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爱汪精卫,刺杀袁世凯-民国女侠郑毓秀的传奇一生

六岁拒裹脚,十三敢休夫

郑毓秀1891年出生于广东一个官宦家庭,父亲是户部的官吏,家庭礼教观念很浓。她的母亲常常教她诵读经文,然而郑毓秀天性叛逆,对四书五经这类书籍毫无兴趣,将“三从四德”的规训置之脑后,对三纲五常的教化之说更是嗤之以鼻。相反的是,对一般女孩毫无吸引力的史政律法,郑毓秀却无比好奇,视若珍宝。当时裹脚的风俗依然盛行,但是任凭家人软硬兼施,年仅五六岁的郑毓秀坚决不让缠脚,家人无可奈何,从此她逃离了裏脚的命运。

郑毓秀出身官之家,容貌姣好。与那个时代绝大多数的官家女子一样,在13岁的时候,郑毓秀的婚事便由家中定好了。祖母为郑毓秀订了一门亲事,选定的夫君是当时两广总督的儿子,他们不仅门当户对,同时也称得上是郎才女貌。这桩婚事在当时也算得上是轰动一时,人人称羡。如果事情不出意料,那么郑毓秀便将按着早已设定的人生轨迹,嫁人总督府,过着相夫教子的生活。

郑毓秀

然而,事与愿违,在郑毓秀得知这件事后,非但没有一丝的喜悦,反而极度不满。在愤怒之下,郑毓秀当场修书一封,直接送到总督府,送给自己的未婚夫。这封史无前例的休书,要求解除这桩未经其同意的婚事。女子一纸休书送至君家,就好像一道惊雷,炸响在封建礼教束缚的两广地区。此举一出,一片哗然。这种离经叛道的做法是不被容忍的。父母大怒,亲朋指摘,路人也议论纷纷。面对这样的情况。郑毓秀毅然打点行囊,离家出走,告别了广州,远赴天津求学。没有亲朋相送,没有父母叮嘱,孤身一人的郑毓秀踏上了北上之路。她的第一次婚事便这样没有开始便结束了。

示爱汪精卫,刺杀袁世凯

1907年,郑毓秀和姐姐到日本留学,接触到当时日本活动的同盟会,十分认同孙中山的反清革命思想,认定只有彻底打破腐朽的秩序,才能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

1908年,郑毓秀在日本经由廖仲恺的介绍,参加了由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走上了革命道路。其时,汪精卫与黄复生两人密谋赴北京刺杀清廷高官,苦于警察搜查严格,携带炸弹不易,于是经廖仲恺介绍联系到身在北京的郑毓秀。双方见面后,汪精卫见到貌美如花的京城交际花,惊艳之余不放心地提醒:“这可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炸弹在路上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爆炸。”郑毓秀毫不犹豫地答应道: “如果不会爆炸,还叫什么炸弹,这事就交给我了。”

郑毓秀第一个刺杀的目标,就是后来成为民国总统又复辟为皇帝的袁世凯。当时辛亥革命爆发,全国反清革命力量迅速发展,引起清政府的极大恐慌,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负责镇压革命党人活动。于是,袁世凯就成为革命党人首要的刺杀目标。为了能够成功杀死袁世凯,郑毓秀等革命党人事先安排志士分成几组,准备在预定地点向袁世凯投掷炸弹。不过,由于计划有变,他们放弃刺杀袁世凯的行动。

袁世凯

郑毓秀利用其在京城的人脉,多次为革命党人运送枪支弹药,传递情报。后来,汪精卫受命到京城刺杀摄政王载沣,也是郑毓秀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运用各种关系躲过了层层审查,才将弹药送到汪精卫的手中的。一次次的合作让汪精卫对这个叛逆的少女刮目相看,而汪的凌云豪情与俊美相貌更是深深打动了郑毓秀。

