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现代“丝绸之路”-河西走廊

在这历史悠久的走廊中,有我们熟悉的“大漠孤烟直”的荒漠戈壁;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古老关城,沧桑的边塞长城,以及丝绸之路上的精美石窟……


“河西走廊”一词是古代中原人对“河西”的称呼,它北起内蒙古阴山,南至青藏高原南缘的广大地区均为河西走廊。因其在甘肃西部,古称陇右、河西之地而得名。

早在公元前11世纪末,张骞就曾率队出使西域。西汉武帝时,霍去病将军再次西进收复河西失地,汉武帝遂在此设立河西四郡。此后的两千多年间,这片土地一直是中原王朝的战略要地和“丝绸之路”重镇。而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文化交流中心,也就成为了河西走廊上最主要的文化中心。

到了唐代,河西走廊开始逐渐开发与繁荣起来,并成为西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及军事要地。唐末时,马殷在此建立河西节度使,其治所即在武威城(今武威市凉州区)之西。到了宋代(960-1279),又在此设置武威军等军事机构;元朝(1271-1368)时设甘肃宣慰司;

明洪武十五年(1382)又设甘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增设肃州府。从那时起,开始有大批汉族移民迁入河西走廊并建立府县政权;同时也加强了对当地的管理与统治。到了明朝时期,由于西北边疆战事频繁不断。中原汉人不断南下进入河西地区。尤其是明朝中后期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高潮:大批汉族农民,从中原内地迁往河西地区,并成为该区域最主要的居民群体之一;与此同时也有大量少数民族人民,从这里南迁进入河西走廊地区并逐渐融入当地居民中成为当地民族的一部分;同时由于政府实行“重边轻农”政策和屯田制度以及农业技术的进步对河西地区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促进了该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

而在西北地区的各族人民长期处于游猎游牧生活中,自然条件极其恶劣,及当地生产力水平低下等因素,出现了在社会经济结构上表现出强烈的宗法性、相应的民族特点等现象,使该地区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民族大融合与文化多样性发展局面,逐步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特征,并具有鲜明中华民族特色以及中原文化特征的汉族多元一体民族格局)。在此背景下,“河西地区”也就成为了河西走廊作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而如今随着国家的发展与需求,以及“一带一路”的影响下,相信河西走廊这个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和文化交流中心,能在现代化中发展出符合新时代的“丝绸之路”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河西走廊   丝绸之路   河西   汉族   明朝   中原   要地   甘肃   民族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