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到了,你还不会煮老白茶?2种亲测有效的煮法教你,真的好用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过冬至,照例是家族聚会的场合。

吃一顿团圆餐,再坐下来喝几杯茶,聊几句天。

晚上喝的茶,宜清、宜醇、宜温和。

此时,最适合翻老白茶的牌子,老少咸宜。

三年以上的老白茶,银针量少,并且一般人喝不懂,会觉得味道不够浓。泡给不懂的人喝,有明珠暗投之嫌。

年节家族聚会的场合,喝老寿眉,能得到更多认可。

老寿眉散茶,口味相对甘爽清新。

压成饼的老寿眉,汤感醇厚绵柔。

放进盖碗里泡,泡了七八冲后,再移到煮茶壶。

用叶底煮上一壶柔润细腻的茶汤收尾,再好不过。

冬至夜,室外北风在吹,清清冷冷。

室内袅袅茶香升腾,陪伴家人聊一聊天,全家人坐在一起饮茶闲谈的光阴,美妙如斯。

提到煮叶底,部分茶客会纠结。

“已经泡淡的老白茶叶底,还能剩下多少茶味?再去煮茶会不会味道很淡?”

无需纠结,无需犹豫,无需踟蹰。

试一次,答案自能明了。

冬天煮老白茶,煮干茶和煮叶底的区分,说来话长。

《2》

一、茶味保留不同。

经历多次冲泡的白茶叶底,茶味保留有限。

品质出色的老白茶,茶味甘醇饱满,能轻松泡出十来冲茶水。

凑个整,以冲泡10次来计算。

理想的冲泡条件下,每次冲泡均匀消耗1/10的茶味物质,能泡出浓淡适宜的茶汤。

盖碗泡茶,不同冲泡次数下,茶味风采迥异。

头道茶,快速冲泡,小试牛刀,茶水清润不失爽口。

第2-5冲,经历上一道的沸水热身后,再次注入沸水,快速出汤,茶味表现渐入佳境。

醇厚、饱满、层次多元、落水香充足,可圈可点。

第6-8冲,茶汤风味步入稳定期。通常,内在茶味物质积累越充足的好茶,茶水滋味的“维持能力”越强。

能保持出色的茶味层次,不容易被泡淡,比较耐泡。

8冲之后,随着十之八九的茶味物质被消耗,再坐杯闷泡出几冲尾水后,这泡茶就算彻底泡淡了。

再回到正题。

将老白茶煮着喝,直接煮干茶,茶叶内在茶味物质类似蓄满能量的电池,未经半点消耗,元气满满。

但煮泡开过后的叶底,茶味或多或少经历了消耗。

将泡到最后,已经泡不出味道的叶底用于煮茶。

势必要在投茶量与煮茶时间方面稍作让步,留足茶味释放时间,更能煮出绵柔细腻茶味。

煮干茶

《3》

二、投茶量不同。

盖碗泡白茶,不论新茶老茶,投茶量一概是5克。

对了,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前提。

用标准容量的110毫升白瓷盖碗泡茶。

盖碗冲泡白茶,茶水比例是1:22。

换成煮茶,情况明显不同。

原则上,煮茶的茶叶用量,宜少不宜多。

少量三、两克的干茶,足够煮出满满一壶茶味饱满的茶水。

投茶多了,反而会将茶味煮浓变苦。

煮叶底

茶圈内,一度有茶友想不明白,为什么老白茶不适合(盖碗)闷泡,却能煮茶喝?

最本质的原因,出在茶水比例。

直接煮干茶,300-400毫升的水量,仅需2-2.5克干茶。

茶少,水多,茶味被大量稀释,自然不会闷苦。

相反需要依赖高温煮茶,萃取内在深层次风味。

另一边,煮叶底的投茶操作,没有半点争议。

仅需将盖碗内剩下的叶底,全部拨入煮茶壶即可。

同一款老白茶,先冲泡后煮茶,煮叶底可视为二次利用。

若是才泡三、五冲,还有大半茶味没有消耗,那就适当缩短煮茶时间。

若是连泡10冲之后,彻底泡不出茶味,再去煮叶底,那就多煮一会,以便彻底榨出最后的茶味!

