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成吉思汗西征及班师原因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戎马征战一生,60岁的他依旧英勇无畏,带着20万精兵西征花剌子模国。浴血奋战7年,他带着一身伤病归来,不久后泰山梁木。

成吉思汗西征前,蒙古帝国已经完成草原部族的统一,国土面积也达到顶峰,东至渤海、西接中亚,北至西伯利亚,南至黄河,如此战绩几乎无法超越。

拉施特在其《史集》中更是记载:

蒙古帝国商贸十分发达,窝阔台汗廷货物来自世界各地。窝阔台还曾从琳琅满目的国库中拿出精致的巴格达和布哈拉运来的高脚杯......

《多桑蒙古史》也曾描述当时的蒙古帝国:

以鞑靼地域之出产,与中国及印度之出产相贸易。蒙古帝国与摩柯末国相接。邻国亦是繁荣富庶之国,不免引得鞑靼地域游牧部落的贪心......

由此看来,成吉思汗统草原部族后,蒙古帝国已经十分富足,而且不仅蒙古帝国富足,周边地区也是罕见的富庶河中地。

那么成吉思汗为何还选择西征?或许西征并非成吉思汗本意。

寻求邦交却被诬陷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后,为把“和气”进行到底,成吉思汗首先放弃了战争的想法,此时,邦交成为他获取周边国家信任的首要手段。

邦交的国家不仅是富裕之国,而且军事实力也要匹配。然而成吉思汗并未发觉,他高估了花剌子模国的军事实力,当他发现不对劲儿时,意外已经发生了。

公元1218年,成吉思汗派出一支450人、500匹骆驼赶往西域,准备与花剌子模国邦交。如果顺利的话,他们打算用珠宝和药材换粮食战马。

但在路过花剌子模国边境时,蒙古国的商人却被诬陷为间谍。任其如何解释,花剌子人就是认为他们目的不纯,于是此事上报给花国国王之后,昏庸无能的他最终还是听信了小人谗言,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

花国国王在一天之内把手无寸铁的蒙古商人全部暗处处理,而他们身上的贵重物品则全数进了花国国王手里。看着手上金灿灿的金银珠宝,花国国王笑出了声奸诈之声。只是他还不知道,他的花剌子模国,已经走到灭亡的边缘了。

450名蒙古商人,其实没有全部被暗处处理,但也只有一个赶骆驼的死里逃生的,他一路颠簸逃回蒙古国把一切他知道的,事无巨细地告诉了成吉思汗。

彼时的成吉思汗正头疼西夏的作战,又猛然听到如离谱的事情,他顿时必然大怒。但他并没有即刻出兵进攻花剌子模国,他还是想用和气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经过成吉思汗的深思熟虑,他决定派出三名使者前往花剌子模国交涉,目的很纯粹,只要找出肇事者给予惩罚,同时把扣押的金银珠宝一数归还,那么这件事就当做没发生过。当然,他知道这个肇事者就是花国国王的表兄弟海尔汗。

成吉思汗已经为了和气退了一大步,这样的诉求并不过分,但事实证明,讲和气的只有成吉思汗一个。

对于成吉思汗给的台阶,花国国王摩柯末并不想作任何妥协,他直接拒绝了蒙古国的要求,并且对使者做了十分激进的行为

他当众把主使杀害了,随后又将两名副史的胡子剃光,并将其赶出花剌子模国境内。如此行为简直是有意挑衅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入怒发冲冠,果然对蛮族部落是不能讲和气的。成吉思汗即刻废除攻打金国的计划,把注意力完全转向这个野蛮至极的国家。

由此,第一次西征爆发。

成吉思汗西征

1219年,成吉思汗挥戈西进。此次跟随成吉思汗西征的,是20万蒙古铁骑。而花剌子模国,是一个拥有40万精兵的国家,且大部分是突厥人。

为何花剌子模如此猖狂?许是兵力优势给了他们自信心。在兵力上,成吉思汗确实不占优势,但他对战争的结果,已经胸有成竹了。

成吉思汗充分发挥优越的军事指挥能力,在攻打花剌子模的路上势如破竹,所到之处寸草不生!不到一年时间,花剌子模40万兵死的死,伤的伤;花剌子模国大部分也被成吉思汗攻下,曾经繁荣的花剌子模只能用荒凉形容。

