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找了!记忆中的老泰州你再也找不回来了!

你在泰州多久了?

你见过八九十年代

甚至更久远的泰州吗?

老底子的泰州其实并不算很大

但却有很多值得回味的东西

在高楼大厦崛起的时候

泰州正变得熟悉又陌生

有些记忆你还能找到吗...

消失的记忆

泰山公园:童年的“迪士尼”

过去,在泰州曾经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条大街两座楼,一个公园两只猴”。这大街说的是老海陵路-坡子街,两座楼说的是北头的中百一店和南头的人民商场,而公园则是指泰州人引以为豪的泰山公园了。

春游啦

这张照片就更有年代感了,话说你跟这个大马合过影吗?简直狂拽炫酷啊!

90年代的泰山公园堪称童年的“迪士尼”,绝对是小伙伴周末游玩圣地。爬假山、开飞机...多年后重归这里,除了画面发生改变,童年的小伙伴都已不在...

坡子街

坡子街是泰州的一条老商业街,也是泰州最繁华的一条街道,它在里下河地区远近闻名,位置在今海陵坡子街北路自北门城河边至中百一店处。

六七百年前这里还是比较荒凉的。南宋时,这里只不过是挖河填土垫成的一条道梗,南高北低,当时人称"坡子"。

过去的坡子街或许没有现在这么琳琅满目,但是作为最早的商业街,也是十分热闹。

月城广场

天热的时候我们一起到月城广场看喷泉,还一直奇怪那么重的石球怎么会转得起来的。

泰州中学

画面里老省泰中的老大门那一块已经不在了,泰州中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泰州学子。

翻开学生时期的毕业纪念册,那泛黄的纸张上,跃动着一个个曾经熟悉的名字,有些人还生活在这座城市,有些人已经早就失去联系。

中百一店

老泰州第一百货商店还有记得的吗?这建筑在当时可是相当于“摩天大楼”咯。你还记得你在里面买过的回力鞋吗?三面红旗简直是泰州的象征。

现在泰州购物的地方越来越多,新的泰州一百依然是泰州的标志性建筑,但是有些故事却留在记忆里。

青年桥

风风雨雨青年桥。这些年来,不论周边如何变化,青年桥一直是泰州的地标,也一直是泰州人乡愁的支点。多少人来了又去,多少事去了又来,变得是光阴,不变的是青年桥。

80年代的青年桥

08年的青年桥

老饭店

富春饭店的早茶很出名,一碗鱼汤面,一碟干丝,一杯茶,成为泰州百姓饮食文化的一种象征。然而一九九四年的一个下午,随着一沉闷的爆破声,从楼顶起瞬间下沉,扬起一阵烟尘,整栋楼刹那间成为废墟。

老富春的消失让很多泰州人感叹,现在的早茶再也吃不出那时的味道了。

老浴室

说完饭店不能不说老泰州的浴室,正所谓“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前者是早茶文化,后者是洗浴文化,“水包皮”就是指澡堂了,有西泉浴室、温泉浴室、泰州浴室、新新池、鼓楼浴室、雅堂浴室、北海浴室等等。

老剧院

在那还没有互联网或者互联网还不发达的年代里,到电影院看电影成了主要娱乐项目之一,人民剧场、工人文化宫、少年宫、梅兰芳影剧院,老泰州就这几家大的电影院。青年路上的泰州影剧院,后改成梅兰芳剧院,再后来易址重建。

上世纪八十年代年轻人约会流行一句顺口溜:七点钟文化宫,八点半电影院(指梅兰芳剧院),也算是那个时代年轻人生活的一个缩影。

是否也曾骑在工人文化宫的这匹大马上,颠得格格地笑。

老城的河道

【西城河,对面大浦头】

【东城河,下河洗衣的妇女。那位读书的小姑娘,小编想知道你现在在哪里?】

【稻河旧影 】

【现茂业百货对面的东城河河面】

【南官河,泰州船闸】

【老通扬运河

那座税碑亭现仍在万达金街内】

老城的路街巷

【1995年的东进路】

【1996年的南门老街】

【1997年的鼓楼路】

【1998年的东进路】

【1998年的天禄街】

【1999年的济川路】

【1999年的天德巷】

【1999年的西坝口】

【2000年的东河路】

【2000年的五一路】

【2000年的新民街,远处可见工行大楼】

消失的味道

灶头饭

小时候每到做饭时,听着劈柴声、炒菜声,是咱泰州小拿宝最幸福的时刻。最喜欢给妈妈打下手,坐在灶门前给母亲添柴烧火,然后时不时吞着口水,伺机还偷上几嘴。

炸炒米

“砰”的一声,小朋友们都会朝着声响传来的方向跑去。因为大家都闻见了那新鲜的米香,这肯定是爆米花师傅来了。师傅会挑着担子,一头放着葫芦状的“炮弹”,另一头则是火炉与风箱。他可是小时候我最爱的职业啊!

