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细落实防控优化措施④ - 人人都要当好第一责任人

评论

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是抗击疫情的一条重要经验。近3年来,我国持续加强健康科普,开展健康教育,对公众关心的病毒传播途径、个人防护等知识进行解读,推动广大群众提高防护能力,形成了同心抗疫的浓厚氛围。每个人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就能筑牢疫情防控的社会防线。

当前,“你阳了没”悄然变成新的问候语,网上晒出的新冠感染体验让更多人对新冠病毒有了科学认知,减轻了恐惧感。但也要看到,面对新冠病毒,个体感受有差异,心态和认识也不尽相同:家中有老人、小孩、基础疾病患者的,心中担忧多一些;自认为身强体壮、抗病能力强且药物储备齐全的,内心更加淡定一些。

无论何种心态,都需认清的事实是:新冠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不但对感染者造成健康危害,也会给周边的人带来感染的风险;有人症状不明显,并不代表那些有基础疾病的人能扛得过去。当好第一责任人,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身边的人和社会负责。尽量“晚阳”甚至“不阳”,在介绍感染体验时慎言、慎行,才是面对疫情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中山大学日前举办的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现在有“早也阳,晚也阳,不如大家一起阳”的说法,这种观念不可取。我国人口基数很大,短时间内大规模感染,不但影响正常生活秩序,还有可能导致新的变异株出现。

近3年抗疫,我们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做了很多的准备。但我国人口基数大,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阳性感染者的剧增将使医疗资源、社会资源承受巨大考验。优化措施出台后,每个人身上的责任更重了,不仅要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还要带动亲朋好友做好预防和应对,特别要动员没有禁忌证、符合接种条件的老人接种疫苗。

当前,一些地方“120”热线呼叫量上升,个别地方出现了呼叫资源紧张、急救车调派困难等情况,其中部分电话是新冠轻症甚至无症状感染者拨打的,无形中挤占了宝贵的急救资源;一些地方的网民反映感冒、退烧药品短缺,而有些人在家里囤了不少药;个别人在网络上散布不当言论,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给疫情防控造成了干扰。这些现象提示,在新的防控形势下,每个人都应保持理性,特别要把医疗资源留给真正需要的人。

船到湍流处,更需众心齐。每个人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留心身边的老人、孩子等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如此方能筑牢应对疫情的“免疫长城”。

文:健康报评论员

编辑:杨真宇

校对:管仲瑶

审核:徐秉楠 陈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责任人   中山大学   身强体壮   基数   疫情   防护   心态   老人   措施   疾病   身边   病毒   地方   社会   健康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