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区梅云街道双梧村“沉睡”撂荒地变身致富玉米田

阳光明媚的午后,走进榕城区梅云街道双梧村的田间,成片的玉米随风摇曳,数名村民穿梭其中忙碌作业,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

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近年来,梅云街道双梧村坚持党建引领,主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成立农村合作社、整合耕地资源、流转土地、推进农田垦造建设等措施,大力开展撂荒地整治工作,发展特色农业,带领农户将“沉睡”的撂荒地变成致富“活资产”。

党建引领守护“希望绿”

2019年以来,双梧村坚持“党总支+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由村党总支牵头,引导村“两委”干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实地调研撂荒土地的情况。

经过摸排整理,村党支部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开会讨论,动员100多户村民入股流转84.54亩撂荒耕地,同时联合农村合作社引入主体种植,促成撂荒耕地散户整合,连点成片利用,将一处处撂荒地变成一片片“希望的田野”,实现“耕地恢复”和“垦造水田”一步到位。

“自盘活撂荒地以来,我们种上了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今年玉米秋收已经完成,正在准备播种新一轮的水稻。”双梧村党总支书记徐奋说道。

科学耕种奏响“丰收曲”

据了解,双梧村80余亩撂荒耕地在垦造前是红泥土,并不适合种植。对此,合作社对土地进行增肥改造,有效改善耕地环境;耕作过程坚持适度多元发展,根据季节进行水稻、玉米轮作,推行“每年种植1次水稻+2次玉米”的种植模式,采用无人机精准施肥、喷药,成熟时期的农作物采用机械收割的方式,实际解决农民“收割难”的问题,并有效降低种植成本。

同时,村党总支还联合榕城区直、街道有关部门广泛普及病虫害防治、特色农作物种植等耕种知识,让农户掌握红火蚁、水稻稻瘟病防控等技术,提升种植效益。今年该片农田的年水稻亩产可达1100斤,玉米平均亩产量收成可达2500斤以上。

资源整合打造“致富田”

在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过程中,双梧村积极谋划布局,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完善耕地基础设施,有效整合各项资源,持续美化村居环境,不断吸引周边村民甚至市区朋友前来参观打卡,实现“小田园”变“网红地”的华丽转身,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和生态文明相得益彰的“乡村发展路”。

下一步,双梧村党总支将继续牵头合作社谋划推进第2期水田垦造开发建设,切实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利用,全面推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促进增产增收,大力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记者】陈婷婷

【媒介助理】吴妍萱

【通讯员】郑立勇

【作者】 陈婷婷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复种   街道   党总支   水田   成片   水稻   农作物   农户   农田   耕地   合作社   村民   乡村   玉米   城区   土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