麦芽糖

一直会有人骑着老式自行车走街串巷,可以买,也可以用家里的旧鞋子之类换。街边的师傅用小铁锤敲打铁板发出叮当的清脆响声,敲下几厘米见方的小白块,听到声音就仿佛闻到老糖的甜味。地道的老糖很甜很粘牙,让人又爱又恨,喜欢得不得了。
煨山芋

小时候,坐在灶膛边取暖时,就会往灶膛里放上几个山芋,从灶膛里出来的山芋虽然外面黑乎乎的一层,但是剥掉外皮后,热气腾腾的山芋真的很好吃。虽然现在外面也有卖烤红薯,但跟灶膛里煨出来的山芋不能比啊,那熟悉的味道已不在了。

油墩子

其实在20年前,油墩子是很普通的,很多做大饼油条的店家都会做。大饼油条店里一口大油锅油沸腾着,往固定的磨具里面注入勾兑好的面粉和馅料,然后放进大锅里油炸。炸好的油墩子入口绵中带脆,中间还有咸鲜可口的萝卜丝馅儿,简直是人间美味啊。可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这种街边小吃越来越少了。

消失的声音

老泰州的吆喝声最能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穿梭于小巷中的买卖人,洪亮的吆喝声成了一代人的记忆。


“棒冰~赤豆棒冰”

小时候,高一声低一声的吆喝,常常响起在街头巷尾,伴随着木块敲击木质冰棒箱子的“啪啪”声响。

“阿有旧货卖?”

那时收破烂的不像现在骑三轮车或推板车,而是挑着一副箩筐沿街吆喝,但绝没有一丝鄙视。一听到吆喝声,好多人家就会拿出破旧物品来卖,比如碎铜废铁、碎玻璃、牙膏锡、旧衣裤等。小时候最甜蜜的回忆就是把家里的牙膏全都挤出来,就是为了去换一块“砸糖”。

“磨剪子唉,炝菜刀”

吆喝声故意拉得很长,一声接一声从巷里传出,就像童谣一般,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

“补锅子”

以前谁家的铁锅坏了,都会交给补锅匠来进行修补。补锅匠支起火炉,手拉风箱再化上铁水,把熔化的铁水倒到铁锅破损的地方,布棍一顶,片刻时间就能补好。现在就见不到这个场景啦!

泰州话

现在很多00后都听不懂泰州话,这是很令人恐慌的了。泰州人怎么能不会泰州话呢?平时不说可以,但是还是一定要会的,下次再见面,就用泰州话问好吧“噶蹭吃该?”~

消失的感情

关于这一点

我相信大家最有感触的就是邻里感情

小时候没有那么多的高楼大厦

没有那么多的豪宅别墅

大家都住在一个小院子里

或者是一条小巷子里

邻里关系总是那么的和睦

邻居阿姨和妈妈的关系就像亲姐妹

邻居叔叔和爸爸的关系就像久违的老朋友

他们一起聊天、打牌

一起逛街、购物;一起做饭、聚餐

生活虽然简单但是充满乐趣

小时候放学回家

甩下书包就去找邻居家的孩子玩了

吵个架只要一颗大白兔奶糖就能和好

大家一起玩、一起闹、一起去少年宫

狭小的巷子里到处回荡着我们的笑声

那时候一大家子都住在一起

爸爸妈妈去上班了

孩子就交给爷爷奶奶带

不像现在孩子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不在身边

关系也不怎么亲了

祖孙亲情都淡了许多

更不要说邻里之间的感情了

现在大家都住在一个单元楼里

小区大门进出要刷卡

单元楼楼下进出也要刷卡

对面的那户人家住着什么样的人也完全不知道

只有在同时出电梯的时候

才会忽然意识到

哦,这就是我的邻居啊

消失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短短一篇文章根本

装不下大家满满的回忆

这座城市走的很快

每天不一样也绝不只是口号

还有很多美好,还来不及一一回忆

但我想,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

泰州,总是那个让我们温暖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泰州   下河   梅兰芳   补锅匠   灶膛   鼓楼   东城   墩子   泰山   早茶   山芋   浴室   小时候   公园   青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