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2022 年度生产力工具

到年底了,和大家一起分享下我自己今年深度使用过的几个“生产力工具”。

Arc 浏览器

自从拿到了 Arc 浏览器的第一个内测版,我就一直把它作为默认的浏览器。在《2轮1800万美金融资后,这家创业公司要重新定义下一代浏览器》这篇文章里,我也分享了它的几个设计亮点,不过回顾几个月下来的体验,最高频的是依次是以下这几个功能 —— 默认全屏、Little Arc、多工作区切换、自动关闭标签页。而它推的其他几个小亮点像画板、分屏,一开始觉得很酷,但在实际的工作场景中却使用不多。

默认全屏

开启了默认全屏后,最大的感受就是空间变大了。由于没有地址栏、多标签页的干扰,浏览网页更“沉浸”了,如果网页本身的设计比较好,甚至感受不到自己在使用浏览器,而是在直接操作一个“应用”。

Little Arc & 多工作区切换

平时工作中,经常会收到一些链接,有时候只需要打开快速预览一下,再判断是否需要继续花更长时间消费。比如同事发来的微信公众号链接、需要快速处理的审批单等等,Little Arc 小窗模式完美地满足了这个场景。

这使我想起了 GTD 里面的一个理论 —— 如果一个任务只需要在 2 分钟内就可以完成,那么就马上完成它,否则就把它加入待办清单里。

Arc 的工作区(Space),有个很方便的地方是可以给一个工作区绑定一个 Profile,比如一个工作相关的,一个个人相关的,这样两个 Profile 的 Cookies 不会互相覆盖,并且可以按需快速切换。结合 Little Arc 模式,在收到链接时,还可以选择从用哪个 Profile 打开。而以前用 Chrome 或 Edge 时,要么需要提前激活对应 Profile 的窗口,要么就得自己复制链接粘贴过去,还是多了一步。像上面的例子,一个知乎的链接,我可以选择用 Social 的 Profile 打开。后续希望这一步可以做得更智能一些,比如按网址提前配置好 Profile 映射规则。

自动关闭标签页

以前用 Chrome 的时候,每隔几天,就会出现开满了几十个标签页的情况,接着就来一个“一键全部关闭”。

Arc 默认会在 12 小时后,关闭非常驻的标签页,节约内存。有需要时,也可以从历史浏览记录中找回,但我实际使用下来,几乎不需要手工找回,因此这是一个平时使用非常高频但几乎无感的功能。好的工具,不就应该是这样的吗?

Raycast

Mac 的用户大多用过它的 Spotlight Search(全局聚焦搜索),高阶一点的,还用过 Alfred 这样的工具。Raycast 的定位和 Alfred 类似,可以把它看做 Mac 上的快捷指令中心,除了搜索外,还可以完成各种快捷操作,如启动应用、打开超链接、查看日历、查看剪贴板历史、调整窗口布局、运行第三方应用脚本等,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选择 Raycast 的原因也很简单 —— 颜值即生产力,看上了它的精美设计后,我才逐渐去探索它更多的高阶功能,如安装各类第三方插件。

Raycast 近期出了一份“年度报告”,整个界面也做得非常精美。

Flomo

Flomo 一直是社区上很多效率工具用户热衷推荐的产品。我在手机和电脑上都装了 Flomo App,在任何时候有灵感时,都会快速启动进行记录。比如读书、运动、开会,甚至吃饭闲聊时,一有什么新想法或灵感迸发,我都会马上进行记录。如果说对它的期望的话,我希望在 2023 年它能提供一个在 Apple Watch 上类似 Drafts 的语音录入功能,这样我就更能随时随地记录了。

它的“每日回顾”功能我也开启了,不过实际使用下来,效果还不明显。这块还是比较依赖于自己设定定期的回顾周期和分配专用时间。

微信读书

微信读书一直是手机上使用频率最高的应用之一,这次把它归入“生产力工具”,主要归功于两个功能。

一是它的“网页版”,二是“有声书”,两者结合,非常大地提升了我阅读的体验和效率。

“网页版”非常便于在电脑上快速浏览内容、划线、结合其他工具做笔记,更适合沉浸式场景。

“有声书”则适用于碎片化场景,比如运动、通勤、睡前等场景。我看了下,不知不觉,今年已经听完了几十本 —— 很大一部分是名人传记。听书时,如果觉得这本书值得二次阅读,我也会用 Flomo 记录下来,加上一些心得、笔记、感兴趣的地方,便于下次沉浸式阅读时参考。

