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三大因素逆转,2023值得期待

转眼2022年就要过去了,我想应该没有几个人会怀念它,毕竟这一年的底色都是阴暗的:俄乌冲突、能源危机、疫情封控、美联储加息、美股崩盘……

从各大投行与机构发布的报告可以看出,站在当前节点展望2023,似乎依然是悲观笼罩,2023年真的会更糟糕吗?

让我们回看一下导致2022年阴暗底色的几大原因:年初的俄乌冲突引发能源危机,原油价格一度暴涨;美国通货膨胀有失控迹象,美联储激进加息;中国的疫情状况此起彼伏,封控之下经济萎靡不振。

事实上,这几大问题在2022年初都已显露端倪,但当时大家并没有那么悲观,各大投行基本还是认为2022年会是疫情后的经济恢复期,谁知这几大无法预知的利空事件不仅影响了恢复进程,更导致了股市全年崩盘式下跌,大宗商品的高开低走。

以此脉络再来看2023年,其实并没有那么悲观,三大因素都确定已发生逆转,经历1年的调整,各大资产价格也都处于低位,黎明前的黑暗尽管恐怖,但光亮就在眼前。

这不是鸡汤,中美两大市场都处于利空出尽后的复苏时期,困扰宏观经济的几大因素确定都在逆转。

疫情转好,中国经济恢复活力

作为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中国的疫情走向对全球宏观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会议表示,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随着病毒症状的变弱,防控政策也已经全面放松。社交媒体上,变阳的网友们不断分享自己的体验,其中不乏各界社会名流,这种大范围的真人现身说法,让大家对集体闯关更有信心。

尽管当前仍然处于阵痛期,但是参照国际上放开后的经验,可以推测,经过几个月的感染扩散形成全民免疫后,就会出现一波报复性消费潮,大概率就会发生在明年的五一与暑假,对国内乃至全球经济都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12月11日,高盛发表报告表示,中国重新开放对国际旅行产生的影响最积极,其次是商品进口,香港、泰国和新加坡可能成为最大受益者,预计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可以提振7.6%。

6日,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5%左右的增长。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的预测也差不多,他表示疫情的影响逐步减弱,中国2023年的经济增速可能为5.2%左右。

俄乌影响见弱,全球能源危机缓解

俄乌的走势虽然越拖越久,目前无法判断何日结束,但早已不再占据国际财经板块的头条。

从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走势来看,即便受影响最大的欧洲,也抵御住了这个严冬下的能源危机。

原油价格来看,经过了3月初的暴涨,到6月初达到最高120美元,随后开始了下跌之旅,到目前徘徊在80美元以下,基本进入了市场正常价格范畴。

尽管石油输出组织欧佩克10月份做出了减产的决定,但目前市场参与者普遍认为原油价格还有进一步下调的趋势。最新数据显示,在油价大跌之际,美国钻井数量却出现回升,显现出原油供应依然充裕,供需趋势决定了油价不会再出现飙涨。

美国标普全球商品洞察公司发布的《2023年能源展望》报告也提出,2022年全球能源供应出现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2023年将是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再平衡之年,使得库存、供需和价格达到更可持续的平衡。

美国通胀放缓,衰退危机或消退

今天,美联储公布本年度最后一次加息决议,加息幅度50个基点。这是美联储今年3月启动本轮加息周期以来首次放慢加息速度,也是自5月初以来联储首度一次加息50个基点。

过去的6月到11月间,连续4次会议每次都决定加息75个基点,保持着1994年11月以来的最大单次加息幅度,引发了一系列跨市场的大跌行情。

因此,此次的12月议息会议被不少美联储官员和市场人士,视为美联储激进加息的转折点。

美联储的主要政策依据是消费者价格指数。

2022年公布的最后一份CPI报告数据令人满意,11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7.1%,创年内最小涨幅,比预期的7.3%低,比前值7.7%更低。

虽然和目标2%相比,7.1%的美国通货膨胀仍然过高,但物价升速显然正在不断放缓,同比涨幅已经连续5个月出现了回落,Inflation Insights LLC创始人Omair Sharif在一份报告中认为,这显然不是一个异常值。

拆分来看,虽然整体通胀、核心通胀都在超预期地下行,但是其中最顽固的住房成本,依然在上行,拖慢了下行幅度。这也意味着,除住房外的商品服务价格下行幅度较大,而住房滞后效应更强。

可以预计,尽管2023年无法实现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但表现出很强的整体下行逐渐平稳的趋势。

美联储会后更新的经济展望显示,美联储官员继续上调2023年和2024年的利率预期,预计的三年间利率最高水平中位值超过5%。

这与大部分分析师预测一致,摩根士丹利预计,2023年初,将再加息50个基点,之后利率将稳定在4.75-5.00%。巴克莱预计,2023年初和3月将分别再加息50个和25个基点,而后暂停加息,将利率保持在5.0-5.25%的峰值直到年底。

从这困扰2022年的三大主要要素来看,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2023将是全面的恢复和再平衡之年。

经过2022年一年的破裂和失衡,全球经济正以其自有的韧性弥补阵痛,2023年值得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通胀   基点   美国   疫情   中国   利率   年初   幅度   因素   危机   能源   报告   商品   价格   全球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