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校友散文选|网络自有真情在

会网友


▓ 阿 曾


昨日,在动身前往上海看望网友之前,写下了“报到”内容:去上海,会网友。谁知道在这条“报到”出笼的后面,留下了朋友们调侃我去“浪漫”的话语。我为朋友们能有这份永不衰竭的“激情”,而感到快乐!

我要会面的这位网友其实是一位老先生,可以算作我的“同仁”吧,网名:“高处不胜寒”。和他的相识、交往,是因为读了他的一篇文章而产生的共鸣。他是一位慈善、谦和、儒雅的教书先生。上世纪60代中期,风华正茂的他,响应当时“有志气的青年,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毅然告别了家人,离开了繁华的大都市——上海,来到了新疆库尔勒,扎根边疆,奉献青春!这一去,便是40余载,当年气血方刚,胸怀壮志的青年,转眼就成了“耳顺”之上的人。

退休后的他,带着和他朝夕相处的老伴,回到了家乡——上海。艰苦奋斗了大半载,应该是享受颐养天年,儿孙绕膝的温暖生活了。没想到退休没几年,一贯没小毛病的他,突然间患上了恶性肿瘤——肝癌,而且还是到了晚期!难道真的是“好人不在世,祸害万千年”吗?苍天呀,你太不公平了!

以往和他在“空间”的交流中,我多次表示,有机会来上海的话,一定去看看他。可是,多次去上海,都是来去匆匆,终不得谋面。如今,得知他的近况,一种莫名的“促使”,要我不能再耽搁了。

到了上海,来到先生的病榻前,仿佛他的脸庞缩小了一圈,脸色失去了往日的红润,显得蜡黄,半卧半靠在厚厚的棉被上。周围是老伴、小儿子、姐姐、弟媳。见我的到来,老先生很是开心。“谢谢”二字,喋喋不休!先生的精神很是不错,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萎靡”。到底是经过磨练的人啊!边疆40余载,什么苦没吃过?这般的病魔,也没能摧毁他的精神!我虽然看着他那消瘦的双手在比划,羸弱的语气在叙说,不免产生伤感与同情。但是,他那百折不摧的精气神,又使我倍感佩服与欣慰!有个健康的心态、满怀希望的追求,还有什么不能度过?老人家一再地表达,在网上,手机短信里,有那么多素昧平生的朋友在关爱着,给了他深深的感动和人间真情与温暖。

在回南京的路上,我也情不自禁的想到了“网络是虚拟的”这句听起来蛮有道理的话,其实,它是多么的片面与武断。“网络自有真情在”才是最正确的!在这所谓“虚拟”的网络中,能感受到那来自人性中释放出来的最美好的温情,滋润着心田不也是一种幸福吗?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无论人间有诸多的邪恶,我们应该互相关爱才是,你说对吗?

补续:正在宝岛台湾旅游时,收到朋友信息,告知吴老先生已于2012年4月9日,凌晨零时零一分,驾鹤仙逝。2012.3.21

张孝曾

张孝曾,男,1947年生人。老三届高二,下乡插队务农将近八年。恢复高考,曾就读于南京晓庄师范,南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高级教师,从教整整三十年,退休于2007年。晚年生活,随心所欲,闲半忙半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库尔勒   壮志   耳顺   网络   南京   边疆   老伴   老先生   上海   散文   校友   真情   网友   南师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