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山古墓》:有多少人还记得成龙、洪金宝的那个小师弟元彪?

重启009号文

吞大象的蚂蚁12138号 | 文



2022年11月由元彪主演的网络电影《棺山古墓》上线。成本只有300万的电影上线后仅26天分账票房破2000万,势头很猛,势如破竹,称得上是又一个爆款。再次点燃了影迷们对网络电影的热情!

笔者看过的网络电影不多,之所以会看这一部,原因无非是看到了元彪的名字。成龙、洪金宝的小师弟,曾经风头无两,火遍香港、日本、东南亚的功夫小子,看到他仿佛看到了我们年轻时候的观影岁月,一时间唏嘘不已。


既然是网络大电影,该片依旧没有脱出网大的藩篱,“片名+宣传海报+开篇6分钟”,套路满满。

故事围绕棺材山的麻姑墓,剧中讲述了锁山一脉的张三爷带着两个徒弟以及师弟夜探麻姑墓,而发生的一系列光怪陆离的故事。结局军阀罗蛮子闯入了麻姑墓,逼着张三爷打开了最后的机关。最终军阀及张三爷的师弟埋骨麻姑墓,只有张三爷师徒三人逃出生天的故事。

1、传统的故事设计

电影《棺山古墓》是悬疑恐怖题材,也是当下最流行的盗墓题材。这一类的题材属于网络大电影中的主流。因为网络大电影的审核相对没有那么严格,所以这类恐怖题材才能够自由上映。诸如什么《阴阳镇怪谈》、《僵尸王爷》、《道士出山》等。

网络大电影的题材一般是打擦边球的故事,比如是恐怖题材,要么是一些贴近草根的故事题材,要么是跟随热点的题材。这一类的故事模式和影片的架构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流行的故事题材及结构模式

而《棺山古墓》也是其中的典型,其中的故事主要是悬疑恐怖,剧中各种充斥着妖魔鬼怪的色彩,这一类的电影题材也只能混迹在网络大电影中。

《鬼吹灯》、《盗墓笔记》引领的盗墓题材,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但是在网络大电影中、网剧之中依然是非常火热的题材。这类的题材每次上映依旧可以吸引非常多的观众。

悬疑、刺激的题材什么时候都少不了观众!

2、网大的传统套路

“片名+宣传海报+开篇6分钟”!

《棺山古墓》依旧没有逃出这一传统定律。片名就点出了影片的精髓,故事虽然围绕麻姑墓展开,但是如果起名叫《麻姑墓》,估计很多人就没了兴趣。

至于宣传海报,依旧是十分惊人,运用了美人躺在古墓中的唯美诡异的照片。美人、古墓、神鬼、悬疑、刺激......这些元素加在一起就足够吸引一批观众点开了!

至于“开篇六分钟”的套路,现在的网大电影运营的更是炉火纯青了。因为故事剧情的六分钟有时候并不能吸引观众,所以现在的网大电影搞得更加套路了。开篇就是一个非常精彩悬疑、奇幻、乃至吓人的小故事,等到了正文你才发现这个故事只是个传说,和正文剧情关系不大

现在的网络大电影开篇都是一个精彩的小故事,无论是画面、悬疑、特效都拉满了,可是偏偏和剧情的关系不大,少了这一部分故事也讲得通,可偏偏就这六分钟的故事已经将导演的功力损耗十之八九了

《棺山古墓》沿用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僵尸片的传统套路,师父+两个弟子的故事模式,其中穿插着弟子的插诨打闹的感情故事,以及师父弟子之间的亲情故事。这样的套路模式是上世纪林正英的僵尸片引领的,结果看看现在的僵尸片或者是鬼怪片十之八九都是沿用了这个模式,看得人无语至极了。一点特色都没有,还在吃老本。

