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让课堂焕发新的活力!彭浦初中展示教育数字化变革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掀起的教育改革热潮中,如何以融合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战演练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以技术赋能助推教师发展的专业化水平?近日,上海市彭浦初级中学举行了“新思维 新探索 新发展——推进教育数字化变革的学校实践”专题研讨暨静安教育学术季第七季区级展示活动,本次活动由公开教学、主题报告、教师论坛三部分组成。

研讨活动中,彭浦初级中学校长程核红围绕“学校管理、平台赋能、教师行动、反思展望”四个方面,呈现了学校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大背景下的变革与突破。她从“理念共识、专题分享、系列活动”等维度交流了“双线融合”过程中学校管理策略的调整与迭代;聚焦“综合评价、个性学习、能力发展”等问题分析了学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与推广数字平台的实践与思考;以具体的教学场景为例,对信息技术融合课堂的教师行动进行解构,诠释了技术赋能全员全过程育人的根本理念。

“三种还原剂还原氧化铜实验一直是教学难点,难以突破,三个实验过程相似又有不同,学生一直会模糊不清。我就制作了复习单,每个实验不仅有过程梳理,还都搭配了二维码,让学生在不清楚的时候可以通过扫码线上重温这个实验,解决自己的难点。”这一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化学随身实验”是由化学教师马莉打造的,她在微论坛上分享了日常课堂教学融合信息技术的实践经验与感悟。

化学课中一些实验因为仪器过多过大等受到限制,马莉利用希沃白板的互联功能,在教室内搭建“实验直播间”,让教室内的所有学生都可以直接观察到实验过程,从而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此外,马莉还是“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创新案例优秀作品奖”的获得者,她的作品《巧用“智影”进行在线默写》充分调动了学生对于枯燥化学默写的积极性和专注度。记者了解到,除了虚拟仿真实验,彭浦初中化学组的老师们还尝试自制系列实验视频来解决课堂的重难点,目前已经开发了近50套。

初中的科学课中有大量的学生探究实验,而有些实验试错演示危险性过高,如何让学生既感受到错误操作的严重后果,又能规避错误操作的危险呢?生命科学教师王思思再现了数字平台赋能课堂的应用场景,她说:“在制备金属铁的实验中,备课组运用NB虚拟实验室3D技术模拟药品正确取用、液体的移取、酒精灯的使用、通气等接近真实的实验过程,并显示每一种操作所引发的实验现象。同时,试错反馈也很直观,如:反应过程中加热和通一氧化碳顺序出错将会导致试管炸裂的危险情况。真实的动画音效营造逼真的实验环境,使学生如同亲身感受错误操作的危险性,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避免他们在后续动手操作过程中出现类似错误”。

除了课堂教学,教育的数字化改革实践还体现在课后作业上。同样获得“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创新案例优秀作品奖”的数学教师吴新庄告诉记者:“在数学教学中,错题整理是至关重要的,但学生的错题整理解决的是自己个性化的问题,而对教师来说,更需要实现的是学生共性问题的归纳。以往这种归纳主要依托于教师批改过程中的主观认知,现在我们可以通过钉钉发布在线问卷的形式,收集学生平时练习中的错误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类。在复习课中,我便可以根据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上海市特级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余安敏对彭浦初中的教育数字化转型予以充分肯定,她指出,在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出台的背景之下,每一门学科的课程标准都无一例外提到了信息化手段。针对教育数字化转型,她提出了四点建议:1.整合相关知识和可用技术,转变传统教学模式。2.用技术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3.明确学校的作用,实践有温度的教育。4.强化数据驱动的概念。

静安区教育学院副院长王诚认为,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助力自身成长,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他表示:“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富有时代内涵的人才观、多样化的质量观和现代化的教学观,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改善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图片由学校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在线   技术   信息技术   上海市   课堂   活力   初中   错误   过程   操作   教师   学校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