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攸“丢儿子留侄子”感天动地,房玄龄却说他活该断子绝孙

“赵氏孤儿”的感人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程婴“害死”自己儿子保全忠烈血脉的美名也是流芳千秋。在我国两晋时期,也有一个“弃子保侄”的感人故事,但主人公却被有些史家骂为“活该”断子绝孙......


《赵氏孤儿》影视剧照

西晋末年,平阳有个人叫邓攸,字伯道,从小就孝顺父母,闻名周边。邓攸七八岁时父母相继离世。好在他的祖父是西晋朝官员,十多岁的邓攸就得以入宫当个小官,后来升迁至河东太守。

公元311年,刘渊的匈奴军队攻陷洛阳,邓攸被石勒俘虏。石勒因爱其才能,就授他为参军,但邓攸“身在汉营心在晋”一直不愿为胡虏卖力。邓攸听说司马睿在江东建立新朝廷后,就想要重新回到晋廷。于是悄悄带着妻子、儿子和侄儿一起南逃回国

311年永嘉之乱,匈奴军队攻陷洛阳

邓攸在南逃路上不幸遇到强盗打劫,车马和随身携带的钱粮行囊全都被人掳走。然而汉军又在后面步步紧逼,此时邓攸带着瘦弱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拖家带口如何能跑得赢汉军的追捕?

邓攸知道如果被汉军捉住,结果就是全家人都会死。因此邓攸打算减少“累赘”——抛弃一个孩子。可一边是亲儿子,一边是侄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自己的骨肉至亲,叫他如何能够轻易做出决定?

邓攸哭着与妻子商量该舍弃哪一个?妻子只是一味摇头哭泣,做不出这等“禽兽”之事来。最后邓攸下定决心说:“我兄弟死得早,且只有这一个儿子,我怎么忍心让他绝后呢?如今事难两全,我只能舍弃自己的儿子!上天如果可怜我的苦衷,将来一定会让我再生儿子!”好在邓攸妻子也是通情达理之人,强忍着巨大的心痛无奈同意舍弃自己的儿子。

《赵氏孤儿》影视剧照

夫妻两人将亲儿子丢在道旁后就带着侄儿狂奔,任那眼泪肆意滴落在风中。儿子在后面使劲哭爹喊娘拼命追赶,邓攸为了不让儿子摔倒摔伤,又折回去用绳子将儿子绑在树上后继续逃。越逃越远,越远儿子的哭喊声越小,直到再也听不见他的哭喊声。

邓攸带着妻子侄儿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江东,东晋皇帝司马睿随即任命邓攸为中庶子,后又拜为吴郡太守。

然而终于生活安定的邓攸夫妇却一直没有生育儿子。为此,邓攸不得不娶一个小妾,想要生个儿子传宗接代。成亲以后,邓攸才知道小妾也是躲避战乱从北方流落到江南来的。当再问及小妾的父母亲人姓名时,邓攸简直是五雷轰顶!

东晋元帝司马睿

原来刚娶回家的小妾竟然是自己的亲外甥女!邓攸素来是看重德行品格的人,一想到自己做出了乱伦悖理的事情,深深自责悔恨不已。于是邓攸将外甥女休掉,从此不再纳妾,因而直到病死他也没能再生出儿子。

当时,人们听说了邓攸“弃子保侄”的故事后,无不感动落泪,甚至感叹:“天道无知,竟让邓攸无儿!”邓攸死后,他用儿子换来的侄子邓绥为他服丧守孝三年,也算是没有辜负叔父的一番美意。

京剧《桑园寄子》改编自邓攸的历史故事

故事虽是感人,然而千百年来邓攸也常背史家骂名,争议不断!如房玄龄说他活该绝嗣:“攸弃子存侄,以义断恩,斯岂慈父仁人之所用心也?卒以绝嗣,宜哉!”鲁迅先生也为邓攸打过抱不平,他说“邓伯道弃子救侄,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大家争议的焦点无非就是他不应该将自己的儿子捆绑起来,只顾自己逃难。其实不管是史家也好,你我也罢,谁又能真正理解邓攸当时的无奈处境呢?换作你我,是一家人等死,还是牺牲一人保全另外的家人?谁又能轻易做出决定呢?


原创编辑:竟无语凝嘢

参考资料:蔡东藩《两晋通俗演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太守   儿子   断子绝孙   两晋   感天动地   汉军   洛阳   西晋   史家   侄儿   侄子   孤儿   妻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