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在早期华人移民社会中的作用

中国传统戏曲是早期华人社会生活中颇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华人价值观凝聚、华人社会公益事业、与祖籍国联系和传播中华文化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这些在王兵教授编著的《新加坡华文报章所载梨园史料汇编(1920—1941)》(中国戏剧出版社)一书中可见一斑。

戏曲能发挥凝聚华人价值观的作用。有社会责任的戏剧家们对引导社会风气、发展高尚娱乐有着较高的文化自觉,也依据华人社会实际情况和时代发展,对戏剧进行改良,发挥新的价值引领作用。《苏武牧羊》《三国演义》等剧目潜移默化地向当地华人传递着是非善恶的价值标准。在值得纪念的日子,如孔子诞辰日举办专场会演,本身即属“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浸濡活动。可以说,华族戏班和华文学校一样,都是华人价值观凝聚、发展、传承的重要场所;戏曲和华文一样,都是华人们的精神故乡。

戏曲可为华人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提供助力。早期华人社会共同资助建立的华校,基本属于公益性质,建设、维修费用多由各方赞助,华族剧团即是其中一股重要力量,用义演形式筹措款项。如《观剧即所以助学》《广福居剧团演剧筹助礼佛大学及华侨中学宣言》中就有“顾慈善家之热心教育者,尤当踊跃往观”“筹款助学”“筹费为教育之本”之语。

戏曲也是华人社会与祖籍国联系的桥梁之一。晚清以来,中国各大戏曲社团纷纷出国开展巡演,加强了华人移民社会与祖籍国的联系。同时,海外华族戏曲界也以多种方式关心故乡发展。例如,不少在地戏曲评论者疾呼,华族剧团应该把传统艺术作为救乡救国的壮举,充分发挥其宣传救乡运动的功能。每当故乡遭遇苦难时,华族剧团闻讯而动,组织赈灾义演。戏曲成为海外华人赓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即便在21世纪新时代,也能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戏曲的相关文献记录了华人语言演变的痕迹,可谓华人祖语传承的助推器。戏剧是语言的艺术,旧时不少未曾识字断句者通过观赏曲艺,习得语言文化知识。早期剧团演出之前报章会登载演出通告,演出之后报章会登载剧评,这些史料中保存了大量的历史语言,从中可以窥见华人语言发展的轨迹,对当今研究华语特点,进行华文教育有独特价值。例如游艺会活动,史料中使用的是“开幕礼”,而今普通话多用“开幕式”;史料中领导在进行“演说”或“演讲”,而今普通话中多用“讲话”。这种差异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研究清楚对今后世界各地华语社群的交流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戏曲还是华人社会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欧洲记者曾经对比过中国戏曲与巴黎话剧的异同,向海外读者介绍中国戏曲的独特之处,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这于今而言,能帮我们发挥好戏剧在中华文化,特别是价值观在世界传播中的作用提供有益借鉴。

鉴古知今。当前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仍需借助华侨华人的力量,传统曲艺即是这一群体最为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在新形势下,发挥戏曲的审美功能和社会功能,推进华人移民社群的文化建设,进而促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是值得大力去做的工作。这也是王兵教授此书带给我们的现实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戏曲   华族   作用   华人   社会   华语   报章   剧团   祖籍   中华文化   史料   价值观   戏剧   移民   语言   海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