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现代社会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路径

自我教育有史以来就是人们成长和修身的重要方法,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大学生自我教育似乎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一直被忽视。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用灌输的方法,把大学生看作教育的对象,淡漠他们在教育中的主体性,但事实是只有当学生认同教育者灌输的知识和理论时,他们才会从心里接受,若教育内容得不到学生的接受,反而会大大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转变传统教育理念的需要,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是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也是我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转变观念,在实施教育的同时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使大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思考、自我鼓励、自我提升。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培养和巩固高尚的思想道德和塑造自身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也是提升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如今的大学生生活在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他们大多数追求个性,独立性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自我教育能力差、缺乏团队合作精神、自我控制能力不足、不诚信现象时有发生等,这就要求大学生加强学习,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自我教育是一种教育方法,也是一种至高境界的教育目的,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自我教育意识,培育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和实力。

使他们养成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是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高校教育者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基于此,提出完善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以求能够进一步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栋梁之才。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

在教育越来越关注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时代,人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一种更深层次的教育上,即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其中,自我意识的唤起是起点,以人为本是关键,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则是自我教育的最高目标。

我们要创新和转变教育者的教学方法,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和大学生成长的规律,寻求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新路径。

一、树立正确的自我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正确的自我教育理念是大学生自我教育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思想保障,也是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发展的动力。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前提

青年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关系着国家的发展情况。

科技日渐进步,全球化不断推进,文化多元化持续深入,社会生活也越来越受到网络化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生活上追求物质享受、职业选择上掺杂功利化思想、道德上实践力度不够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有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不足,更有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缺失。如何在社会环境复杂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环境下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理想信念教育,一靠教育者,二靠学生。教育者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一对范畴,二者的相互结合是大学生自我教育应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

教育者主导的教育过程是完成教育任务的外部条件,离开了教育者,学生就变成了孤立的主体。良好的教育活动为大学生自我教育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基础,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又能反过来巩固教育活动的效果,二者相互促进。

我们不能盲目的信奉“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也不能鼓吹“自我教育万能论”,要坚持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不能忽视任何一方。

其中教育者需要加强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大学生更要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理论学习。

首先,引导大学生个体意识的转变是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的关键。时代是发展的,大学生的观念要与时代同步。如今,部分大学生表现出政治信仰迷失、诚信意识薄弱、社会责任感淡化等现象,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也使他们过分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

为了避免大学生在树立理想信念的过程中出现偏差,教育者应该正确地引导和教育,探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规律,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起科学的、崇高的、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的理想信念。

其次,大学生要正确看待自我教育与自我价值实现的关系。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大学生在进行自我教育时既要考虑自我价值的实现,更要着眼于社会价值。

正确的价值观念对自我教育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大学生在确立自我教育目标、选择教育内容时要与国家的前途、社会的进步紧密结合,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教育要以人为本,贴近生活和实际,在大学生自我教育中,教育者的地位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如何挖掘大学生的潜力、调动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是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实现自我教育,从自身角度来说,教育者要树立自我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及时补充理论知识,增强自身人格魅力和感染力,做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榜样。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对象是学生,要想使教育活动取得理想的效果,他们的各项工作都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出发,予以适当的指导和指示,使学生提高对自身的要求,自觉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这种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为大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对大学生培养自信、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有很大帮助。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活动要考虑学生的需求,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内心世界。

思想政治教育是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当前大学生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对于学校的教育内容不是完全的被动接受,而是要根据自身需求有选择的接受。

这就意味着教育者仅仅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注学生需求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者要尊重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了解每一位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常与学生沟通交流,处处为学生着想,既要做学生的良师又要做学生的益友。

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开展以满足自身发展需求为导向的自我教育,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引导大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未来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在发展迅速的信息时代,教会大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比知识和技能本身更为重要。

因此,教育者要抛弃传统的“唯书、唯上”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发挥大学生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培养自控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是大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对自己不当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有效控制,使自我教育活动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的能力。

大学生发展的环境中总有干扰因素、诱惑等,这是对大学生意志力的考验,因此,大学生自控能力的强弱是自我教育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大学生正处于增长知识、锻炼能力的黄金时期,他们大部分虽已成年,但仍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成的关键时期,各种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还不成熟,再加上社会环境、互联网等外界环境的影响,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活动很容易偏离原定的目标。

部分同学看到周围同学配用名牌手机、穿名牌衣服,虚荣心泛起,不顾自身经济实际盲目攀比,不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这些现象在大学生中并不少见,因此我们要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控能力,为全面发展提供意志力保障。

一方面,大学生须重视自我控制能力的作用。在大学校园里,生活、学习和实践活动是相对自由的,这就要求大学生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这种内观教育法“针对当代大学生自尊心强、自我意识重的情况,充分发挥了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举止进行监督,及时改正自己行为的失当之处,并深入思考如何避免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重蹈覆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大学生   主体性   自控   全面发展   现代社会   路径   理想信念   思想政治教育   自我   能力   思想   高校   价值   方法   社会   知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