作为网络大电影,还有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美人卖肉的情节。《棺山古墓》也不例外,哪怕是和剧情毫无关系,也要在中间加上美人卖肉的镜头。事实上《棺山古墓》中这样的镜头和主线关系的确不是太大,都是幻觉。但是在网络大电影中,这样的镜头效果一向是非常好。

3、网大中的精品

网络大电影还有一个惯用套路,那就是使用香港九十年代的老牌影星。此次元彪出演《棺山古墓》确实有些出乎意料。

我们这一代人对于香港八九十年代的影星是充满了情怀的,可以说是看着香港那一批的电影长大的。所以网络大电影的这种手段模式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次笔者会看《棺山古墓》,也是因为元彪两个字!

《棺山古墓》的剧情设计、特效水平以及拍摄水平综合评价只能算是中规中矩。不过在网络电影中已经算得上精品了

因为是小成本制作,所以对网络大电影抱有太高的期望,本身就是一种奢侈。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网络大电影中也出现过一些精品之作,诸如《奇门遁甲》这部电影,网大版的我觉得比院线版的拍的更加出彩。

话题有些远了,小成本之作,只要故事能够讲明白,能够自圆其说。特效尚不是五毛钱的特效,这样的电影至少是一部及格的电影了。

纵观这几年的网大,有些电影剧情简直是牛头不对马嘴,就是用了一些特效炫技的镜头来吸引观众,将所有能吸引人的元素堆在一起,什么悬疑、怪异、美女等元素,到了最后甚至不能称之为一个故事,只能说是东拼西凑之作

《棺山古墓》的故事算是完整的,张三爷带着弟子和师弟打开了麻姑墓,最后死里逃生,虽然中间穿插了很多“挤”进来的元素,但是故事至少是讲的通透了,虽然故事的结尾对于麻姑墓的解释有些牵强,最后一句“幻觉”就混过去了。不过整体上看相对是完整的,有头有尾,前后衔接。

至于说《棺山古墓》的特效方面,依旧是中规中矩。谈不上过于出彩,甚至有些什么血蜘蛛都快假的出戏了,但服务于整个故事是足够了。而且也看得出制片方的诚意,完全不是应付之作。从这一点讲这部电影我们依旧可以在特效上打个及格分。


迄今这部影片能够拿下2000多万的分账票房,无疑算得上是成功地!笔者认为元彪的主演对这部影片起到了莫大的作用!元彪在这一代消费主力眼中依旧是情怀的一部分

我们搜寻元彪的记忆,首先映入脑海的无疑是当年元彪与成龙、洪金宝拍摄的一系列电影。比如《A计划》、《快餐车》、《福星高照》等电影。可以说当年的元彪仅次于成龙,大火特火,也奉献了无数的经典之作。

与成龙、洪金宝一样,元彪也是出身于于占元的中国戏剧研究学院,也就是后来的“七小福”。但是元彪的年纪比洪金宝小了五岁,比成龙小了三岁。有人会说这点年纪能决定什么,在那个年代这个年纪的差距可以说是非常大了。要知道当年的洪金宝加入邵氏影业的时候是1966年,年纪不过14岁。那一年的元彪才9岁。

当年的洪金宝、成龙、元彪三人红透香港半边天,甚至在海外都有非常高的知名度,为什么洪金宝、成龙在娱乐圈的地位越来越高,而元彪却逐渐销声匿迹了呢?

1、起点不同

每个人加入“七小福”的原因不同,成龙是因为调皮捣蛋,而洪金宝算是家族传承,只有元彪没有其它原因,就是喜欢

小时候的元彪跟随家人去看戏,结束后情不自禁的跑到台上翻跟头,表现得极具天赋,所以才加入了“七小福”。

有个时间点非常有意思,那就是1971年,那年戏院倒闭,元彪跟随师父奔赴美国。而就在那一年洪金宝加入了嘉禾,巧合的是那一年李小龙也签约了嘉禾,而最后一个故事的人物成龙也是在1971年开始了演艺生涯。1973年的电影《龙争虎斗》,洪金宝、成龙和李小龙有过合作,当然是作为龙套被虐的戏份。

