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彻底没了 新能源车要“完蛋”了?

文/檀所长


一波三折的2022年即将过去,很多事会成为历史,任后人评说。


与2022一同退出历史舞台的,还有国家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


从试点到彻底退出,我国新能源车补贴其实已有13年的历史了。


来源:财政部网站


进入2023,在我国购买新能源车将不会再有任何国家的补贴,迎接这个行业的,将是前所未有的市场化激烈竞争。


从襁褓中的婴儿到意气风发的青少年,下一步确实该面对人生中的大考了。

而自新能源车诞生以来,质疑声就从未停止过。


这一次,相信很多人不禁也会发问,新能源车行业是不是将出现巨大的滑坡?有多少车企将“完蛋”?



根据目前的新能源补贴政策,对于售价30万元以下的新能源车型提供4800元至12600元不等的购车补贴。


那么补贴退出后,这少则五千,多则过万的钱,要么消费者来掏,要么车企来掏。


图片来源:上海市发改委


另外还需注意的是,上海对插电混动车型的免费绿牌政策也将在2022年底结束,这更是直接影响混动车型的销量。


一张沪牌现在价值将近9万元,几乎是一些车型总价的一半。这几乎直接宣告,2023年插电混动将失去一块巨大的国内市场。


而面对补贴的退出,各大车企的策略各不相同。


来源:比亚迪官微


12月初比亚迪宣布2023年全面提价,一度让不明真相的群众们以为比亚迪觉得自己翅膀硬了,要作死了。


但事实上,面对补贴的退出,以及上游原材料望不到头的涨价,比亚迪的涨价其实只是填上了补贴退出的部分。


近期包括广汽埃安、东风EV、小鹏在内的国产品牌也都宣布涨价,无疑是都顶不住了。


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新能源车品牌能盈利的凤毛麟角,五菱、比亚迪、特斯拉,剩下的不乏大幅亏损却仍在苦苦支撑的。


所以我们看到,长城欧拉、长安深蓝、华为问界等品牌在年底推出了限时报价政策,只要在年底前交订金,就能享受含补贴的价格。


这种模式的本质就是车企贴钱抢单,因为消费者仅交订金实际上是享受不到国家补贴政策的。


车企越卑微,就越反映补贴退坡所带来的压力和焦虑。


但是另一方面,诸如特斯拉、福特、奔驰等外资车企的新能源车却纷纷降价。


这样的反差,关键问题就在于利润率的差距。


根据金十数据的统计,今年三季度,特斯拉单车利润9711美元、奔驰7469美元、比亚迪1466美元、广汽473美元、小鹏-9889美元……


国产品牌的利润率普遍偏低,对于消费者来说是良心价,但对于车企来说就是调价空间有限,甚至威胁到公司的生存。


而特斯拉单车利润接近10000美元,面对各种大环境的变化,就有着巨大的操作空间。


四季度降价之后,特斯拉单车利润仍然领跑,在2023年竞争加剧之后,特斯拉随时可能再度降价,这将对部分直接竞争对手造成巨大的打击。


这种差距背后,有技术路线上差异,也有消费者对品牌口碑的不同认知。这也可以说是比亚迪立志要推出高端品牌的关键原因之一。


无论如何,进入没有补贴的2023,差距可能会越拉越大。


有些车企,可能很快就会化为时代的尘埃,被市场遗忘。


当然,减少对新能源车的补贴,并非仅仅是我国在这么做,而几乎是全球的共识。


2022年,包括英国、德国、荷兰、瑞典等多国都公布了全新的2023年补贴退坡相关政策。


其中,英国彻底结束了新能源车的补贴时代,最后一项补贴将在2022年底结束。


瑞典更夸张。11月7日瑞典环境部宣布自11月8日起全面取消“新能源车气候红利补贴”,不设置任何缓冲期。这种速度放在国内怕是要直接炸锅了。


欧洲这些国家的补贴退坡其实对国产品牌出海是好事,大部分国产新能源车的性价比都高于海外品牌,价格是有明显优势的,主要难点还是在于品牌在海外的口碑,这需要时间。


主要让人担忧的,还是美国。


此前我们已经介绍过美国的《削减通胀法案》,其中一个核心就是补贴新能源车产业链的企业去美国建厂。



在全球在减少补贴的大背景下,美国这招可谓不讲武德。欧洲最近就表示要反制美国的这部法案。


但无论如何,这又会进一步加剧全球新能源车产业的竞争。


不仅如此,雷军带队的小米汽车、科技巨头苹果计划2024问世的苹果汽车等等,还有这些新入场者虎视眈眈。


在补贴退出,原材料、电池、芯片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新能源车们恐怕只会越来越头疼。


最后谈一个“渗透率”的规律。


当一个行业的渗透率低于5%时,大家都当成概念,想象力是最大竞争力。


当渗透率从5%向20%迈进时,整个行业就是4倍增长。行业的一批先入者们业绩爆发,由于此前业绩的基数低,增速都能达到成百上千,同时还能享受到想象力的加成。


而当渗透率从20%往40%去时,行业只有1倍增长空间了。大家都发现这行业好,巨头入场竞争,业绩增长也远没有之前快了,谁在“裸泳”很快就会暴露。


当渗透率超过40%后,那行业的大格局基本已经定下,进入大鱼吃小鱼的环节。


乘联会数据显示,11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为36.3%。


未来如何?恐怕大家心里也都有数了。


而对于那些仍在怀念超高增长的人来说,恐怕只能早点换条新赛道才行了。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更多策略就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新能源   特斯拉   瑞典   美国   车型   年底   美元   政策   品牌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