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龙洋的未解之谜

在近代的货币铸造史上,最早将“龙”的图案用在钱币上的是日本,藏界称之为日本龙洋。“龙”,作为华夏民族的图腾是举世公认的,要知道“龙文化”与日本的“大和文化”是毫不相干的,虽然中华文明在历史上对日本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日本的“大和文化”中影影绰绰还有中华文化的影子。但是这种文化早已产生了变异,况且文化的传承本身就有排他性。日本把“龙”拿来了作为钱币图案(而且还早于中国近二十年),这就有点匪夷所思了。它是借重于中国文化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那么其目的是什么呢?1853年6月6日的“黑船事件”直接导致了日本的“倒幕运动”,影响日本乃至世界近代史的“明治维新”开始了。它是日本从封建社会直接走向资本主义社会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成为了明治维新的三大国策。货币制度的改革,是明治维新“殖产兴业”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建立新的货币体系和铸造新的货币成为了当务之急。1868年,日本在大阪成立了国家造币厂开始在日本本土铸造钱币,从此开启了日本近代机制币的先河。新钱币由当时日本顶级的雕刻家加纳夏雄主持设计,于是世界上第一套带有“龙图腾”的钱币产生了---明治三年飞龙银币。币的正面正中为小圆珠环绕的飞龙戏珠图案,小圆珠圈外环绕“大日本 明治三年 一圆”字样;背面正中小圆珠环绕旭日图案,左侧为桐花枝叶、右侧为菊花枝叶环绕,顶部十六瓣八重表菊纹、两侧五七桐图案,下部为绸带扎成的同心结。这种带有龙图案的钱币的主币一直延用到1914年(大正三年)辅币延用到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在近四十年的时间里钱币的其他图案虽然有所变化,但是龙的图案却基本上没有变。 这种设计真可谓不伦不类,“奔驰车挂了个宝马标”用在它身上再也恰当不过了。如果用“八咫烏”、“凤凰”、“鳩”、“旭日章”“菊纹章”、“五七桐”作为正面图案都可以了解,毕竟在日本它们与“天照大神”和日本人的理念相联系,而且后期的日本钱币里也确实用过这些“神物”做过图案。而作为日本近代机制币的开山之作偏偏却用了与他们八竿子打不着的“龙”(既使日本历史上也曾经有过“龙”的神话,但这种龙并不是正面现象),这就很难理解了。为什么要这么设计?设计的理念又是什么?我查阅了许多资料都没有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我认为,他们这种设计包含着明治维新很大的野心:明治维新的目标就是瞄定中国,打败亚洲第一大国而称雄亚洲;铸造这种银币的目的根本就不是在日本本国流通,明面上是抵制西班牙银币对日本本土的经济冲击,但是最终目标是针对中国。此时的日本已经看到了经济输的巨大利益,通过货币输出以此来掠夺中国的经济。毕竟要入乡随俗:正面用龙图腾迎合中华的文化,背面宣示着是日本的铸币权及经济主权。

日本明治维新所建立的货币新体系就是实行银本位制,金融的运作系统同西方接轨,其国内的多家银行开始发行纸币(当时铸币由国家垄断、纸币由财阀掌控,后期才收归国有)。纸币币值同银币等值,但银币不能在市面流通(虽然后期纸币贬值,这一规定如同虚设)只能作为贸易银,明治八、九、十年所发行的银币直接就是"贸易银”,而"丸”银的出现,就更加证明了这一点。

"对外入侵战略"是明治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的主要思想,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始作俑者。所以,日本龙洋在这种环境下产生就不奇怪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日本   明治维新   明治   旭日   纸币   钱币   银币   货币   图案   文化   龙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