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泽的黄河行纪:在大地上行走,看本真的黄河

近日,著名作家、评论家李敬泽的黄河旅行图文随笔集《上河记》由浙江文学出版社出版。全书收录了15篇散文、50幅精美彩图以及作者手绘路线图,细致地描绘了作者李敬泽行走于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一线的所见所闻。他用笔记录下一个个古老的故事以及黄河边上鲜活的日常,为人们还原一个本真的黄河。

李敬泽是作家也是评论家,曾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理论批评文集和散文集十余部。出版书籍有散文集《青鸟故事集》《咏而归》、评论集《会议室与山丘》《跑步集》,以及长篇随笔《会饮记》等。曾获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年度散文奖、十月散文双年奖杰出成就奖等多种奖项。他被称为作家中的考古者,文学评论家孟繁华评价他说:“他凭着敏锐的艺术感觉触角,只需几句话便鸣金收兵。”

李敬泽说:“黄河使我有了几十个富饶丰满的日子:喧闹、沉静、鲜艳、晦暗、快乐、沮丧、放浪、庄重。它们在此前此后的日子里闪闪发光……”书中以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为线索,一篇散文对应着一日的行程,作者用日记的方式为读者呈现他眼中的黄河。作者想记录的并不是人们口中那个已经被定义的黄河,而是他真切的所见所闻,是黄河所流淌过的大地上的纷繁复杂。所以他并没有描述黄河之水有多么浑浊,也没有刻画黄河如何奔腾,更没有只专注那些著名景观,他将目光凝聚在那些被人们忽视的事物之上。郭敬泽通过对牌匾、旧门楼、土墙、楹联、柱子上的标语等细节的展示,为读者建构起一个又一个有历史韵味的小地方,串联起整个黄河流域共同的历史记忆。读者会发现这些平平无奇的角落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符码,也正是这些容易被人忽略的小风俗、质朴的乡音、老人口中碎片化的记忆……,共同构成了文化的多样性与这片土地的生命力。

大多数人并非真正地了解被称之为“母亲河”的黄河,也并不知道这条河流孕育了怎样的风土人情,大部分人的记忆都是由“传说”所构成。在口耳相传中人们忽略了黄河的流动性与历史的变化性,逐渐让它变成了一个“静物”。正如作者所说:“我们从未站在河边,过去一百年来人们实际上是站在塞纳河边或泰晤士河边看黄河,以为一目了然。”只有亲眼看见黄河的波涛汹涌,感受这片土地上的人如何生活,才会真正了解到为何中华文明在此发源,感受到它包罗万象,源远流长的魅力。

打开《上河记》,通过细腻的文字与相机镜头下的风物,读者仿佛与笔者一同走进这片土地,开启一段黄河之旅,揭开黄河神秘的面纱。黄河远上,上河为记。

南都记者朱蓉婷 实习生朱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黄河   泰晤士河   中国作家协会   本真   散文集   所见所闻   评论家   散文   读者   记忆   作者   李敬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