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免费的古镇,拥有江西第一明清古街

“装不完的河口,出不完的汉口,一个河口抵三个汉口”。

河口古镇,好大的口气!

一个位于江西省上饶的铅山县的古镇。

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曾经到底有多繁华?

让我们一起去河口古镇,一窥究竟。

古镇印象

河口古镇,国内同名的还有兰州的河口古镇,都是当地重要码头。

但江西的河口古镇是是万里茶道的第一镇。

也是江西四大名镇之一,与景德镇、樟树镇、吴城镇齐名。

但与其他三镇相比,河口古镇的特色在于一条颇具规模的明清古街。

目前,明清古街全长2.5千米,尚存老旧店铺300多家,多数保持了明、清建筑特色。

古街与信江平行,多条巷弄直通码头,幽曲相连,韵味十足。

“金利合”等明清时期商铺,雕饰精美耐看,得到了比较好的保护。

古朴的风貌,保留着旧时繁华的印记,有一种“久别经年”的感觉。

古街入选中国国历史文化名街,被誉为“江西第一古街”,名副其实。

古镇内一条惠济渠,引信江水,蜿蜒穿镇而过。

一座座青石桥横跨两边古民居,平添了几分江南风情,饶有趣味。

应该说,河口古镇整体格局保留较为完好,多处较大民居建筑本体保留完好。

2014年3月,河口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但我发现,古镇中许多新建、加建建筑对于古镇整体风貌的影响和破坏较大。

有多处建筑面临年久失修等问题,亟待保护。

古建保护是一篇大文章,也是细活,非常考验当地管理部门的智慧。

古镇由来

游古镇,一定要了解当地的背景知识。

不然面对不断翻新的古镇,只看表面,常令人失望。

铅山县的铅字,在唐代被读作“yán”,康熙字典中这样记载:“铅,唐韵,音沿。”

唐代时期,铅山境内的桂阳山因出铅,百姓开采,又被称作铅山。

公元953年,又升铅山场为县,并以山名县。

铅山独特的地名读音,也随之沿用至今。

然而真正令铅山走向繁荣的,却是这里丰饶的铜矿资源。

到了宋代,铅山永平铜矿工人达到10万之众,年产量38万斤。

为当时朝廷铸造铜钱,提供主要来源,为朝廷铸币中心。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再来看河口。

