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红巾军竟然打破高丽都城?李氏朝鲜上台竟也与他有关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南村辍耕录》

红巾军起义,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并且加速了元朝的灭亡。在他们起兵之初,在军旗之上有这么一副对联:“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这个对联说明了他们的作战计划和作战目的。作战计划是要直捣幽州之地,作战目的是要恢复大宋统治。作战目的不必多说,这个是当时的时代背景导致。这篇文章,咱们就来说说他们的作战计划。

红巾军实现了自己的作战计划吗?可以说,实现了,也没实现。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元朝末年,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朝廷不计代价地征发民众服徭役,修工程,滥发纸币与民争利,让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人民时时刻刻都在想着起义,想着推翻大元王朝。但一直没有找到领头人。没曾想,一次黄河水患,让他们找到了合适人选。

1351年,元顺帝征调了15万民工修黄河。原本修筑堤坝是国家工程,是有补贴的。但这些补贴不出意外的被当时的官员克扣了。所以人民一边吃不饱肚子,一边还得卖力气干活。这就是明显的既想马儿跑得快,又想马儿没饭菜。这种怨气集聚在民众心中,就差一个爆破口了。

元顺帝

爆破口,就这么不经意的出现了,是一个石人。

当时民众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是一句谶语。中国古代这种谶语流传很多,比如秦朝末年的“大楚兴,陈胜王”、东汉末年的“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隋朝末年的“李氏当为天子”,这些谶语一定是别有用心之人传出来的。但这别有用心之人是谁,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但元朝末年这句谶语,确实有据可查的——

明教教主韩山童。

谶语就是一个定时炸弹,如果没实现的话,就当是一句流行语。一旦实现了,那就会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很显然,元朝末年的这句谶语,就成了燎原之势。民工们果然挖到个独眼石人,一时间黄河南北人心浮动,一场大起义就此爆发。

由于蒙元统治既腐朽又废弛,红巾军很快横扫中原,并且解放了故宋的首都开封。1357年,刘福通以韩林儿的名义,发动一场声势浩大的北伐。刘福通聚集数十万军队,从东、中、西三路向蒙元发动最猛烈的进攻,而这次北伐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声势浩大的北伐之一。

红巾军进军路线

西路军由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率领进攻陕西、甘肃,中路军由关先生、破头潘、冯长舅、沙刘二率领进攻山西,东路军由毛贵率领由山东进攻大都。这三路大军中,不顺利的事是西路军。元将李思齐和察罕帖木儿两路策应,西路军遭到围困,最终失败。在西路军失败没多久,东路军也被山东地区的元军镇压。中路军一看苗头不对,直接转了方向,就是攻占辽东,从侧翼威胁大都。这也应了他们起兵时的那句口号:直抵幽燕之地。

抵达幽燕之地,并不是他们最终的选择。因为在行进途中,虽沿途打了一些胜仗,但多得而复失,根基不牢,再加上在中原地区,元朝布有强大兵力,所以他们是很难继续在辽东立足。所以,他们将目光转向一江之隔的高丽。


“执迷旅拒者罪之”

那当时的高丽,和元朝是什么关系呢?他们一直是元朝的保护国。在高丽的高宗在位时期,北部蒙古势力兴起。1216年,当时已归附蒙古的辽东契丹人耶律留哥部下叛蒙,并且在蒙古军队压力下东渡鸭绿江,活动于朝鲜半岛北部。

这可是送上门来的讨好蒙古人的礼物啊。所以高丽国王派遣一支军队协助进剿的蒙古军,并向他们提供粮草。平叛之后,两国结为“兄弟关系”,高丽每年遣使通贡。从此两国就开始了朝贡关系。

当然中间的关系不是一直很稳定。因为蒙古统治者连年遣使索取贡物,诛求无厌,加上使臣骄横贪婪,使高丽朝廷上下对蒙古的敌对情绪不断升温。1225年,蒙古索贡使臣在归国途中被人杀死,蒙古认为乃高丽所为,两国关系断绝。但您别以为蒙古忘记了这个事情,因为当时蒙古忙于西征,再加上成吉思汗去世,无暇管理高丽的事情。

