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用檀道济

“笔帖式”是官名,在清代,掌管翻译满、汉章奏文字等事,京师各部、院都设此职,以满族、蒙古族、汉军旗人充任——总之,必须是“旗人”。“员外郎”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在清代,六部之外的官署,如理藩院、太仆寺、内务府等,都设有此职。“御史”则是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官吏,负责举劾百官的非法行为,监督行政、军事、财政等事务,显然,其地位要比“笔帖式”与“员外郎”重要得多了。然而,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清朝末年,各部各院的那些满族官员,包括以监察、举劾为职业的“御史大人”,竟然“多目不识丁” (喻血轮《绮情楼杂记》)!既然大字不识一个,那你如何监察、如何写奏章弹劾,如何履行你的职责呢?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一个笔帖式,不能“外补”,即不可能到外地担任重要官职,更别提独当一面的方面大员了,却可以论资排辈地升为员外郎;而员外郎呢,又可以保送为御史。这种保送,无须考试,只要你是旗人——尤其是满洲旗人,又有了一定的资历,就可以向上保送了。而那些满族御史,往往都不能执笔书写,即使偶然要上疏言事,也只能请别人捉刀。他们就像当年的“南郭先生”一样,只要陪着大家装模作样地捧捧笏板,跟着大家磕头跪拜,滥竽充数,就能够享受一份丰厚的俸禄了。

王懿荣(1845-1900)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有一天上早朝,大臣王懿荣与几个同僚在午门外议论战况,王懿荣长叹一声道:“事情已经很危急了!非要起用檀道济为大将不可!”檀道济是南朝刘宋名将,因受刘宋宗室之忌而被杀。临逮捕时他愤怒地投帽于地,质问皇帝刘义隆:“为什么要毁坏掉你的万里长城!”陆游《书愤》诗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用的就是这个典故。而此时王懿荣所说的檀道济,其实是指董福祥。他曾在西北一带屡立战功,多次击败阿古柏等叛军。王懿荣说的这句话,他的那些汉族同僚也都能明白其实际意思。谁知此话恰巧被旁边的一个满族御史听到了,就一再询问檀道济这三个字如何写法。王懿荣没有回答,另一个汉族官员则嫌他罗嗦,就写了“檀道济”三个交给了他。第二天,这个满族御史就上书光绪帝,请求起用檀道济为大将——他哪里知道,真正的檀道济,已经是一千多年前的古人了!大概就在同一天吧,又有一个满族御史上奏说:“日本的东北方有两个大国:一个叫缅甸,一个叫交趾,国土面积大于日本好几倍,日本人对它们畏之如虎。请求朝廷派遣能言善辩的大臣前往,与这两个国家订立盟约,共同抗击日本,必然能够大获全胜。”其人对世界大势一无所知,简直是一派胡言。据说光绪帝读了这两份奏疏,大为震怒,准备严厉斥责后革掉他们的职务。适逢恭亲王奕訢在旁边,就委婉地劝道:“如果这样惩罚,则满族大臣就更加被天下人轻视了。”光绪帝想想也是:毕竟这天下还是咱们满族人的嘛,总得给本族人留点面子,事情才不了了之。

檀道济(?-436年4月9日)

近人张祖翼在《清代野记》中有这么一段记载:咸丰朝的权臣肃顺,不但是满族人,而且是爱新觉罗氏,即皇族成员,可是他却特别看不起本族人,把那些满族官员都像奴隶一样看待,哪怕你官阶再高,他也直呼其名,甚至“恶语秽骂”,毫无顾忌。然而,一旦见到汉族官吏,肃顺立刻就会改变态度,恭恭敬敬,或称“某某先生”,或称“某翁”、“某老爷”。即使收取贿赂,他也只收满族官员的;而汉人的一丝一粟,都不敢接受。

肃顺固然有专权跋扈的一面。不过,实权在握的肃顺之所以如此,也只怪那些满族官员们,自己太不争气了吧? 就拿光绪帝来说,他既然容忍了满族官员们的颟顸愚昧,怎么可能严厉整治朝政腐败?又怎么可能阻止满清王朝的崩溃与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满族   光绪   汉族   旗人   同僚   御史   日本   大臣   清代   官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