河口古镇位于铅山县北,信江与铅山河,汇合处而得名。

河口的形成,得益于一次铅山河洪水暴发,导致河流改道,在此地与信江交汇。

这也让河口成了河面宽阔,水流稳定的天然码头。

再加上信江,这条江南唯一一条向西流的大江,顺流可直通鄱阳湖,到九江,乃至汉口。

向东可到杭州南京,向南可到赣州广州。

古代交通以水运为主,有大河,相当于有高速公路。

此地通达南北,连贯东西的便利交通,使河口成了摩肩接踵、人声鼎沸的赣东第一旺镇。

图为信江上的浮桥

到了清乾隆年间,河口进入鼎盛时期,有商铺2000多家,制茶师3万多人,沿江10多处码头泊船数千艘。

当时,闽、赣、湘、鄂、皖、苏、浙等省的百货集散于河口。

一堡二堡三堡四堡分布着多个码埠,全长6.73公里沿河街道,店铺鳞次栉比。

“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扬,舟楫夜泊,绕岸皆是”,

成了商贾云集“八省通衢”的商务蓬兴之地。

以河兴商,以商兴街。

河口古街始于明初,盛于明代中期,在清乾隆年间(1736-1795)基本定型。

古街有“九弄十三街”之称,格局至今保存完好。

这份功劳,离不开明朝的一位牛人:费宏。

费宏,铅山河口人,19岁成了进士第一,成了明朝最年轻的内阁首辅。

他三次入阁,辅佐二帝,学术醇正。

在他的倡导下,河口镇上开挖了一条人工河:惠济渠。

惠济渠,引用信江之水,弯弯曲曲穿镇而过。

既具有消防功能,也为两岸居民提供洗涤之便。

有了惠济渠,就好比现在的地铁一响,黄金万两,九弄十三街得以初步建成。

费宏做官之余,回家省亲,无意间成了古代城镇规划的设计师。

铅山以茶、纸著称,河口古镇是浙赣皖闽产茶区的加工和集散地。

各地汇聚河口集散的红茶统称河红茶,也包括武夷的红茶,被称为万里茶道第一镇。

镇上原多手工纸坊,生产著名的连四纸。

以竹子为原料造纸生产,产出的纸张细腻平滑,被称为“寿纸千年”。

许多鸿篇巨著、名贵典籍、拓本等多用铅山纸,如明代《十七史》《四库全书》等。

可惜近现代纸业的兴起,手工纸坊逐渐衰落,成了非遗。

清以后,因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代替了水运。

河口,这个因信江而兴的古镇,也随之衰落。

这种反差,令人唏嘘。再次证明交通的变迁对一个地方的影响。

几大看点

1、明清古街

明清古街不愧是整个江西省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明清建筑群。

长约2.5千米的明清古街,飞檐高脊,券门重重,街上矗立着三百多栋老字号古建和老宅民居。

那五彩石上的道道车辙印,无言地述说着河口古镇的前世今生。

沿街店铺连排密布,挤挤挨挨,令街巷显得狭窄高峻。

古街寸土寸金,店铺狭窄,均为2层,下为木排门,楼层有花栏杆或花格窗,屋顶出檐深,用雕花牛腿支挑,不做腰檐门廊。

走进去,进深幽长,侧厅堂布置,有的深达几十间。

一进为门市铺面或作坊,二进以内及楼面为居室、栈房等。

与众不同的是,这些临街的店铺,一层普遍很高。

挑高楼层,是因为这些店铺用来堆放货物,承载着仓库的功能。

另外,古街与信江平行,从古街至沿河码头,有多条巷弄直接与码头相通。

这样一来,可以把店铺内的货物,直通码头,不用绕大弯。

简直是为水运量身而成的商贸旺镇。

2、店铺会馆

河口古镇的店铺,最有名的是坐落于二堡的“金利合”药铺,建于1881 年。

磨砖雕镂得精细华美令人赞叹不已,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具有典型近现代风格的店铺。

作为商贸旺镇,各地商人在此纷纷建起了会馆,有山陕会馆,徽州会馆。

其中建昌会馆保存非常完整,修建于清道光五年,采用中国传统大宅三进式格局。

整幢会馆建筑布局简洁大气,没有繁缛排场所需的形式和豪奢的装饰,体现古代商人富而不骄的生活哲学。

古镇中的民居建筑,房屋之间以梯形山墙分隔,多为富商所建。

装饰华丽,铺面、窗台、楼廊和店内各间的隔扇等大多饰以精美的砖石雕、木雕和彩画。

荟萃了江南明清建筑的艺术特点。

3、信江风景

站在信江岸边,看江水紧咬着九狮山峭壁,静水流深,沧笙踏歌。

隔江相望的九狮山,据说是临江起伏排列的九座红褐色山崖。

宛如九只硕大的巨狮,虎虎而蹲,美丽壮观。

旅游的另一半,要靠想象。

仿佛看见,四百多年前,帆樯云集,兴盛繁忙。

沿江的大小数十个码头,有官埠,也有私人码头,每处码头皆有巷弄,直通大街。

如今信江依然滔滔不绝,在岁月的冲刷下,显得云淡风轻。

这样的反差,常令人感叹。

4、鹅湖书院

离河口古镇大约16公里处,有一处书院,为中国4大书院之一 :鹅湖书院 ,占地8000平方米。

开设在鹅湖古道旁。鹅湖古道,为汉唐时期就是中原入闽的三条古道之一。

鹅湖书院自东晋以来,历经唐、宋、明等朝,都聚居过许多学者,曾经是一个著名的文化中心。

当年朱熹与陆九渊的鹅湖之会,发生了一场理学和心学之间的旷世之辩。

其等级,相当于如今的北大清华。若时间充裕,建议去游玩。

旅行攻略

门票:免费。

交通:河口古镇就是铅山县城,这是便利之处。

但是,去铅山没有直达的火车,必须先从上饶高铁站(或弋阳高铁站)下车,坐直接到铅山县城的巴士车,车票16。

住宿:县城内普通住宿不贵。

美食:凡是千年古地,美食名传千里,铅山的美食不错,远近闻名,如铅山烫粉,5元一碗,很便宜。另外还有:灯盏馃等,非常好吃。

以上信息仅作参考。

郑在别处,行摄天地,纷繁世界找自己

···THE END···

#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明清   古镇   汉口   河口   铅山县   铅山   江西   会馆   码头   店铺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