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拐点!宏观对冲逻辑明确,中国经济明年大概率提速8%

在12月15日,美联储放缓加息50基点,美元指数冲高回落,美股暴跌,特斯拉跌超2%。

而人民币的汇率一直保持在6.98左右这意味着美元的收割已经开始割不动了。



美国开启加息的目的,本是为遏制通胀,虽起到了成效,但如今的通胀仍在7%以上,又给经济埋下了三大危机。

一是带给本土企业的危机,不断升高的利率,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直接融资,而且因为加息终结了美股的牛市。

要知道美国的股市、中国的楼市、日本的债市,并称世界的三大经济泡沫,尽可能不要随意触碰,否则后果不堪。

现在不只是股价滑落,就连企业的经营也出现了困难,很多巨头都开始降薪、裁员。

如Twitter直接削减掉75%的员工,Meta一次性裁掉1.1万的中层员工。

二是美债背后的信用危机如今美债的规模已突破了30万亿,占到了GDP总量130%。



如此高的利率,不止推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还有地方的压力,一旦入不敷出,将直接导致信用危机,影响到美元霸权的根本。

三是“背刺”的隐患,这次加息周期,美元的收割对象都是自己人,即使如此,他们也没有网开一面。

日本因为加息产生的巨大利差,让日元贬值30%多,大量资本流出,据IMF预测,日本今年的增长率可能只有2.4%。

欧洲不仅遭受着美元加息的冲击,还有大量的制造业企业被美国“带走”,以及被迫购买高价天然气来过冬。



如果失去了货币信用,又没有了合作信用,那等待的就只有美元崩盘和经济衰退了,但真的会如此发展吗?

按照鲍威尔的说法,这次一定要把通胀率持续下降至2%,否则不会考虑降息,如果这么做的话,那么美联储的终点利率将在5~5.25%。

也就是说,虽然加息变慢了,但利率会提高,不仅美国的经济将进入深度衰退,全球都将跟着衰退。

这会是美国期望的吗?肯定不是。

按照他们惯性做法,多数又会在国际局势上推波助澜,制造各种信用事件的集中爆发。

如今俄乌摩擦刚刚有所缓和,但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干岛,又开始看到了硝烟。



科索沃以“入欧”施压塞尔维亚,而塞尔维亚说他们已经被逼到了“墙角”,矛盾随时一触即发。

如果这里出现战乱的话,对于我们的亚欧经贸贯通是非常不利的。

这是美所希望的,如果亚欧大陆经贸连通,那么它很可能就被边缘化了。

所以明年的国际局势,不见得会比今年好,届时能源、大宗商品和粮食等又会出现大幅波动和紧张的情况。



对于我们就不要奢求能够恢复外需,防住输入性通胀就不错了。


对于明年的经济,我们会受影响吗?


中国国经交流中心魏理事长,在一次会议上,对中国经济明年的发展做出预判,“明年中国经济将杀出重围,快速发展,GDP增速将达到8%”。

还有多位专家预测,“明年中国经济至少到6%的增速,达到8%也不会很离谱”。

这个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一是今年对疫情的防控要求远大于发展经济,造成基数比较低。



二是不要小看抗疫这三年的低速发展,其压制的欲望和潜力很可能会在明年释放。

在2020年初,我们强劲的生产链和供应链,不仅抵御了初代病毒的强大冲击,也打乱了美欧扶持新产业链替代我们的各种计划。

在2021年,仅外贸上中国连续跨越了5万亿和6万亿美元两个“台阶”,创下全球外贸发展史上的奇迹。



借着这个机遇,我们完成了大量产业链的建设,接下来我们将切换内循环为主,产业链将起着巨大的助力。

近期管理层的会议也明确提到,2023年将扩大内需作为第一要务,不要小觑转型内循环的效果。

上世纪80年代,日本曾在日美贸易摩擦之下,被迫向内循环转型。

随后的7年中,不仅带给了日本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经济的高速发展。

从二战后日本一直采用的都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靠着出口贸易赚的盆满钵满。



美国为了抑制日本的发展,多次在汽车、半导体、金融和电信等领域对其展开制裁,于是日美贸易摩擦不断升温。

日本却没有选择对抗,直接妥协,自愿限制出口,由此外循环主导的经济模式无法继续。

于是日本就开始研究打造内循环经济,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扩大内需。

如何提高人们的工资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缓解各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等等。

