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玄感造反为何失败,隋炀帝第二次东征半途而废

公元前613年,隋炀帝发布圣旨开启了自己的第二次东征高丽之行。在第一次东征失败后,隋炀帝显然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不到一年后,便开启了第二次东征。在开疆拓土这件事上,年轻的隋炀帝显得格外的执着。但此时的大隋帝国内部早已千疮百孔,偌大的国家给需要休养生息。皇帝此时发布的东征的圣旨无疑使这个原本就摇摇欲坠的国家极速坠落。

这个皇帝莫不是疯了,这估计是当时满朝文武内心的声音。于是,大臣们纷纷上书反对,但隋炀帝东征的信念仿佛刻在了骨子里。文武百官对这个帝国也只剩下了失望。第二次东征相比第一次东征来说有过之而不及,百姓们反抗的声音冲破云霄。但隋炀帝对此置若罔闻,在隋炀帝看来,东征才是头等大事。一旦东征凯旋而归,国内的质疑便会顷刻间烟消云散。

在隋炀帝看来,这些农民的反抗顷刻间就可以镇压,掀不起什么浪花。可令隋炀帝没有想到的是,在隋炀帝东征大军刚刚出动没多久,有一个人也揭竿而起,这个人可不是什么泥腿子,而是贵为皇亲国戚的杨玄感。杨玄感是开国元勋杨素之子,可是妥妥的皇亲贵族。这么一个重量级选手选择在这个时候造反,必定是早有预谋的。

这时候的隋炀帝再也顾不上什么东征了,东征之旅也不不得不生生的中断。不得不说,杨玄感的这次造反时机的选择确实是很妙。要知道,隋炀帝的第二次东征,可是几乎带走了大隋的帝国的所有精兵强将。可令杨玄感没有想到的是,他还是失败了。杨玄感之所以失败,我们从史书的记载中不难发现线索。

杨玄感的失败可以说是战术的失败,据说,当时李密层为其出谋划策。李密当时为杨玄感出了上、中、下三条计策。

上策是截断隋炀帝的归路,在毕竟之路上设伏,令隋炀帝首尾不得相顾。中策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有利地形,占据地利的优势。下策则是夺取都城。而杨玄感选择的就是下策。结果可想而知,杨玄感的叛乱历经两个月就被扑灭了。这场叛乱虽然及时被隋炀帝平复了。但给大隋帝国带来的影响却远远超过第一次东征失败。

隋炀帝的第二次东征毫无疑问是在顶着各方压力下进行的,可没被敌人打败,居然被自己人破坏了,暴怒之下的隋炀帝开始了疯狂的报复。凡是参与杨玄感叛乱的人一律诛杀,事情似乎再此也画上了一个句号。隋炀帝似乎也已经彻底放弃了东征,可令隋炀帝没想到的是,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徐徐而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中策   都城   云霄   泥腿子   句号   下策   帝国   圣旨   叛乱   半途而废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