Linear

Linear 是一个近期国外比较火的项目管理工具,最大的优点是“快”。我主要用它来进行个人任务管理,比如平时要看书、值得研究的新产品或新技术,我都会在 Linear 里记录,并跟进进度。

Linear 虽然是一个 SaaS 应用,但在技术实现上,采用了比较优秀的本地化缓存技术,使用时不会有其他 Web 产品加载的感觉,完全像在使用一个纯本地客户端。结合 Command + K 指令,可以快速搜索、新建、修改状态、切换下一个任务等等,快到飞起。近期 Linear 还和 Raycast 进行了集成,更加适合键盘流用户。

Mem.ai

Mem.ai 是一个笔记工具,相比社区里大家谈论比较多的 Notion,它最大的特点是“轻量、自动化、智能”。我用 Mem.ai 来做平时会议的快速记录,由于打通了 Google Calendar,我可以方便地链接和定位到这个笔记对应的会议。Mem.ai 还会自动推荐相似的笔记,非常适合找到相关的内容。它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智能化组织,实现“无需人工整理”,不过我最近用起来,感觉离这个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Mem.ai 有很多“自动化工作流”,官方名字叫 Flow,如果你了解 Zapier 或 IFTTT 就不会感到陌生。我主要用它每天定期生成一个每日总结的笔记,结合模板,快速帮我进行复盘。

近期 Mem 还推出了智能创作辅助的功能,底层调用的 OpenAI 的能力,还需要额外付费。不过试用下来,中文的效果还不太好,这块的调优对他们团队现阶段应该还不是重点。

Heptabase

Heptabase 是一个“可视化笔记”工具,可以以类似白板的方式,自由地组织文本、图片、视频等内容,视觉化地呈现,方便后期快速复习和回顾。

我主要用它来做读书笔记,当过段时间需要回顾时,很快就能找到最关键的信息。

Obsidian

Obsidian 是一个开源、免费、纯本地的笔记工具,社区非常活跃,支持丰富的插件。Obsidian 很多的理念,和 Roam Research、LogSeq 相似,但从迭代速度、质量、插件丰富度来看,基本已经可以替换 Roam Research、LogSeq(当然 Obsidian 也可以和 LogSeq 同时使用),最大的优点是本地化且免费,结合 iCloud 或云盘工具,也可以方便地实现云同步。

Obsidian 在 1.1 版本会推出 Canvas 功能,这是一个官方插件,从 demo 上看,已经可以达到 Heptabase 的同等能力和体验。我想届时推出时,我大概率会从 Heptabase 迁移到 Obsidian Canvas。

Paralles Desktop

由于工作原因,有时候会需要切换到 Windows 平台完成一些事务。以前通常会安装类似 VMware、VirtualBox 这样的虚拟机,但还需要去找合适的镜像安装,费时费力。

以前使用 Paralles 主要是用来做远程桌面的,近期尝试了它的付费功能,一键安装了 Windows,节约了不少时间。相比传统的虚拟机方案,它最厉害的是,实现了 Windows 应用与 Mac 桌面体验的无缝融合,就好像就在 Mac 上直接跑一个 Windows 应用一样,非常高效。

M1 MacBook Pro

虽然是这个系列里唯一的一个硬件,不过如果从使用时间算,应该是排在第一的。

推荐 M1 的原因也很简单,一是续航,尤其是视频会议多的时候,再也没有之前电脑发烫、耗电过快的问题。第二个也是最大的优点 —— 可以直接安装 iOS 应用。对于一些偶尔需要在电脑上使用的 app,由于没有对应的桌面或更好的 Web 版本,通常需要人肉切换到手机上。

有了 M1 后,我会安装它的 iOS 应用,结合 Raycast 快速启动、查看、关闭,节约了不少时间,比如即刻、Clubhouse、ProductHunt、小宇宙等。

明年最期待的产品

今年一直在找一款把“个人任务管理”和“日历”更好结合的工具,并且可以方便做时间分配的分类统计与复盘。尝试了几个产品如 Akiflow,但还没完全符合我的预期。如果你知道这块优秀的工具,欢迎留言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工具   生产力   场景   浏览器   近期   快速   功能   年度   链接   时间   笔记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