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旗故事」昔时已去 禅音缭绕-莫尼山下的德布斯尔庙(寿华寺)

领略过气势恢宏的长城,栩栩如生的岩画,以及古色古香、神秘悠远的古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位于乌拉特前旗境内的一座庄严肃穆的寺庙——德布斯尔庙(寿华寺)。

德布斯尔庙(又译“点布斯格庙”),汉名“寿华寺”,始建于1705年,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白彦花镇境内,是乌拉特前旗唯一保留完好藏传佛教寺庙,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使用蒙古语念经的少数寺庙之一(自治区其他藏传佛教寺庙均用藏语念经),因其坐落于白彦花镇点布斯格嗄查而得名。

德布斯尔庙的建筑包括大正殿(大雄宝殿)和七座小殿,两座白塔,及正商、东西商四合院,面积达4268.6平方米。历史上曾有多名上层喇嘛在庙上定居,如今此庙仍住有喇嘛。此庙每年农历六月十五定期召开庙会,跳查玛舞,聚会的喇嘛及各族群众甚多。

查玛”,俗称“跳鬼”或“找鬼”,是喇嘛教寺庙为驱鬼酬神、庆祝战胜异教而举行的一种宗教庆典仪式舞蹈,是一种训练有素的喇嘛饰戴各种面具,在鼓、钹、号等吹打乐器伴奏中表演宗教故事的广场舞蹈。西藏称之为“羌姆”(意为寺院里的跳神),蒙古喇嘛教沿袭了藏语的发音称为“查玛”。

在这座庙西5公里处有7棵古柳,倚山坡而出。古树形状奇特,树身卧地而生,躯干粗壮,弯弯曲曲,起伏隐现,犹如巨龙卧地,被称为“龙树”。也有人说,7棵树都是一根所发,所以叫它“一苗树”。“一苗树”枝干上系着不少被风吹成了条条的哈达和红布,那意味着善良的祈愿或还愿。树下有泉水,浸湿润泽,终年不断,即使在腊月里,流到外面的水都结成了冰,成了一道冰河,泉眼依然连绵不断地出水,似乎这就是沿途冰封河道的源头。无论洪旱,古树树繁叶茂,可谓上有“龙树”,下有“龙泉”,景色神奇,令人叹为观止。

站在德布斯格庙的高台上四面一望,山水相连,神圣而安详。关于德布斯格庙的记忆和它的庙门一样,略有些悲凉。清末民初及战争年代,点布斯格庙日渐衰落,在文革时期被毁严重,大殿因用于粮草库而得以保存原貌,但年久失修。2006年9月点布斯格庙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巴彦淖尔市蒙古族佛教查玛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单位。近年来,在旗委、旗政府的重视下,文体旅游广电部门积极向自治区文物局争取资金,先后争取经费300余万元,修缮了屋顶、地面、抱厦及其他设施。历史古迹不仅可以陶融个人的气质,也可凝铸民族的感情,更可以让我们体察过去历史的荣耀!在日益物质化的今天,保护文物显得极其迫切和重要。

【END】

编 辑:黄金凤

审 核:李 雷

监 制:贾 强

总监制:刘嘉耘

乌拉特前旗文体旅游广电局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乌拉特前旗   蒙古语   巴彦淖尔   藏语   内蒙古自治区   喇嘛教   前旗   自治区   喇嘛   寺庙   境内   故事   昔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