1229年,窝阔台继承汗位。蒙古内部的事情基本处理差不多了,他们就要着手处理外部的事情了。1231年,蒙古铁骑以高丽杀使之事为由渡过鸭绿江,陷四十余城后进围王京,高丽朝廷被迫遣使出城犒师请降。但之后高丽人还是不稳定,因为蒙古的统治太过高压,所以他们多次反叛。但每次打仗,他们都不是蒙古的对手。在加上连年战争,“人畜之被害驱掠者,已不可胜言”,所以他们臣服于蒙古。

窝阔台

这一臣服,就臣服了近百年的时间,直到元朝末年。至正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51年,高丽恭愍王王颛即位。这个时候的元朝已经显露出败迹,高丽国王早就有不臣之心。于是在至正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356年,恭愍王消灭了高丽王廷内最大的亲元势力奇氏一族,接着发兵攻打东北方的双城总管府。随即恭愍王又下令停用元朝年号,恢复以前高丽的一些官称和官制。

这时候的红巾军,已经成了气候。所以元朝无力管理闹事儿的高丽人。

高丽人没有趁着元朝内部混乱的时候出兵进一步蚕食土地,反而是出兵镇压红巾军。高丽恭愍王共派出水路大军二万三千余人,协同元军一起攻打红巾军。为什么高丽国王会这么做,咱们后面会解释。但高丽的这番行为,可激怒了红巾军。至正十九年一月,红巾军攻取辽阳,随即设立了辽阳行省。这个时候,他们听到了元顺帝在高丽境内修建行宫,准备避难的消息。这一下子就让红巾军不满了。于是他们就先下手为强,准备斗一斗元顺帝的帮凶。

当然,在出兵之前,红巾军也搞了一套先礼后兵的活动。他们先致书高丽王:

“概念生民,久陷于胡,倡议举兵,恢复中原。东逾齐鲁,西出函秦,南过闽广,北抵幽燕,悉有款附,如饥者之得膏粱,病者之遇药石。今令诸将,严戒士卒,毋得扰民;民之归化者抚之,执迷旅拒者罪之。”

这番话就是吓唬一下高丽人,告诉他们只要你们抵抗,我就要出兵了。致书之后,红巾军也没有马上出兵,还给了他们一些准备的机会。这点我确实没明白为什么要让他们准备。因为辽东地区的雨季大约在六、七月份,而九、十月份到第二年的二、三月份,又是寒冷期。所以想要攻打高丽,定得在冰冻期刚过去、雨季未来临的时候进攻,也就是咱们现在说的春暖花开的时候。但春季,也就是两三个月。如果要是遇到雨季,那道路泥泞,运粮行军都不方便,基本就等着功败垂成了。

但红巾军出兵的时间,在十二月份,正好是寒冷期。说实话,我确实没明白这番操作的道理。


“直抵幽燕之地”

至正十九年十一月,一支三千余人的红巾军小部队渡鸭绿江,劫掠一番。这次就是先给高丽王一个警告。十二月,毛居敬率兵,大约四万人,渡鸭绿江后攻陷义州、麟州。红巾军也没有想到这次进攻会如此顺利。因为当时高丽边防废弛,百姓不习兵革,所以这支并非主力的红巾军迅速攻占不少边镇。

这时候,高丽恭愍王命李岩为西北面都元帅,庆千兴为副元帅,金得培为都指挥使,李春富为西京尹,率军抵抗。高丽军在清川江北岸布阵,两军交战于铁州,红巾军兵败,退守麟州、静州。但在宣州,红巾军却大败高丽军,又攻克定州,接着攻下西京,就是现在的平壤。

