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液体仅2滴,前后15秒的时间,就夺去了一位女科学家的生命?

这是一次再寻常不过的实验,一名女科学家照例在进行精密的数据收集工作;

但这又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实验,因为这是她第一次不小心把实验液体滴在手上,却没有及时处理。

也许是因为本身戴有专业防护手套,加上繁重的工作使她心神俱疲,女科学家过了15秒左右才正式处理手套上的这2滴液体,但就是因为这次粗心大意,使得她本将继续灿烂的人生不幸埋葬于此。

著名科学家的不幸遭遇

凯伦.维特哈恩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最杰出的化学家、金属学家之一,由于女性特有的细腻心思,使得她工作起来格外认真细致。正因如此,任谁也不会想到,凯伦会因为日常的实验液体处置不当,而白白葬送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1996年8月的一个午后,凯伦像往常一样在实验室中准备做实验,这是一次极其复杂的实验,但身经百战的凯伦并没有把它看的多么困难,毕竟做实验对她来说就像家常便饭一样。

只见凯伦全副武装,防护服、橡胶手套、护目镜一个也不落,没一会儿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她并没有预料到,一场意外正在悄然来临。

就在进行核磁共振波普仪的校准工作时,凯伦手里的实验溶液意外滴落了两滴,而且恰好洛在了她的左手上。凯伦深知遇到这种情况的危险性,但因为校准工作十分精密,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否则一切就得重新开始,因此,她选择先把手里的工作做完再处理。

过了大概15秒,凯伦才正式开始处理她的左手,只见她迅速脱下手套,并用大量流动的清水清理了自己的双手,这已经不是凯伦第一次处理实验溶液意外露出的情况了,一切操作行云流水,整个处理过程没有超过一分钟。

处理结束后,凯伦仔细观察了她的左手,发现并没有什么异样,也就没有在意这个小插曲,就继续进行她未完成的实验了。似乎什么也没发生,一切都是正常的样子,但其实凯伦的身体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发生变化了。

从做完实验之后的第三天开始,凯伦就感觉到自己的身体逐渐不舒服起来,但最初她并没有放在心上,毕竟自己从事的就是高强度的实验工作,但事情远没有凯伦想的那么简单。

随着时间的推移,凯伦的身体不舒服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围,她开始逐渐感觉到视力模糊,因此差点出了车祸,甚至体重也骤降了7公斤之多。直到身体后来出现了刺痛,凯伦才意识到自己可能遇到了最差的情形,果不其然,最终医院化验结果证明,凯伦的情况是急性汞中毒。

这不起眼的化合物是什么?为什么那么毒?

1997年6月8日,在经历了漫长的病痛折磨后,凯伦还是不幸离开了人世,此时距离她被送到医院确诊汞中毒,才过去了短短6个多月的时间。仅仅2滴,前后15秒的时间,就夺去了一条鲜活的生命,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那天凯伦手里的化学试剂,它的名称是二甲基汞溶液。

二甲基汞示意图

二甲基汞在科学界恶名已久,是目前已知最毒的汞化合物,仅需0.1毫升就可轻易杀死一个成年人,它无色无味、易燃易挥发,而且最为要命的一点是传统的防护措施在它面前基本上是形同虚设:

二甲基汞能够轻易穿过防护服和橡胶手套,只要稍加不注意,就很容易因此汞中毒。因此一直以来,二甲基汞都让化学家头疼不已。

虽然汞中毒的确可怕,但也并不是没有应对之策,最终导致凯伦最终不幸去世的原因主要有3个:

①二甲基汞的极强渗透性与可吸收性

正是因为特有的强渗透属性,前后仅仅15秒左右的时间看似很短,但其实已经足够二甲基汞溶液穿过橡胶手套接触到凯伦的皮肤了;再加上二甲基汞属于十分活跃的有机化合物,一旦与人接触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人体吸收,根本不给人留下任何反应的时间。

②二甲基汞的难消除性

与其他的化学试剂不同,二甲基汞溶液一旦泄露,只能用泡沫、雾状水清洗,或者用砂土掩埋以及二氧化碳吸收等方法消除。

因此哪怕凯伦当时用大量清水冲洗了双手,但最多只能稀释一下二甲基汞溶液的浓度而已,这2滴(约0.2毫升,已经超过了致死量)二甲基汞最终还是全部进入了凯伦体内,到头来只是徒劳无功。

