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黄面•阳春面•银鱼面

民国时期的海上闻人大亨杜月笙,曾经有过一句名言:人生需要吃好“三碗面”--体面、情面与场面。虽然坚信此乃人生成功必要因素,却也承认,这也是人生最难吃好的“面”。

我没那么复杂,我只记得迄今为止、曾经吃过的最好吃的三碗面。

读小学前,我曾一度寄养在老爷爷为焘公家里,他们的住在墩头坡下,抗战胜利后,为焘公自建了一套砖木结构的两层小住宅,就紧邻着宜城西门大水闸的闸门。非常可惜的是,这座小楼偏偏位于了大闸的外边,在80年代以前,江堤尚未完全加固,每逢长江发大水,闸门便关上了,确保闸门以内的主城的安全,而闸门以外的城西,地势本来就低,只能且让那里被淹没一时了。为此,为焘公带曾着我的老奶奶、父亲的晚娘,以及和他们一起生活的大姐,真没少为避水灾而搬家。现在人们,对于长江水患曾经何其之烈,渐渐都已经淡忘了。就说1954年的那一场大水吧,从此之后,宜城人对张口便能滔滔不绝者,总不免戏问一句:“你是五四年出生的吧?真是‘水嘴’一张。”我想,即便在《鹿鼎记》里搞出过“我对你的敬仰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之类无厘头的周星驰,如果听过此话,恐怕也也不免会有向大师致敬的冲动。

如今长江大堤加高了、加固了,即使是1989年那样的长江洪水,宜城也不再有鱼鳖之患了。可是,河塘也没有了,滩涂、芦苇都不见了,这也叫人多少有些无可奈何:任何社会的进步,其实都是伴随着无法挽回的、失去的代价。还记得苏芮那首《一样的月光》吗?

……

一样的月光,

一样的照着新店溪。

一样的冬天,

一样的下着冰冷的雨。

一样的尘埃,

一样的在风中堆积。

一样的笑容,

一样的泪水,

一样的日子,

一样的我和你……

什么时候蛙鸣蝉声都成了记忆,

什么时候家乡变得如此地拥挤?

高楼大厦到处耸立,

七彩霓虹把夜空染得如此地俗气。

谁能告诉我?

谁能告诉我!

是我们改变了世界?

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

无可奈何,一声叹息!农业文明时代的美,已经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

“此情可待成追忆”啊,可惜,“只是当时已惘然。”

为焘公在年轻时,凭着从亲戚处借来几十块袁大头起家,他经营的银匠铺一度很火,可惜,日本人来了,只得带着一家人跑反,那时,父亲大约只有三四岁。难民的日子究竟是如何的艰辛,是不需细说的了,我只知道,就在那一两年里,我的亲奶奶、亲大姑,一个个,不幸都死去了。

多年以后,我总觉得她们的死,很大程度上,或许与侵华日军在华东地区偷偷使用了生物武器有关。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日军主力溯江而上,进攻武汉、重庆去了。为焘公这才结束难民生涯,回到宜城,重操旧业,力图东山再起,便先在墩头坡下建了这座亦店亦家的小宅,然后又迎娶了父亲的晚娘、即老奶奶。可惜天不如人愿,老奶奶美则美也,但未能生育,加之此后抗战、内战,就没有消停过一日,宜城又都是这些战争的重灾区,想发财?谈何容易!焘公不能不有些心灰意冷了。

按说,解放了,合作化了,应该有盼头了?可焘公这时毕竟也老了,当年的雄心壮志,早已是付诸流水。何况,曾经沧海难为水,都集体化了,搞不好还受同行同事挤兑,算了,干脆退休,就在墩头坡下的老宅中安养晚年,间或,也为厂里守守大门,多少挣点酒钱,以补贴家用,毕竟,老奶奶是终身无业的啊。

好在老奶奶冰雪聪明,其曾经的邻居又是一位在宜城开饭馆的扬州小富商,老奶奶便在他那里,学到了很多烹调美食的独门绝技,这使得她老人家亲手烧出一道道美味小菜,真成了焘公晚岁最大的慰籍之一。

焘公爱喝酒,然喝得文雅,酒菜的量均不大,只是比较精致而已。这很像丰子恺的爷爷。我至今记得午后焘公去值班的情形:铮名瓦亮的光头,上身一件对襟布褂,下身还是一条扎着裤脚的肥裆布裤,脚下一双老布鞋,提着老奶奶为他备好的、几层提梁饭盒,步履从容地接班去了。这个形象,在孩子心目中有些像古董,可在焘公当年的徒弟们眼里,他们看见值班室里焘公的这身行头,会不免默默地向自己当年的何老板致意的。可时移世易,此时也就只能招呼一声“何老爹”、聊表敬意而已了。

老奶奶的绝活之一,便是蟹黄面。尽管老奶奶的手艺绝不回潮,可“四美俱,二难并”终究难得,故在我记忆里,一生似乎也就吃过到过一次。

老奶奶的蟹黄面,本质像老北京的打卤面,得在秋高气爽的蟹肥季节,选公母肥蟹各几只,蒸熟后拆出蟹肉,俱宰成肉蓉,蟹膏、蟹黄也事先整成小颗粒状,猪油滑锅后,下姜末大葱末爆香,即下肥瘦细肉丁猛炒至其吐油,再下蟹肉肉蓉、蟹膏、蟹黄稍微翻炒,待其合味后,投入香干丁、木耳丁、笋丁、黄花菜末等再一起稍加煸炒,最后加清水,调咸淡,最后经由大酱油调色、调鲜后,勾上薄薄的二流芡,淋上点锅边醋,洒上适量的葱花即可起锅。

