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乐三大唱片公司和它们各自的“一姐”进化史

此前曾讲,香港现代粤语流行歌从1974年开始,巅峰期随着四大天王的“解体”而结束。

当年港乐有五大唱片公司,除了本土的华星唱片外,其余四家均是国际唱片巨头,特别是宝丽金和EMI,都可谓唱片行业的百年老店。

考虑到五家唱片公司在现代港乐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笔者将这五大唱片公司细化为“三超”与“两强”,“三超”为宝丽金、华星和华纳,“两强”为BMG和EMI。

今天,跟着现代港乐的崛起史和发展史,来看港乐巅峰期三大唱片公司各自的“一姐”进化史。

作为粤语歌殿堂的宝丽金,是必要也必须第一个出场的,可以说香港宝丽金几乎承载着歌迷对粤语歌最美好的记忆。

说到港乐女歌手,徐小凤是第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作为“香港之莺”,小凤姐成名超过50年,是享誉国际的“金光天后”。

徐小凤确实与宝记有着近十年的合作关系,但要说徐小凤曾经是宝丽金“一姐”,这个说法就很难成立。

宝丽金1972年来港,此时徐小凤效力本土的文志唱片公司。

1973年,徐小凤从文志唱片转投永恒唱片,在这里效力3年之久。1978年,徐小凤加盟索尼新力唱片,歌唱生涯再次迎来质的飞跃。

1982年,新成立的康艺成音唱片公司,用满满的诚意迎接徐小凤成为自己的首位签约歌手,在小凤姐的影响下,许冠杰和关正杰这两位歌坛天王也来到康艺成音。

可以说,康艺成音唱片始于徐小凤也终于徐小凤,1986年,当徐小凤转投宝丽金后,康艺成音也马上“结业”。

然而,当徐小凤加盟宝记时,她已是37岁“高龄”,此时港乐的当红“一姐”是视她为偶像的梅艳芳,所以,小凤姐也与宝丽金“一姐”完美地错开了。

那宝丽金的初代“一姐”是谁呢?你一定知道,她就是邓丽君。

1974年,邓丽君在日本发展期间,将合约签在了日本宝丽金。第二年,邓丽君希望与宝丽金大中华区合作。由于彼时的宝丽金台湾分公司尚未成立,所以邓丽君只能跑到香港宝丽金签约。

虽然签的是香港宝丽金,发行的却是国语歌,但香港宝丽金给到了邓丽君一名当家女歌手应有的规格待遇。

从1975到1984,邓丽君只发行过《势不两立》和《漫步人生路》两张粤语新专辑,但这两张专辑却让邓丽君的宝丽金“一姐”和1995年中文金曲追颁金针奖有了充分的理由。

1984年,19岁的陈慧娴在安格斯的法利安公司发行了成名单曲《逝去的诺言》,半年后,陈慧娴有了自己的个人新专辑《故事的感觉》,不过因为法利安唱片公司只能制作不能发行唱片,陈慧娴的合辑和个人专辑都交给了宝丽金来灌制发行。

青春年少的陈慧娴随后在第二年就获得中文金曲颁发的最有前途新人奖。

1986年,宝丽金正式将陈慧娴签约到门下,此时的宝记,还有头一年签下的选美小姐出道的“港姐”邝美云。

权衡之下,宝丽金决定把陈慧娴作为公司的新“一姐”重点培养。在好资源的帮助下,陈慧娴成长很快,1988年一首《傻女》奠定其香港一线歌手的地位,陈慧娴成为宝记“一姐”,她的“公主”称号先于梅艳芳的“香港的女儿”被歌迷叫响。

陈慧娴的发展一片大好,而且她还有着无可比拟的年龄优势,正当宝丽金高层喜笑颜开时,一次“千夕之争”和陈慧娴作出的留学决定,不得不让宝记开始新“一姐”的培养工作。

1990年,陈慧娴去了美国,宝丽金也推出了关淑怡,但不管是关美人还是此后的宝丽金“四小金花”,她们距宝记对“一姐”的定位始终差一口气。

1992年,新艺宝的王靖雯以歌曲《容易受伤的女人》成名,总算让宝记给盼到了,从1992年到1997年,即使经历备孕待产,王菲都是宝丽金继陈慧娴后当之无愧的新“一姐”。

1997年,王菲天价跳槽百代,宝丽金再次陷入失去“一姐”的境地。此时的“四小金花”或隐退或巅峰不在,陈慧娴已经过气,或许1997年至1999年宝记被环球收购,宝丽金的新“一姐”,要给到宝记子公司——正东唱片的陈慧琳了。

华星唱片的存在时间,起于1972,“萎”于1996,“结业”于2001年。

从华星唱片1982年签约歌手发行歌手的独立唱片开始,梅艳芳、林忆莲、郑秀文、杨千嬅四位天后级歌手均效力过这家公司。

来看各自效力时间细分,梅艳芳于1982年至1996年效力至此,林忆莲曾在1992到1994年短暂效力华星,郑秀文与杨千嬅分别是在1989-1995和1996至2000两个阶段把自己的新秀合同签在华星。

因此,可以这样说,从1982-1992,华星的“一姐”就是梅艳芳;而从1992-1994,林忆莲短暂从“华纳二姐”变成了“华星一姐”;郑秀文在1994-1995短暂保留“华星一姐”的地位。

至1996年南华早报集团收购华星开始,唱片公司内部暗流涌动,公司不经曾经签约歌手的同意就利用手中的版权乱发精选专辑,此举不仅让功勋歌手寒心,也让新签约歌手人人自危。

杨千嬅1996年签约华星,1997年成名,在华星唱片后期确实做了不少事情,公司也着力栽培过她,但就像后期的飞碟唱片,在大厦将倾的紧张中,没有人能真正安身立命。

可以说杨千嬅是华星后期的“一姐”,不过这个“一姐”远不如她的“新艺宝一姐”当得舒服。

华纳唱片进入香港的时间前文已讲到是在1978年,陈百强几乎可以说是它的第一位签约歌手。

1984年,叶倩文成为华纳唱片的签约女歌手,直到她1995年以后逐渐隐退,她的粤语专辑发行权都在华纳。

1988年,林忆莲从新力唱片跳槽到华纳,在这里她与叶倩文对抗三年多时间,直到她1992年离开。

1995年,郑秀文与华星唱片合约到期不再续约,她顺势加入到了华纳唱片,在这里她一直待到了2004年底加盟东亚唱片。

从1996年开始,因为处理全面接手台湾飞碟唱片留下的诸多问题,香港华纳唱片一度濒临推倒重建的地步,旗下歌手除郭富城与郑秀文外,几乎所有其他歌手都不满意华纳高层的管理而离开。

好在背靠华纳兄弟影业这棵大树,华纳唱片阵痛之后又快速崛起,新千年以后,它与环球、索尼瓜分百代的市场份额,成为华语音乐圈最顶级的唱片公司之一。

所以,华纳的“一姐”,从1984到1994,都是叶倩文,剩余的时间,华纳“一姐”都由郑秀文牢牢把持。

以上,是港乐巅峰期三大唱片公司各自的“一姐”进化史,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新力   金花   华纳   唱片   粤语   进化史   公司   女歌手   香港   效力   歌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