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2)

一、斩蛇而起

刘邦起兵,是典型的随大流,也可以讲是顺势而为。刘邦处的年代是秦朝末年,社会形势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秦虽统一天下,但时间不长,其他国家的士大夫后代还在蠢蠢欲动着复国,一句话,虽然统一了,但裂痕还在,各地对秦还没有高度的认同感。二是秦法律严酷,老百姓往往因为犯有小错误就被处死,而且秦朝徭役繁重,大量徒役被迫远离家乡,去修陵墓或修长城,被送去的人又有很多被累死或因错误被处死,活着回家的几率不是不高,民怨沸腾。三是当时富有政治经验的秦始皇已经去世,秦二世胡亥少不更事,被赵高耍的团团转,又杀了不少大臣和富有带兵经验的军事人才,统治能力极具下滑。总之,秦末社会极度不安定,如同活火山,随时都有可能喷发。

公元前209年秋,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县)揭竿而起。匹夫振臂一呼,天下云集响应。各地老百姓受够了秦朝官吏的压榨盘剥,纷纷造反,杀死当地官员,加入到起义的洪流中去。这不是陈胜吴广有什么了不起的魅力,而实在是老百姓的怒火已经被压制的太久了。

这一年刘邦送人到骊山参加劳役,由于沿途跑的人太多,刘邦考虑到骊山后也是死罪,就把押解的人就地解散,自己跑到离家不远的芒山、砀山一带,纠集了几十号人,东躲西藏起来。这中间可能是刘邦想学陈胜吴广故弄玄虚一把,也可能是后来人为了证明天命所归,演绎了一个刘邦斩白帝之子的故事:说的是刘邦走在路上,看到一条白蛇挡道,被刘邦一剑斩杀,后来有一位老太太在路边哭,说刘邦是赤帝之子,把他的儿子,也就是白帝之子杀了。该故事在现代人看来,非常荒诞不经,但古代类似的故事很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能起到蛊惑(安抚)人心的作用。

当时由于农民起义已经成为潮流,刘邦老家的沛县县令也准备带领百姓造反,县令的两个手下萧何、曹参给他出主意说,你是秦朝的官,现在又要造秦朝的反,就好像周星驰九品芝麻官中讲的用前朝的剑斩当朝的官一样,不怎么让人信服。不如把躲藏在外的刘邦给找回来,借着刘邦的几十号人,再裹挟着大家一起造反比较稳妥。

县令一听,觉得这两位的主意不错,于是就派刘邦的一担挑樊哙去找刘邦。可当刘邦到城下后,县令一看刘邦带的人比较多(超过100人),担心刘邦把他给吞并,又后悔了,就关闭城门,没敢把刘邦放进来。同时转念一想,萧何和曹参给他出这样的主意,是不是他们和刘邦串通好了呢?就派人去让把萧何和曹参抓住杀了。这两位一听吓坏了,连忙翻下城墙投奔刘邦去了。三人在城下碰面商量后,写了一封信射进城内,号召老乡们造县令的反,于是城内的人把县令杀了,打开城门迎接刘邦,并立刘邦为沛公,总共招募了三千来人,算是正式拉开了反秦序幕。

刘邦起兵时已经48岁(也可能是39岁),考虑那个年代人们的平均寿命,这个年龄造反绝对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陈胜吴广   刘邦   白帝   沛县   之子   县令   秦朝   城下   布衣   城门   老百姓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