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阳”了别这样穿衣,可能伤害大脑神经发育,1岁内更应警惕

我们都知道,如今疫情各地疫情高发,感染的人群越来越多。孩子身体各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再加上自理能力有限,所以一旦阳了照顾起来比较麻烦。

特别是1岁以内的小宝宝,身体娇嫩,一个环节没做到位,可能就会出现更大的隐患,当家长的需要格外小心谨慎。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宝宝“阳”了别这样穿衣

经过这段时间专家们的科普,想必大家应该都知道,新冠疫情会攻击人的上呼吸道,病菌进入体内后,与人的免疫系统展开恶战,进而引发高烧,人体甚至还可能出现畏寒的现象。

有些父母把它当成了感冒,选择给小朋友“捂热”,试图通过发汗来加快孩子体内身体新陈代谢,快快恢复健康。

一层又一层的叠粽子穿衣大法,成为不少父母下意识保护孩子的行为。可真正从专业的角度上去分析,不建议父母这样给孩子穿衣。

为何不建议发烧的孩子“捂热”?

首先,父母们需要了解“发烧”的原理。

简单一点理解,可以认为发烧其实是机体自我保护的本能。当病原体入侵人体后,身体的免疫系统开始准备战斗。

它将机体的体温中枢升高,一方面是借此抑制病原体的活性;一方面是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提升其防御能力,进而帮助我们大家赶走病原体,恢复健康。

所以,大家在生病后,不要对发烧过于紧张,它的出现,恰恰说明了你的免疫系统正在工作中。

而整个发烧的进程,其实分为三个部分:

体温上升阶段:免疫系统开始准备阶段,身体会出现发抖、畏寒等反应;

高温持续阶段:免疫系统正在和病原体厮杀,人体全身开始发烫、嘴唇变干裂、容易感觉到口渴;

体温下降阶段:免疫系统在做最后的全面消杀工作,大部分病原体被抑制下去,此时身体的体温会下降,不适感减轻。

而就疫情来看,大部分小孩都是突然一下子烧起来,所以不建议采用捂热的方式来发汗。

由于幼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全,所以他们的身体无法及时散热,如果在发高烧的情况下,又被一层又一层地裹着,往往容易导致热量在体内难以散发,进而出现超高热。

再加上穿得太多、太厚,容易导致小孩出汗量增加,身体容易缺水,反而变得更加脆弱。

最后值得留意的是:1岁以内的婴幼儿,高烧+捂热,可能更容易诱发捂热综合征,这对孩子的脑神经发育可能会造成伤害。

一岁内宝宝容易出现“捂热综合征”

它也可以被称之为“闷热综合征”,冬春寒冷季节儿科最为常见的。

多见于1岁内婴幼儿,由于他们的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所以在过度保暖和捂闷等刺激下,身体的热量聚集太多,就容易出现高热、大汗、身体脱水、抽搐以及昏迷等异常。

另有研究发现,高热会导致孩子机体的新陈代谢紊乱,体内耗氧量增加,进而使得机体酸碱失衡,各器官组织因缺氧而受到伤害。

特别是大脑神经系统,正是耗氧量很大的器官之一,如果长时间供氧不足,往往就会发生损失,甚至可能引发智力发育迟缓。

除了“捂热综合征”以外,在昨天发布的一篇文章中,还提到了“高热惊厥”这个名词,6个月大的宝宝需要警惕它的出现。

低龄宝宝发烧后,父母该如何应对?

1、如果只是低烧,没达到38.5度

建议以物理退热为主,可以及时更换宝宝身上潮湿的衣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用水帮孩子擦擦身子,保证身体的干爽。

另外,就是要给孩子补充足够的水分,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方便排出毒素。

2、如果孩子身体烧到了38.5度

建议服用退烧药,目前国际公认儿童可以使用的有两种: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如果孩子的月龄大于3个月,小于6个月,可以选择药性温和的对乙酰氨基酚;

如果孩子月龄超过了6个月,可以选择儿童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

需要注意的是:两种退烧药二选一即可,不要同时服用。两次服药的时间不低于4小时,一天内不超过4次。

需要去医院的几种情况:

A:幼儿月龄低于3个月,只要发烧尽量送医;

B:幼儿月龄超过3个月,但精神状态不佳,食欲减退,尿量明显减少,发热超过72小时还未好转,也立即送医;

C:如果幼儿体温达到了39.5以上,在服药后也没见减退,而且孩子还出现了明显的呼吸困难等不适,立即送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月龄   病原体   乙酰   高热   综合征   疫情   机体   体温   大脑   神经   身体   宝宝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