没错,红巾军连高丽的都城都打下来了。恭愍王仓惶逃奔安东,准备东山再起。红巾军进入都城之后,展现出自己土匪的一面。他们在西京“留屯数月,杀牛马张皮为城,灌水成冰,人不得缘上;又屠炙男女,或燔孕妇乳为食,以恣残虐。”

他们在西京劫掠一番之后,并没有选择乘胜追击,而是按兵不动。这就让高丽王有了喘息之机。至正二十二年正月,高丽集结大量军队开始反击。两军激战数日,损失惨重,当时正是天寒地冻的季节,红巾军将士冻伤的人很多,只好撤离西京,退至龙冈、咸从等地。二月,高丽将领李芳实率军与红巾军在咸从决战。红巾军大败,元帅沈刺、黄自善被俘,所部两万余人战死,只有不满千余的将士得以渡过鸭绿江西归。

这是红巾军第一次征高丽。对没错,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至正二十二年十月,红巾军关先生、破头潘、沙刘二等人率领所部20万大军第二次讨伐高丽。大军迅速渡过鸭绿江攻占朔州。高丽以安佑为上元帅,金得培为都兵马使,李芳实为都指挥使率军迎战。红巾军以破竹之势,连克抚州、博州、价州、泰州、延州,高丽军大败。高丽采用坚壁清野的策略,将顺州、殷州、成州的百姓和粮食移往慈悲岭。十一月,两军大战于安州,高丽军大败。安东大败后,高丽军全线溃退。红巾军乘胜攻破慈悲岭,高丽军主帅安佑、金得培逃逸。此时,开京门户大开,恭愍王逃往安东,数日后,红巾军攻陷开京,也就是现在的朝鲜开城。这个时候,大量高丽百姓参与红巾军,约有十万余人,红巾军势力日益壮大。

这时候的高丽虽然被打残了,但并不是彻底瓦解了。他们决定做最后的反击了。至正二十三年,高丽总兵官郑世云率军二十万,屯驻于开京东郊天寿寺。命安佑、李芳实、崔莹从东、南、西三面围攻红巾军。当时,大雪纷飞,红巾军多于营中取暖并诵念佛经。高丽万户李成桂带领2000精兵从东北方向出其不意,攻人开京,红巾军大乱。高丽后继大军迅速攻入,红巾军大败。关先生,沙刘二及所属将士十万人战死。破头潘等十余万人退回辽阳。当然,破头潘也没有善终。这年的四月,元辽阳军击败红巾军,破头潘被俘,至此红巾中路军全遭失败。


“李氏朝鲜兴”

红巾军在朝鲜半岛这么一番折腾,改变了高丽的政治形式。

首先,改变了高丽和元朝的关系。之前高丽和元朝不是朝贡关系嘛,自从红巾军成气候之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有调整了。高丽趁着元朝被红巾军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呈上一份奏表,奏表中提出了一系列调整两国关系的要求。但元朝还没给他们答复的时候,红巾中路军进入了辽河流域。这支部队的活动阻碍了元朝和高丽的使节往来,也阻碍了元朝对于高丽的控制。所以高丽当时出兵,目的就是为了有一个调整两国关系的筹码。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高丽国内的政权出现了更迭。刚才咱们提到,李成桂率军攻入开京。这就吹响了高丽收复国土的号角。高丽国土收复之后,他们面临一个选择。当时的中国,已经是明朝的天下了。他们可以选择依附明朝,也可以选择继续依附北元。当时的恭愍王,选择了后者。选择北元,就意味着要与明朝开战。

李成桂

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欲乘胜派遣大军统一铁岭地区,高丽的保守派不顾李成桂的劝阻,竟遣兵与明朝对抗。李成桂决定反叛夺权,带领士兵杀回都城,之后自立为王。高丽国最后一个政权,李氏朝鲜登上历史舞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9

标签:至正   西京   鸭绿江   安东   辽东   都城   辽阳   谶语   蒙古   朝鲜   黄河   元朝   高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