻译技巧的机会。上海译文出版社几乎每年都会从“上译”杯翻译竞赛获奖选手中招募译者,多年累积下,不少获奖者已成长为文学翻译界的翘楚:有翻译过《十一种孤独》《岛》的陈新宇、翻译过《秒速五厘米》的季丽晔、翻译过《美国文豪之家》的赖小婵、翻译过《奥威尔日记》的宋佥、翻译过《天命》的齐彦婧……近年来又有来自第十三至十八届的获奖者宋怡秋、施佳能、赖桃、郝福合、夏杨、刘瑞新等陆续与译文社签约,他们译的毛姆作品《魔法师》《克拉多克太太》《卡塔丽娜》等已经出版,收获了不错反响,《客厅里的绅士》《溯河而行》《第五幕:美国在阿富汗的终结》等也即将付梓。“上译”杯翻译竞赛已经见证了一批七零八零后译者的成长,有力推动了我国翻译事业的繁荣发展。

南都记者朱蓉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兰斯   译者   德语   都会   走钢丝   散文集   获奖者   英语   美国   译文   首位   上海   原文   选手   恐惧   作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