《4》

三、煮茶方式不同。

煮干茶,建议热水煮。

煮第一壶茶,先往壶内放冷水,注意注水线别超过壶嘴。

注水完毕,摁下加热。

壶内清水慢慢煮热后,水面开始冒泡。

看着水泡由小变大,连珠涌起。

揭开壶盖,一团滚烫的热雾上扬,这时最好做全防烫措施,再将提前备好的干茶,投入壶中。

投茶入壶,静待连茶带汤滚沸片刻,不到一分钟时间,就能关掉火。

等到汤面从剧烈翻滚、沸腾,逐渐平息,再倒出茶水饮用。

第二壶茶,视茶味表现决定,内在茶味积累丰沛的好茶,哪怕再次煮茶时,也可以用热水。

用烧水壶烧沸一壶热水,再倒入壶内,重复上述操作即可。

热水煮茶的明显优点,是稳妥控制煮茶时长。

避免在加热期间,茶味过多浸出。

不过,煮泡开过的叶底,煮茶方式会更自由。

可热水煮,也可冷水煮。

不过从实际体验看,冷水下锅更省事。

洗干净煮茶壶后,拨入叶底,注入适量清水,连茶带汤一起烧沸,便可关火。

冷水煮茶,煮茶时长会更充足。

对内质保留有限的老白茶叶底而言,再友好不过!

《5》

四、茶味体验不同。

直接煮茶,煮茶方式更单刀直入。

翻出仓库里的2017白露饼,撬出薄薄一片茶样。

放到克秤上,称下重量。

煮一次茶,3克足矣。

煮茶之前,先加热一壶清水。

热水投茶,煮沸关火,汤面止沸后倒出。

煮茶期间,围坐在一旁。

能清晰闻到,四周空气里,茶香在不断游动。

药香、枣香、花香,悠扬动人。

趁热倒出茶汤,分入容量稍大的品茗杯内。

手捧热茶,轻吹汤面,只感觉煮出来的茶汤甘甜、绵柔、有“糯”感,很是顺喉。

喝下一大杯热茶,丝丝甘甜萦绕在喉间,生津持久,着实美妙。

另一边,煮叶底煮出来的茶水,更类似清甜的尾水。

先冲泡,再煮茶。

已经被消耗大量茶味的叶底,煮出来的药香、枣香、花香等,不如煮干茶那么浓郁。

相反是粽叶香更清晰悠扬。

啜茶入口,连茶汤里面也有几分类似粽叶水的清甜柔和。

由于茶味保留有限,叶底煮出来的茶汤,醇厚程度有限。

但在柔和清新方面,更占优势。

失之桑榆,得之东隅。

煮干茶与煮叶底,两种煮茶方式平分秋色,不相上下!

《6》

冬日的白茶圈,老白茶总能左右逢源。

温和甘润的老茶,与寒冷沉闷的深冬,拥有天然默契。

二十四节气里,从冬至开始,会进入一年中越来越冷的日子。

过了冬至,就是小寒。

小寒之后,还有大寒。

三九隆冬,天寒地冻。

天气越冷,一碗热汤的温暖,愈显弥足珍贵。

借用白居易的过冬名句: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化用到茶圈里,晚来冷飕飕,来煮一壶茶?

严寒的深冬,能和家人团聚围坐,悠然煮茶。

热茶还未尝入口,茶香已醉人!

更多关于煮茶的知识

冬天煮茶,别管“一般煮茶”或“围炉煮茶”,这5个误区别再踩了

煮茶时加陈皮更有味,银壶铜壶煮茶口感好?这些煮茶误区你还犯吗

白茶煮茶课堂:煮白茶可以煮几次,以后每次煮茶的时间是多少?

大开眼界,从风炉煮茶到电陶炉煮茶,煮好一壶茶,茶具该怎么选?

泡茶求真,煮茶求趣,且共煮茶与冲泡,谁才是喝茶首选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白茶   冬至   盖碗   茶汤   汤面   热茶   醇厚   茶水   消耗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