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马•桥•古坑

很多衡水人,是先知道干马桥,后知道干马村的。

因为滏阳河上中华街桥和育才街桥近些年才建好,从前,人们从市区往南出行,主要就是经过干马桥,是咽喉要道。那时候桥两边也没怎么开发,记得有好几处收废品的场地。

干马,“干”字读一声。康占营老师认为,干是干戈的干,是盾牌的意思,跟打仗、军事有关系,所以“干马”就是军事储备马或者军马的意思。

历史上,马,不但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而且是国家战略物资。很多时候,养马是百姓的重要义务。养马户要保证马的健壮,马生病或者死亡,要赔偿或者被处罚。

在古代,吃牛肉情况是很少的,因为牛是耕地的主要工具。国家对牛的管理非常严格,人们不能随便屠宰牛,私下宰牛被告发,会受到严厉惩罚。至于吃马肉就更少。因为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军事资源,朝廷是严禁杀马的,杀马的罪名比杀牛还要重。

干马的全名,叫干马厂。它和衡水县城周边其它几处养马的处所——在城厂、小侯厂、苏扎厂、五花厂、高村厂、侯店厂算在一起,共有七个地方,养马千余匹。因为历史上这些地方往南就是千顷洼(大洼),有水草丰富的大草甸,很适合养马。

干马村是个大村。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村里人口1880人,有6个小队。村里居民以彭、郑、郭、康、杨、王等几大姓氏为主。村子人文环境好,有很多存在年头很长的古建筑。我们曾亲眼见过一家的门楼很古朴,门框门窗是清代。

现在村子所在的南外环路上,很多村庄都改造了,盖了新楼建了新区,希望干马村开发建设时,能保护村里那些有价值的旧居,建成为本地一景。

滏阳河从村子西边和北边美丽滑过,给村庄带来层次感,而村东更有一个古坑,带来了文化深度。这个古坑就是1000年前是宋黄河流过,在这里夺葫芦河(现滏阳河)北流留下的遗迹。一个千年古坑,带来的历史厚重确实不可小视。

两年前,这个古坑还是开放的,有水塘,有芦苇,有垂钓台,有安静的土堆和小路,北边的滏东公园开始动工,远处的衡水中学透露出茁壮的力量,一个城市后院的感觉油然而生。如今,滏东公园已经建好,号称“城市之眼”的摩天轮高高耸立,东侧滏东街也延伸到了南外环,而这个千年古坑却已被围挡起来,不能进去观看了。

希望干马村开发建设时,也能善待这个千年古坑吧,如果在旁边立一石碑,上面雕刻“宋黄河北流夺滏阳河处”,就善莫大焉了。



绿色掩映

老树

安静的村子

干马古坑

生命力旺盛的杂草

不远处是衡中

地图上的干马村

旧地图上的干马村

补记:

据康老师介绍,从1950年衡水城区图可以看到,在西滏阳村西南方向的滏阳河上,当时建有一座木桥,与今天的干马桥直线距离有600多米。那是老冀衡公路过滏阳河的桥。这条公路,是条土公路,从衡水火车站向南直通冀县县城(今冀州区),沿着吴公渠西岸前行。这座木桥可以看作是干马桥的前身,大概为今衡水市图书馆大楼以南的位置。

1951年,康占营8岁,春天的时候坐汽车去冀县,就是走的这条公路,一路上尘土飞扬。1963年衡水闹大洪水,滏阳河上的木桥荡然无存。1964年春,修建红旗路(从火车站向南直通冀县),在西滏阳村东靠南、干马村西靠北的滏阳河上修建木桥,桥长95.4米,宽7米,高8.6米。16个桥孔。1974年重修。1976年改建为双曲拱桥。2009年干马桥再次重修,为“上承式连拱桥”,桥长97米,宽42米。这就是今天的干马桥了。


康老师提供的老地图

又补记:

康老师认为,干马村东北的大坑,一般都说这里是这条老盐河的最北头了。实际上,宋代黄河从这里向北直直冲开一条大河道,即今日的衡水安济桥南北河道段,以及延长至武邑县境。

他说,滏阳河(衡水河)原本是从李空城村(位于中湖大道西侧)向北流向深县(现深州市)境内。明代初年数次大洪水,迫使滏阳河向东改道,流经宋代的黄河故道后向北流向武邑县境内,即今日滏阳河河道。

来源:衡水的村庄美篇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请联系我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北流   向南   衡水   黄河   木桥   河道   村子   村里   公路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