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地名来历之十三:胭脂山

胭脂山

胭脂山位于武昌城的东北,名列武昌城“三台八井九湖十三山”的十三山之一,胭脂山海拔只有49.1米,长不过1.06公里,无论从高度还是从长度看,都只是一个小山包。但这座小山包很特别,据清同治年间的《江夏县志》记载,胭脂山“在县城东北,山脊皆石,色赤如胭脂”。而至于为何这里的山石赤如胭脂,与诸山不同,则来源于一个故事。

相传南海观音在赶赴王母娘娘蟠桃盛会的时候,行至武昌上空,手中胭脂盒不小心掉落人间,胭脂倾倒山中,山石尽染,顿时化作了这一座胭脂山。

而在1936年时,为了连接粮道街和民主路,胭脂山被从正中间炸开一条路,当时的人们发现断面山石颜色红如胭脂,于是便称此路为胭脂路,如今这里成了服装一条街。

胭脂路在武昌蛇山黄鹤楼下,全长800余米。胭脂坪是胭脂路上原清朝抚署衙门的后花园。辛亥革命后,黎元洪曾在此开建私宅。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临时迁至武汉,胭脂坪也随之新建了一批小洋楼,一些高官要员就在此居住。

胭脂坪

目前的胭脂坪是一个平坦的小广场和周边几栋红砖红檐的小洋楼,西安事变中的杨虎城也曾被戴笠诱捕,当时就被羁押在胭脂坪。蒋介石第二侍从室也在此地办公过,主任陈布雷就住在胭脂坪8号,前后大约8个月时间时间,为蒋介石起草了《告国民书》、《抗战建国纲领》、《八一三告沦陷区军民书》等重要文告。

胭脂路起源于南端的蛇山古楼洞,止于北端的昙华林,它是武昌一条起源比较早的商业街。


胭脂路在最初都是武昌老城中与粮道街、户部巷、候补街等普通的商贸街,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胭脂路才逐渐形成衣饰服装类专业市场,其名气才开始大振,1998年其经营户就已达到200多户。2005年,胭脂山衣坊全新亮相,量体裁衣,整个武昌人都到胭脂路做衣裳成为时尚,胭脂山衣坊成了胭脂路的品牌特色。


胭脂路也是武汉有名的骑楼街,它作为一种典型的外廊式建筑物,骑楼的渊源最早可上溯到约2500年前的希腊“帕特农神庙”,那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胭脂路上的各家店屋的五脚柱相连一起,成为临街连续的走廊,从街道的一端一直联通到另一端。这种欧陆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可以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造成凉爽环境,不光是对骑楼内的主人遮风挡雨避免日晒,为逛街顾客也提供了舒适的买卖流通环境。

在古诗词中“胭脂”是情爱的表象,美女、爱妻或情人的象征,还含有与女性相关意蕴的事物,有人说,“女性服装一条街”设在胭脂路真是名副其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骑楼   西安事变   胭脂   辛亥革命   武昌   武汉市   山包   武汉   地名   蒋介石   来历   建筑   服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