③凯伦粗心大意,导致最后救治不及时

虽然二甲基汞溶液的渗透性极强,但它并不是顷刻间就会夺人性命。一开始在与人体接触后,二甲基汞的95%左右都只会在人的皮肤表层聚集,此时如果处理得当,将这部分聚集的二甲基汞成功抽走,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进入人体血液中的汞元素,患者存活率会大大提高。

但因为一开始的中毒表现并不明显,凯伦也就没有把自己的身体不舒服当回事,因此没有及时去正规医院救治,这使得她错过了最佳的救治时间。

最终,2滴二甲基汞还是彻底进入了凯伦的血液中。虽然人的血液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但一般来说,正常人每升血液中的汞含量最多只能有7.2微克,可此时凯伦血液里的含汞量竟然已经达到了4000微克之多,血液中的汞含量哪怕超出正常范围一点,后果都不堪设想,凯伦的情况等于直接被宣判了死刑。

随着血液不断循环,二甲基汞开始逐渐侵蚀凯伦的各个器官,大脑区域是二甲基汞最后聚集的地方。这时二甲基汞中的汞元素开始与蛋白质中其他成分结合,会使得这些蛋白质失去活性从而死亡。

蛋白质一旦“阵亡”,大脑内部的无数神经元也会随之受到损伤,随着情况愈演愈烈,最终凯伦的大脑彻底死亡。

凯伦去世后给人的警醒

即便距离凯伦去世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但在她身上仍有许多谜团有待破解。科学家们至今都难以相信仅2滴二甲基汞会带来如此程度的汞中毒现象,因为凯伦的死亡是目前仅有的四例因二甲基汞死亡的病例之一,所以并没有足够的真实案例支持对二甲基汞展开深入研究。

因此,目前科学家对二甲基汞的毒性仍然知之甚少。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凯伦的故事的确让科学家意识到了重视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

在凯伦的故事发生之前,大多数科学家在并不完全了解某些化学试剂的毒性之前,就会贸然使用它们做日常实验研究,而且有许多人自认为经验老道,常常忽视必要的防护程序。凯伦之后,实验室安全逐渐得到众多科学家的普遍重视,这是她给世人留下的宝贵财富。

至于二甲基汞本身,在彻底了解其毒性之前,科学界普遍认为要尽量减少它的使用,如果遇到了不得不使用二甲基汞的情况,则要在普通层压塑料手套外再戴上一层氯丁橡胶手套,而且做好必要防护的同时必须格外小心。

如何预防汞中毒?

二甲基汞致人死亡,究其原因是汞在人体内作祟,最终导致汞中毒的发生。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到二甲基汞这种含汞化合物,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见到其他汞制品,比如生活中常见的水银温度计,而且汞中毒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可见多数人对汞认识不深,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除了实验室之外汞的存在。

①用于制药

中医文化传承数千年,其中不乏对如何使用汞的研究。比如中药朱砂和雄黄中就含有一定的汞成分,只要经过与其他中药的合理搭配,在治疗少数皮肤疾病和风湿类疾病方面具有极好的效果。现代医药更是多采用生物合成技术,汞元素也是不少生物制药的必备成分之一。

②用于生产护肤品

只要经常化妆的人就能发现,不少护肤品都把含汞或者无汞作为宣传的噱头之一,这是因为适当汞元素的使用,可以起到抑制黑色素生成,从而达到祛斑美白的作用。不过1mg /kg是国家化妆品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化妆品汞含量,化妆品中过多地使用汞反而会对皮肤产生不可逆的伤害。

③化工用汞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金属汞及含汞化合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电器仪器、军事及其他精密高新科技领域。

正是因为汞的广泛使用,我们才不得不提防出现汞中毒的可能,只要足够留心,其实完全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比如平时在使用含汞医药时,一定要谨遵医嘱,不能随意使用;在购买化妆品时要从正规渠道购买,而且要注意其中含汞量不能超过国家规定范围;当作为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使用汞或含汞化合物时,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切不能粗心大意,并定期做好医学检查,防止汞中毒后救治不及时。

除了上述说到的注意事项之外,作为我们最容易忽略的含汞用品,水银温度计的使用一定要加以小心,放置时要格外注意避免小孩子接触,因为里面的水银被误食或吸入都可导致人体中毒。

结语

无论是汞或者其他有毒化合物,我们不能因为它有毒就对它避之不用,但也不能因此就掉以轻心,只有合理安全利用它们,才是对工作和家庭最大的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科学家   时间   精密   溶液   化合物   手套   液体   血液   防护   生命   工作   汞中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