成龙后来被罗维赏识,开始力捧成为了影片主角。而洪金宝在嘉禾更是风生水起,自己导演的电影甚至开创了功夫喜剧片的门类。

到了1976年,元彪才和洪金宝、成龙合作了《少林门》。

那个时代,李小龙逝世后,电影圈尚未形成新的势力,所有的人都是跃跃欲试,想要成为新一代的电影巨星。那个时候的洪金宝、成龙已经崭露头角了,而元彪才刚刚起步。

到了1979年,元彪才出演了自己人生的第一部主角戏《杂家小子》,这还是被洪金宝硬拉着去的。结果22岁的元彪一下子就火了。

八十年代的上半段应该是元彪演艺生涯的巅峰时期,我们印象深刻的几部影片《A计划》、《快餐车》、《福星高照》等基本上都出自这个时期。

直到八十年代末,元彪依旧活跃在演艺圈,1989年主演的《孔雀王子》改编自日本漫画《孔雀王》,虽然国内反响一般,但是在日本大受欢迎。所以说八十年代的元彪是非常有名气的。

直到了1993年后,元彪才慢慢隐退娱乐圈。


1、红透半边天

元彪上面有洪金宝、成龙两个师兄,在这种情况下,八十年代的元彪依旧红透半边天,他们的区别是什么?

首先是洪金宝胖了,八十年代的的洪金宝的身材与日俱增,到了八十年代末已经极具规模了。

其次是成龙,他的电影的确非常受欢迎,而且自成一派。但是成龙的打斗模式是善用周边的环境和道具,是功夫喜剧的典型。但是打斗动作却不具备观赏性

但元彪不同。元彪身体比例协调,动作舒展,非常多的武术动作由他完成非常具有观赏性。诸如1981年的《败家子》这部影片,无论是洪金宝和成龙演起来,恐怕不会有如此效果。洪金宝太胖了,不适合。而成龙的功夫动作很明显不适合这样硬桥硬马的电影角色,特别是《败家子》被称为咏春拳教科书级的电影,以成龙的动作风格表现出来,效果恐怕完全不一样。

也正因为这样差异化的角色让元彪活跃在演艺圈。

纵观元彪的电影角色,多是一些小弟弟、弟子之类的角色。比如早期上面提到的《A计划》、《快餐车》等影片,元彪虽然出色,但依旧在洪金宝、成龙的光环之下。可以说这样的角色成就了元彪,也桎梏了他的发展。

2、定位转型

九十年代之后,洪金宝、成龙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但是元彪却明显没有!

进入九十年代,洪金宝幕后的工作越来越多,相比较自己出演的影片开始减少。洪金宝多是以制片人、武术指导的身份出现。并且在九十年代开创了一个影响深远的流派,就是功夫喜剧片的分支--僵尸片。后来被林正英发扬光大。

九十年代,洪金宝动作指导了非常多的经典电影。比如《东邪西毒》、《东成西就》、《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黄飞鸿之西域雄狮》等等,包括千禧年之后的《叶问》等等

洪金宝影坛大佬的身份越来越稳固了!

反观成龙在动作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动作的危险系数也越来越高,甚至后来闯进了好莱坞,打出了自己的一番名堂。九十年代后期,《红番区》、《霹雳火》、《尖峰时刻》等都是他闯荡好莱坞的作品。

与之相反,年纪越来越大的元彪却依旧是小弟的角色,在影片中完全撑不起一个主角的身份。1993年的《碧血剑》,明明饰演的是袁承志,但在影片中就是不出彩。到了1994年的《六指琴魔》更是被林青霞的光芒所笼罩。在电影中的表现程度和主角的定位完全不配位。

