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男生女都一样?错,用不了20年,这些差距都体现出来,不止一点

hello,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豆芽妈妈。

很多宝妈怀孕后,第一时间都是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宝宝的性别,想早点知道肚子里的宝宝是男宝宝还是女宝宝,好给孩子起名字、做胎教、准备衣物。

对于宝妈来说,男宝女宝都是妈妈的心头肉;但是很多老年人,嘴里说着“男孩女孩都一样”,其实心里巴巴地想要个“孙子”。

很多宝爸也有自己的喜好,有的想要个男孩,长大可以带他踢球、玩耍,像个哥们儿似的相处;有的想要个女孩,软软糯糯,和自己亲着咧。

医生也总是宽慰说“生男生女都一样,不用瞎猜。”其实,过来人都知道,生男生女肯定是不一样的,那差的可不止是一星半点的差距。

差距一:产后宝妈的感受不同

丽丽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但是她怀大宝的时候,心里还是希望这一胎能是个男孩。

虽然婆婆嘴里也一直说:“男孩女孩都一样,都是一样疼。”但是她知道,农村人还是“稀罕”孙子,生个男孩,自己也算完成任务了。

现在国家放开二胎、三胎,一般老大是个儿子的,年轻人再要“老二”,都希望是个女孩,一儿一女凑个“好”字,虽然担心老二还是个小子,但是心里实际上是没啥压力的。

反而,老大是个女孩的,想要二胎的,一般都是希望生个儿子。尤其是老年人,愿望更甚。

同事林林说当初闺女出生的时候,爷爷一看是个女孩,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觉得饭也不香了,今后几十年奋斗也没动力了。

这次她怀了二胎,全家人对她的肚子满怀希望,她也觉得挺有压力,祈祷这回能是个男孩,今后就可以“封肚”了,省得老人一直“惦记”着让她二胎、三胎的生下去。

差距二:养育方式和投入成本不同

男孩和女孩的生理结构不同,觉得父母的养育方式和操心程度大不同。

如图我们可以看到,女孩的胼胝体、前连合和颞平面都大于男孩。

胼胝体是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的新皮质纤维,主管视觉神经;前连合主要负责情绪感受;而颞平面是负责语言感知机能

由此可见,女孩的观察力更强、情感更细致敏感,语言发育较之男孩更好、快、早,也是不无道理的。

这也是为什么小男孩比起小女孩来说,更难管,更不容易听话,更让大人操心、“废妈”。

大型观察类综艺《上班啦!妈妈》中,褚晨在面试等候区一眼就能看出,众多妈妈中,谁家是有“小公主”的,谁家是有“臭小子”的。

男孩和女孩在大脑结构方面的差异,确实直接导致了父母投入的精力多少。

不过话说回来,男孩虽然投入的精力多,但是属于“粗糙层面”,属于摔打着养的;而女孩听话、懂事,敏感细腻,父母也是“呵护”着对待,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

再之,“穷养儿子富养闺女”。现在父母对女孩的教育投入更多,舞蹈、绘画和乐器这三个班是“标配”,心有余力、家有财力的还会给闺女抱跆拳道(强身健体)、小主持人(锻炼胆识和舞台表现力)等等。

男孩呢,扔到足球班、篮球班,或者漫山遍野跑着玩,接受大自然的“锤炼”吧。

差距三:婚嫁成本不同

朋友小敏是家里的老二,她们家姐妹三个,家里没有哥哥或弟弟。

父母年轻的时候,乡里乡亲的都劝她们再要个男孩,她妈妈坚决不生了。

现在姐妹三个都成家立业了,她父母过得别说有多滋润了。老爷子年纪大了还又报个驾校把驾照考了,说要开车带着她妈妈到处走走看看。

小敏的姐姐和她妈妈一个村的,平日走动就方便;小敏读完大学,家里又供她把研究生也读完才出来工作赚钱。

她也是时不时把她妈妈接到城市小住几天,换个地方、换个空气,日子一天天过得也快。

三个姐妹轮流孝顺,她爸妈没啥经济压力和负担,看起来也比同龄人年轻不少。

而小敏说,自己的公公婆婆就不一样了。老公家有两个男孩,老公的弟弟还没结婚买房子,她公公就不敢闲着。

在这个城市,婆婆帮她带孩子,公公去建筑工地打零工,给老二攒钱,成天累得不成样子。

现在家里有儿子的,尤其是农村,家里没有点家底不敢娶媳妇。房子、车子、票子,哪一个不是一座大山压在父母身上,喘不过气。

差距四:家庭幸福感不同

都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温暖又体贴;而儿子呢,是皮夹克,漂亮不实用。

家里有一个、两个女儿的,小的时候像是妈妈的“洋娃娃”,被妈妈装扮得漂漂亮亮;长大后,女儿开始想法设法的装扮自己的妈妈,陪妈妈逛街;好多母女就像“姐妹花”,不仅面容身材分不清楚,感情也是好的很。

就算女儿出嫁后,心也是和原生家庭在一起,心心念念想为父母尽孝。

而男孩,多少有点神经大条,就算孝顺大部分也是“愚孝”,看似和自己父母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其实婆媳间矛盾重重,父母过得也不开心,母子间的“隔阂”也会越来越宽。

尤其是养老问题上,女儿更愿意和父母守在一起,不愿意将父母送到养老院;而男生们则会单纯的认为,养老院各项设施都很专业,想将父母送到养老院。

写在最后

其实,说到底,生男生女真的一样吗?官方的回答,都一样。

但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男孩和女孩本就是不同的生命个体存在,每个家庭也有不同的养育方式,个人感受都会不一样,怎么可能一样呢?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不管是男孩女孩,一样的是,都需要我们用心教育,培养正确三观,做社会有用之人。

就像有句话所说的:栽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实是现在。父母作为孩子家庭教育的第一人,也不例外,且肩有重任。

今日话题:你认为生男生女都一样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差距   养老院   闺女   家里   儿子   父母   女儿   男孩   妈妈   女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