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斩翅”


01


新能源车企发布了今年的三季度财报,除了特斯拉和比亚迪,其他车企各有各的泥沼。


三季度,蔚来净亏损41.108亿元;理想净亏损16.46亿元,去年同期仅为2150万元。


不过蔚小理中,垫底的却是年初表现不俗的小鹏汽车。


一季度,小鹏汽车业绩抢眼,何小鹏还信心满满地认为,“一季度业绩为2022年强势开局。”


于是风头正劲的小鹏汽车将2022年的销售目标设定为:


确保年销量25万辆,冲击30万辆。


客观的说,产品经理出身的小鹏,技术不错,产品尚可,背后还有一个“总是站在风口”的雷军坐镇,怎么说实力也不差。


但是,有时候计划确实赶不上变化。


截止三季度,小鹏汽车累计交付98553辆。


连续三个月出货量同比下降,交付增长放缓,低于市场同行水平。


10月交付量仅为5101辆,让市场感到震惊;到了11月,交付量也只有5811辆,变化不大。


而外资一开始给小鹏汽车四季度的交付指引是4.3万辆左右。


先不谈年初设定的目标,光是要达标12月的交付指引,即使小鹏汽车背水一战,是否可以交出10000辆车,仍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我没有想到下半年会出现这样一些挑战。今年主要有些事情没有很好预料到。”


对此,何小鹏解释道。


鉴于新势力屡次出现交付指引miss的情况,狼会不会来,只有放羊的人才知道。



02



小鹏汽车销量大幅下滑的原因,表面上是新老产品迭代期,以及大环境的影响。


实际上,这些问题只是被掩盖在去年的高增速交付量中。


退潮之后,方知谁在裸泳。


连续3个月位居造车新势力倒数第一,G9上线救场失利之后,小鹏汽车开始关门清算。


三位合伙人之一的夏珩,被撤除了执行董事的职务;负责汽车品牌和公关传播的副总裁李鹏程也难逃被撤职。


有趣的是,小鹏汽车每一次销量下滑后,随之而来的都是紧急调整内部框架。


如果靠解雇员工就可以提升销量,那么小鹏汽车只需要一个HR部门就可以走上人生巅峰。


而小鹏汽车的真正隐患,却是其混乱的产品矩阵。


定位混乱,配置也混乱,一通乱。


P5的推出,让小鹏杂乱无章的产品布局初现端倪。


做人不能太“小鹏”,既要、又要、还要。


这款高不成低不就的车,小鹏汽车既想在P5身上展示科技属性和激光雷达的卖点,又挂着羊头卖起狗肉。


P5的5款车里,4款是没有激光雷达的,只搭载在P5 550P上。


另外P5是在油改平台David上研发的,目前该平台已经消失在小鹏三季度业绩的“平台化愿景中”。


车卖着卖着,研发平台却消失了。


如果说P5作为P7的延续,只面世一年,就未老先衰卖不动,那么寄予小鹏希望的G9,同样槽点多多。


G9同样有这种既要还要的矛盾。


小鹏汽车一方面想填补在SUV领域的不足,一方面也希望能把自家价格抬上30万元的区间。


要加价,至少先加量。


于是G9配置花里胡哨叠加了很多“新技术buff”——按照续航里程,G9分为3档:570KM、650KM和702公里。


每一档车型里至少有Pro和Max两款,且570KM的车型多了一个Plus版,650KM的车型多了个“上市纪念版”,一共是8款车型。


Plus和Pro的价位比P5的P版贵了10万左右,但是智能驾驶功能反而退化,永久性缺少城市NGP的功能推送。


G9 Max版如果要享受到XNGP的升级服务,首先要先为“硬件预埋”付款。


而C-NGP(城市NGP)花了快两年时间,也只是做到广州部分高精地图覆盖区域可用。


小鹏汽车把关键功能零散分给各个车型,想买G9 Max版的用户,提前为硬件付费,亏了;买G9 Pro或Plus的用户,多花10几万拥有一辆空有智能的虚名,实用性还不如P5。


小鹏汽车没学到特斯拉的技术,倒是学到库克的精髓。



03




一个混互联网圈的人懂得如何造车吗?


何小鹏的执拗,以及让人难以理解的鸵鸟式的面对公众呼声的态度,让本就失败的产品定位、及拉跨的营销,雪上加霜。


李想在一次演讲会上,公然爆粗,说了句“一帮搞臭技术的,他们TMD搞出来屁技术了?让一群毫无用户思维,完全不关心用户的这帮人,天天的研究技术路线,TM什么技术路线啊?”


友商何小鹏不知道有没有信心对号入座。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国补即将退出,对新能源车企的收入会造成一定影响,部分成本结构不佳、甚至深度依赖补贴存活的品牌,大概率会被淘汰出局。


小鹏汽车曾在财报中表示:“减少和取消补贴可能会对公司的毛利率产生不利影响。”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来讲,国补退场对小鹏汽车的影响是最大的。


小鹏的很多车型,都是在二三十万以下,补贴退坡大概是1.26万元。补贴退坡后,小鹏汽车的价格肯定要上涨,价格一涨,竞争力难免就会下降。


且传统车企迎头赶上,新势力的产品先发优势开始没有故事可讲。


当前市场增速预期下调,狂如特斯拉,其减产的传闻和锂价下调,昭示着市场的焦灼,高价车型渗透率已达阶段性饱和。


造车界新一轮“大逃杀”或将再次来临。


小鹏汽车最近爆出账上仍有400亿现金资产储备,或许存亡危机尚不紧迫。


按照公司一个季度亏20-30亿的水平来看,仍有一定的容错空间。


只是身处两难的小鹏汽车,还有多少机会能够重回造车新势力第一名的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特斯拉   销量   车型   新势力   用户   汽车   市场   产品   平台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