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年前,他从国外带回一根藤,救了亿万人,成就盛世中华

他1543年出生于福建福州,从小饱读诗书,十几岁便中秀才。后由于乡试不第,厌倦了科举考试,便弃文从商。

后来,他随众商人远赴外国吕宋经商。吕宋即如今的菲律宾,当时的吕宋从1565年开始一直被西班牙殖民,直到1899年才结束。他在吕宋看到那里普遍种有一种农作物,藤状,根部长有红色的薯,人们称作朱薯。这种朱薯耐旱、高产、易生长,可做粮食,生熟食均可。

公元1600年前后,是明末时代,那时候明朝6000万人口,但那时候粮食亩产基本也就两三百斤,因此明末经常闹粮灾,饿死人是常有的事,这也导致明末出现了一大片的起义闹事事件

朱薯亩产几千斤,看见如此多优点的粮食,又结合当时明朝粮食危机背景,以一个商人的眼光肯定看到其中的机遇。于是他萌生了带种子回国种植的念头,先是在那边学习了朱薯的种植方法,再想办法带种子回国。

然而,那时候吕宋的西班牙政府有下禁令,禁止薯藤出口。所以,想带大量薯种回国基本不可能。好在朱薯的繁殖能力非常强,只需一根薯藤即可繁育。不过,在当时边关严查的下,即便是带一根也是很难的。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他想出了把薯藤绞入吸水绳中,躲过了边境关卡的检查,1593年,经过7天的航行,把珍贵的薯藤带回国。

回国后,他就在家里附近的地里繁育,朱薯易活,很快就繁育成功了。而那时候恰逢家乡大旱,粮食严重减产,于是他便让自己的儿子向福建巡抚金学曾上书,说朱薯可以解决灾荒问题。得到同意后,当年就试种成功。于是第二年福建巡抚就传令在全区推广种植,立马解决了缺粮问题。随后,朱薯就相继传到全国各地种植,没多久就成了中国的重要粮食品种,养活了亿万中国人。

明朝的灭亡,有皇帝昏庸、党派相争的各种因素,也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常闹灾,粮荒就是最严重的。因为长期的闹灾,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频发,促进了明朝的灭亡。然而,当朱薯解决了粮荒问题后,明朝已经无可救药,走向了彻底的灭亡。于是,朱薯的引种成功,没能帮助明朝,却是成就了清朝。明末清初,由于闹灾战乱,人口减少了40%,而到清朝乾隆年间,人口翻倍,也正是得益于朱薯的推广种植。

他的名字叫陈振龙,后人称他为“红薯之父”,在乌石山建“先薯亭”以为纪念

朱薯,其实也就是红薯,也叫番薯。亩产五六千斤

它虽然可以短暂替代主粮,但不能长期以此为主食,因为红薯的蛋白质含量只有大米的三分之一,脂肪含量比较少,如果长期以此为主食,会烧肚子,营养不良。所以,目前红薯主要作为辅食。不过,灾荒的时候,有了红薯,起码不会饿肚子。也正是因为红薯,我们的粮食结构更丰富了,抵抗自然灾害也更有底气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粮荒   明朝   灾荒   亩产   巡抚   西班牙   明末   福建   红薯   中华   盛世   粮食   成就   国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