芳心暗许之下,她不顾世俗的看法,对汪精卫展开了强烈的感情攻势。她不仅在生活中嘘寒问暖,关切到无微不至,工作中更是寻找机会,同汪精卫合作寻求默契。在知道汪精卫精通诗词歌赋之后,郑毓秀便不时地借口请教诗词,前来与汪会面接近,心甘情愿地做起了女学生,前来请教的诗词也无一不吐露着少女的心声。但无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面对佳人频繁的感情攻势,汪精卫却是极力回避,此时的他倾心于革命事业,力图通过革命挽救人民于水火,而对于其他事则是丝毫不放在心上,最终还是辜负了佳人美意。就这样,一段良缘因此而错过。

汪精卫的出现就像在郑毓秀的岁月里投下的一颗石子,泛起涟漪而后趋于平静。二人很快分道扬镳,汪精卫在国内继续着革命事业,而郑毓秀为探寻救国之道,远赴巴黎求学。

在法兰西的香水街巷间,郑毓秀爱上了当时名声在外的中国青年法学家王宠惠,无奈缘分不到,二人相交许久,最终还是未成姻缘,令人惋惜。

汪精卫

玫瑰作手枪,历史永流芳

在巴黎和会上,本以战胜国身份与会的中国,最后却落了一个战败国的待遇,特别是将原本

被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划归日本所有的消息传开后,在法华人一片哗然,此时正在法国留学的郑毓秀被人们推举为代表,前去与中国代表团团长陆征祥谈判。

6月27日晚,300多名留法学生和华工包围了陆征祥的下榻地,要求他不要在和约.上签字。然而此时,陆征祥已接到北京政府示意,准备在和约.上签字。郑毓秀急中生智,在花园里折了一根玫瑰枝,藏在衣袖里,顶住陆征祥,声色俱厉地说: " 你要签字,我这支枪可不会放过你。”

最终,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保留了中国政府收回山东的权利。

遇如意郎君,名动法律界

也许一切都是冥冥中早有注定,上天为郑毓秀选择了终身伴侣,也是她后来的丈夫一魏道明。魏道明于1930年出任民国南京特别市市长,后任中国驻美大使,1947年出任国民党“台湾省政府”首任主席,官至“外交部部长”。与郑毓秀即为相配。

魏道明小郑毓秀近十岁。他在江西省立第一中学毕业后,随父亲到北京,就读于法文学堂。1919年赴法国留学期间,经同乡介绍认识郑毓秀。起初郑毓秀并未对他多加留意,因为年龄上的差异,只将他视为小字辈,后来魏道明也进人巴黎大学法科,成为郑毓秀的学弟,两人经常起讨论功课。魏道明言谈中肯,有独到之处,得以折服自视甚高的郑毓秀,使她一“ 改原先对他的态度,视魏道明为知己。

魏道明

1926年,魏道明获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同年秋回国。不久郑毓秀也回国,二人合狄在上海法租界开办了“魏郑联合律师事务所”。当时在上海,由于洋人享有领事裁判权,华人与洋人打起官司来十有八九要吃亏,一般律师都不愿意接这样吃力不讨好的案子。

然而,郑毓秀和魏道明二人不惜与英法等国领事力争,他们夫妇又一同到了美国争得权利,于是魏郑律师事务所名声大噪。期间,郑毓秀主要负责妇女权益上的辩护,而魏道明则负责其他的诉讼事件。由于二人坚持法律的公正,而非一味以盈利为目的,一时之间魏、郑二人逐渐成为上海法律界的热点人物。

在成功代理过京剧大师梅兰芳和女伶孟小冬的离婚案件之后,"魏郑联合律师事务所"获得了各界人士的认可与尊重,一时之间门庭若市,前来寻求帮助的人越来越多,魏、郑二人也成为上海上流社会的红人。

在一次次的合作中,二人的感情不断加深,不知不觉中,爱情的种子在萌芽。

1927年,郑毓秀与魏道明在杭州登记结婚。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传奇的女子寻觅到自己一生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同盟会   两广   京城   党人   和约   巴黎   婚事   北京   中国   民国   炸弹   传奇一生   袁世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