此时,将另一边大锅里蒸蒸沸腾高筋切面捞入大碗中,大勺宽浇滚烫的蟹黄面卤,稍一搅拌,连汤带面,吃上一口,终生难忘。

老奶奶的蟹黄面的高明之处在于,荤的几乎不显眼,打眼的倒是那些醒目的香干丁、笋丁、木耳丁、黄花菜末等。让人不禁迷惑这至鲜至美究竟出自何处呢?尤其是香干丁、笋丁、木耳丁、黄花菜末的配合,真是妙绝无比,在增味之外,它们极大地丰富与拓展了这碗面的口感,从至柔、到稍软,再至坚硬,不知不觉中奉献了一曲味觉的交响。这与四川的富顺豆花、宜宾燃面都与油煎干黄豆共食,道理应该是一样的。

中国人的美食,在强调色香味之外,还有口感,其实也是非常关键而不容忽视的。

鉴于席慕容的那首《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同样广为传唱,同样深深地打动过我:

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

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

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

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

如今终于见到了辽阔大地,

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

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

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哎!父亲的草原,

哎!母亲的河。

接下来,我想回味的,自然是父亲、母亲曾经为我煮过的那碗面了。

70年代,我还未读书呢,大约是913前后,那时候全国都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百姓生活是很苦的。某日下午,父亲要进城去办公事,我则留在家里,与表弟为伴。等到下午四五点左右,父亲终于回来了,给我拿出在城里新华书店买来两本连环画《拔敌旗》和《沸腾的群山(1)》,实在令我还你惊喜不已。此前,家里也曾有几本连环画,像《唤起工农千百万》、《胸怀朝阳永向前》啥的,主要是给二姐三姐看的,基本都是政治宣传品,又不打战,翻得久了,更是味同嚼蜡,《拔敌旗》和《沸腾的群山(1)》则不同,仅那封面,都是带枪的战士,太带劲了。我从此开始了自己的连环画的收藏生涯,到我十八岁离家为止,收藏的连环画大约有两百多册,从儿时到少时,每一本都不知翻阅过多少遍,但品相均极好,本本基本如新。十八岁离家赴蜀读大学,三十八年了,说真的,它们也是令我们梦魂萦绕的乡愁之一。

宜城的二四八月,家家春节的那点零食储备,基本都已经消耗殆尽了,加之又昼长夜短,孩子们往往等不到天黑就已经饥肠辘辘了。父亲在城里为我买了两本连环画,大约也得花上四毛钱呢,在城里哪里还舍得另外买点东西充饥?他知道我饿了,便捅开煤炉,精心给我煮了一碗阳春面。没有鸡蛋、猪肉,就一碗酱油葱花汤,多加点猪油与胡椒粉而已。与平时不同的,是此番父亲还特为将煮熟的面条过了一道凉水,我体会到了那份爱意,因此,那碗面的口感与鲜香,至今不能忘记。

阳春面。即便普通的食材,也能做出醇厚的味道,爱也!这才是食道啊。

其实镇江、扬州人煮面,稍微讲究点的,都会过凉的。爷爷这一首。也是源自老奶奶的传授。

母亲主厨,并未师从过高人,她连平时出去参加应酬的机会都很少。每有亲朋间的婚丧宴请,父母都是随了份子的。但母亲一般都是让父亲带着我顶替了她的名分去出席,一则让我见见世面,再则也让我偶尔能得享美食。亲朋们自然都能理解这一份沉沉的母爱,席间往往对我格外照顾。多年以后,回想起母亲的付出,才懂得了深深的母爱,奈何子欲养而亲已不在,能不潸然泪下?

但母亲为了能尽量满足一家人的口腹之欲,真是没少用心。耳朵是大学嘛。每每听见同事们议论一些好的家常菜的做法,母亲总是心领神会,默记在心。难怪她老人家当年经常居然能做出大手笔来,就算以石破天惊誉之,也不为过的。如今回想来,那都是爱啊!

“太湖三宝”之一的银鱼,在宜城的江里也偶有捕获,只是数量不多,自 然是物以稀为贵了。

某日,父亲去早市买菜,见有一卖鱼姑娘的竹篮里,尚有一斤多的银鱼待售。想到孩子们生在江边,都还未尝过银鱼的滋味呢,父亲便不计贵贱,买了回来,母亲随心疼,却也高兴,将鱼养在盆里,夫妻两照常去上班。

孩子们午后放学回家,把盆里的银鱼观赏把玩了很久,因为从未见过啊。哪里知道母亲的巧妙安排呢--她是让银鱼先吐吐脏,因为银鱼的烹调,从来都是直接下锅的,迟鱼、去内脏,根本无从谈起,也不需要。傍晚,父母下班了,母亲带回一包鲜切面,先起锅下猪油,爆香姜片后,掺水,大火熬开,加花椒、细盐调味后,倒入银鱼,煮沸、略勾薄芡,洒上葱花即可起锅。全家五口人,五个大碗,每个碗里挑好煮熟、过凉的面,然后浇上足足的银鱼汤,那碗面的鲜香,此后再未有机会回味。

母亲是非常有美的直觉的,银鱼面,她就不再加酱油,纯白!我当时还曾傻乎乎地质疑过呢,哪曾吃过这么白洽洽面吗?可是,今日回想母亲那碗银鱼面的色香味,才体会到那实在是一绝!如果再加了酱油,反而会有些佛头着粪的嫌疑了。

哦,宜城,我的味蕾,我的亲人,我的乡愁。

虽然已经不能用不能用母语来诉说,

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

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

心里有一首歌,

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哎,父亲的草原。

哎,母亲的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银鱼   蟹黄   宜城   阳春面   长江   连环画   老奶奶   闸门   草原   父亲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