1、采取举债发展基建,包括修建高速公路,铁路,大量建设公共住宅等。

使得日本一度成为了世界上道路密度最高的经济体,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让日本各个区域的联系密切。



很多落后区域的经济增速,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在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后,人们开始追求更为多样化的生活方式,餐饮、旅游、文化、娱乐等迅速沿着网络再度铺开。

由于日本的信息化程度较高,电子的产品的普及度非常快,很多尖端技术和新材料都能够快速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用品中。

再加上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备,其消费很快得到认可,这让很多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消费品质都得到了提升。



2、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由于在科技领域被卡了脖子,日本便开始了积极推进自主研发。

缩减钢铁、造船的行业规模,将人力和资金投入到新兴产业,扶持电子通讯、计算机、新材料、生物工程和航天等科技类产业上。

同时鼓励大量的民间研究机构进行自主研发,斥巨资设立发明奖,对科研人员实行奖励,带动人们的参与的积极性。

如今我们和日本做出了同样的措施,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允许我们的民营资本进入到国有基础设施的建设。

同时允许资本大力发展光伏、新能源、储能等低碳领域以及平台经济。

这些将带动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更多人的收入。



3、日本的发展如此成功,为何会进入到“失去的30年”呢?

这就是发展内需时,要谨防的一大弊端——泡沫经济。

为了发展内需刺激消费,日本的央行直接将贴现率从9%下调到2.5%,大幅的降息,并没有起到太多的消费推动。



反而让宽松的货币环境加剧了日本的金融,最终体现到了股市和楼市上的崩盘。

而我们正在吸取这一教训,这个时期的房地产该放还是要放,鼓励人们买房,但并不是鼓励“炒房”。

自住没有问题,但要想炒房,很可能未来要面临无法套现,或是被接下来的房产税收割了。

所以在中国的巨大市场吸引力面前,压抑了三年的旅游、消费和娱乐欲望,如果信心恢复后被激发出来,即使不是报复性,也是十分庞大的。



接下来仍要面对的风险?


1、疫情的超出控制

实现这一切的前提,就是疫情的影响需要降到最低。

有专家称,这波疫情约在3~6个月过去。

但这个数据明显是保守的,因为他设置了前提,就是期间不能出现医疗挤兑和重症挤兑的现象,否则我们很可能回到继续管控。

再放开又会重新再来一遍,这样的模式在新加坡经历了三轮,才得到的控制,实现了完全放开。



如果我们能控制好,很可能春节前大城市就能够平稳,节后就是县城和农村的一些散点城市了。

照这样的进度,三个月后疫情将不再是人们谈论的话题,更不会是阻碍经济的问题了。

2、美股对A股的连带影响

美国的突然“发力”影响全球股市的下行,按照以往的逻辑,我们的A股很难避免。

不过这个逻辑在发生着本质变化,过去美国的经济衰退,对我们的出口需求减少,就会影响到我们的经济。

现在我们对其的比重已经低于20%,影响变小了。

同时从今年的货币环境看,我们的A股是融资货币、双宽松的环境,而美股是加息425个基点,资金的松紧度不同。

如今我们敢开启对基建、房地产等一系列的刺激,而美股却无法这么做。



接下来我们放开了疫情,经济走向复苏,而美股在加息后,企业仍在遭受债务压力,谁能跑得起来,一眼就能看出来。

所以未来我们的A股会走出自己的逻辑,或许汇率和北向资金还有一定的影响,但已经不像原来那么大了。

明年非美货币会开始升值,风险资产的压力得到缓解,而我们的经济提速到8%的概率是非常高的,你是否认同呢?


#12月财经新势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日美   塞尔维亚   明年   拐点   日本   中国经济   美国   疫情   概率   中国   货币   对冲   逻辑   美元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