3、渐渐隐退

1986年的元彪成立了嘉禾的子公司“泰禾”,这样的模式与洪金宝成立的“宝禾”的模式完全相同。不过后来的洪金宝自立门户了,但是元彪没有这个能力却这么做。洪金宝在演艺圈的身份、地位、能量,自立门户是大势所趋。但是元彪却相对差了很多。结果后来成龙的电影中再也看不到元彪了。

与成龙、洪金宝不同,元彪身上自始至终少了些冒险的精神。成龙自小过惯了苦日子,电影是他唯一的选择,他有拼命的理由。而元彪自小就是少爷出身,父亲经营着大厂,加入“七小福”也是兴趣使然。所以先天的性格经历就决定了各人的命数未来不同。

1993年元彪移居加拿大,后来慢慢“销声匿迹”了。

进入九十年代,一批大陆的武术演员进军香港,也是影响了香港老一批武打影星的前程。上面提到了元彪的武术动作非常具有观赏性,可是自李连杰出世之后,武打动作的华丽、漂亮兼具武术的杀伤力,这样的组合李连杰说第二,谁敢说自己第一

后来的吴京、甄子丹、赵文卓在香港影片也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要知道1991年徐克导演,李连杰主演的《黄飞鸿之壮志凌云》开创了新武侠的时代,老一辈硬桥硬马的武打影片的市场越来越萎缩了。


2004年元彪复出拍摄了动作影片《赤子拳王》,这些年元彪也陆续推出了一些影片,但多是不温不火之作,并没有引起新的热度。无论是《叶问前传》还是《咏春传奇》,都是昙花一现,并没有绽放光彩。

#高燃影视季#

#冬日鉴片官#

#头条群星10月榜#

娱乐圈的更新换代太快了,一晃就是十几二十年的时间,时代都更替了不知多少。九十年代的香港影坛迎来了辉煌,在千禧年之后都已经落寞了。

有媒体对他的评价我觉得非常中肯,所以引用一下:

他像大多数人一样,向往一个极致,却搞不懂自己真正适合的是什么,所不同的,他在港片最辉煌的时代担当了引领辉煌的角色。也许在多年以后,年轻的读者们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垂暮的老年人在讲述他们电影教科书里那个辉煌的年代,而你又叫不出名字来,别打扰他,这是他仅存的辉煌记忆。

有些网友会因为元彪的隐退而感到惋惜,我倒是觉得这才是元彪人生最大的成功。

幸福是什么?

安然生活,幸福美满,儿女双全,这不就是人生赢家的标配吗?

今年的元彪已经65岁了,他享受过幸福的人生,美满的时光。现在他复出归来,拍一部网络大电影依然有很多影迷在关注他,在回忆他。我觉得人生有时候就足够了!

元彪见证了香港影坛最辉煌的时代,他也是那个时代的缔造者之一。或许今天很多人已经不再记得这个名字,看到这个人甚至只是觉得眼熟,但是他在我们记忆中“功夫小子”的形象从还没改变过!

人生赢家的方式有很多,元彪何曾不是其中一个!

很多网友会针对香港老牌影星拍网络大电影的事情吐槽不已,笔者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存在即合理。网络大电影的市场份额逐年递增,这样的市场是存在的,说明是有需求的。难道仅仅是因为成本低就小瞧网络大电影吗?要知道能够上院线的电影也可能会将电影公司赔垮掉,而这些小成本的电影拍的精良了,电影公司依旧赚的盆满钵满!

福兮祸兮,有时候看得明白吗?

赚钱不赚钱,我们真的懂吗?

往期回顾:

逃学神探:释小龙自导自演,有逃学威龙、黑侠、少年包拯的影子!

林正英之后再无僵尸片?红绳糯米今犹在,不见当年林道人!

《万里归途》即《战狼2》《红海行动》后,撤侨题材再次大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成龙   古墓   网大   香港   套路   师弟   题材   影片   故事   电影   网络   洪金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