但这样的结果并没让成吉思汗开心,因为花国国王一直下落不明,而花国国王才是最终目标。

1220年,成吉思汗一路占领撒马尔罕,得知花国国王出逃后,此时已经60有余的成吉思汗继续带领蒙古铁骑寻找这件事的始作俑者。

没过多久,这个肇事者海尔汗被活捉。为了惩罚他,成吉思汗命令部下将银液灌进他的眼睛和耳朵里。自己商队和使臣的仇报完之后,成吉思汗下令全力追捕花剌子模国国王摩柯末

在继续西行的路上,蒙古大军所经之处皆成废墟,他们用屠杀、袭击、破坏、焚烧等方式将行经之处扫荡一空。

战争必然需要粮草,衣物、牲畜,这些毫无意外都用武力征服。后为了减少边缘损害,蒙古军队还通过抓壮丁充当攻城工具。

《波斯边连史》曾记载,当时蒙古人在弥纱布尔战役中一共屠杀了174.7万人。在西征期间,蒙古铁骑一路征战,征战的国家其中包括十分富裕的俄罗斯、亚美尼亚王国、卡玛突厥国等等。

而花剌子模国国王摩柯末就躲在一座是荒凉不起眼的岛屿上。不知道是天意还是人为,摩柯末就一病不起,最后一命呜呼,其子扎兰丁继承了他的王位。

但这并没有让扎兰丁高兴,因为当时的皇室并不乐观,随着父亲的离去,皇室也发生了内乱。纵使他有三头六臂,纵使他有勇有谋,但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他只能抛下妻儿自己逃亡

当蒙古军队攻克扎兰丁所在的旧都后,成吉思汗只留下有用的工匠和手无寸铁的孩童妇孺,其余的人毫无意外全被屠杀,最后,成吉思汗还命令引水把旧都淹没。

之后,成吉思汗为了追杀扎兰丁,他带着蒙古军队继续西行,所到之处无一例外,全部踏平征服。

直到1224年,成吉思汗下令班师,次年凯旋东归,第一次西征才宣布结束。

班师原因

对于成吉思汗没有抓到扎兰丁,最后还是下令班师,到底是怎样的原因,让成吉思汗突然改变主意?也许跟以下四个原因有关。

1、成吉思汗年事已高。

蒙古帝国时期的平均寿命非常低,人均三十岁。这是因为当时医疗卫生差导致的。成吉思汗西征之时已经接近60岁他的“长寿”得益于他把狩猎当做强身健体。但不可否认的是,打仗给他带来了许多伤病,年纪上来后,他一如既往长期征战,这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许是他有这顾虑,才有了班师的决定。

1223年3月10日,成吉思汗在塔什干围猎时因为追逐一只手上的熊坠马受伤,本就因战事心力交瘁,再加上这次的受伤,成吉思汗变得更虚弱。丘处机在离别前夕也曾劝过成吉思汗:

尽管天生好道,但如今的成吉思汗年事已高,还是以身体为重,减少外出狩猎。

成吉思汗则回答道:骑射本来就是蒙古人从小就养成的习惯,尽管丘处机劝说很有道理,但不能骑射实在难受。

2、东归早已是计划

根据拉施特记载,早在1220年成吉思汗攻下撒马尔罕后,他就已经吩咐不下要在三年内结束并且东归回蒙古。如果按计划进行的话,那么1223年成吉思汗已经要班师了,但为了追扎兰丁,他还是拖了一年才班师。

其实《蒙古帝国史》也曾记载:1222年11月,丘处机曾提出回中国,成吉思汗当时的说法就是他也准备东归了,询问丘处机是否要跟他同行。

由此看来,教训摩柯末、侵占他的土地是西征的目的,这些目标都完成后,成吉思汗就应该按计划班师东归了。

3、平息西夏叛乱

《史集》中曾明确说到:兀惕居民作乱消息的传来,成吉思汗十分着急。

兀惕就是西夏,西夏人和契丹人的得知成吉思汗西征,他们就开始蠢蠢欲动,一直在投降叛变之间动摇,无奈最后还是叛变了蒙古

成吉思汗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十分着急,所以他匆忙做了选择,宣布班师东归。

放生扎兰丁

其实蒙古军队在申河遇到到扎兰丁,双方也发生过激烈的交战。扎兰丁凭借超燃的勇气一度击退过蒙古军队,这让成吉思汗十分佩服。而后来扎兰丁实在无路可逃,他选择跳入申河,蒙古军队自然以乱箭应对,让成吉思汗意外的是,扎兰丁最后成功逃脱了,如此一来,成吉思汗认为扎兰丁就是勇士。

对于勇士,成吉思汗决定放扎兰丁一条生路,不再追剿他。

只是没想到,当年一念之差放掉的扎兰丁,流亡多年后在伊朗地区重新建立了花剌子模国,并且被推给新的领袖。

但此时的成吉思汗已经离开人世,而继位的窝阔台汗开展了第二次西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成吉思汗   花国   蒙古   目的   邦交   帝国   西夏   和气   国王   军队   原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