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被打的元气大伤的赵国,为何扭头就把燕国揍了一顿?

长平之战被打的元气大伤的赵国,为何扭头就把燕国揍了一顿?

故事简介:长平之战,赵国一败涂地,军队主力几乎被全歼,元气大伤。

还是长平之战之后,第二年秦国想要借赵国元气大伤之际,趁机捞一把。

​结果被赵国联合魏楚两国一顿爆捶,秦国只能退回了函谷关休养生息了二十多年。

​赵国接连大战,燕国也想来浑水摸鱼,觉得自己能吃鸡了,结果被赵国一枪爆了头。

​公元前260年,战国末期的两大顶级强国秦赵爆发了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国四十万军队全军覆没。

​公元前259年,秦国大军压境,一举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

​长平之战和邯郸之围没有发生之前,赵国绝对是关东第一大国,任何意义上的。

​不过自从这两次战役之后,赵国可就真的不能再夸下海口了。

​也是因此,最北方长期和平的燕国觉得自己又行了。

​公元前255年,燕国迎来了他们最有“烂漫主义”色彩的国王——燕王喜。

PS:就是那个害怕秦国攻打自己,亲自把自己的儿子燕太子丹杀掉的那个燕王。​

​这个人虽然没什么特殊的才能,也没什么过人的谋略,但他有一点和秦始皇很像:双方都有宏伟的目标和远大的志向。

不同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秦帝国。

而燕王喜则是什么功业也没建立,还把自己的儿子杀了。

公元前251年,赵王过生日,燕王喜派出丞相栗服给赵王贺寿。

​但当时的形势很微妙。

原先的三晋(韩国、赵国、魏国)和楚国是连在一起的兄弟,这四家人都视秦国为首要敌人。

而燕国本来是秦国的依附国,双方关系不清不楚。

但因为当时秦国元气大伤,只敢龟缩在函谷关里不出来,所以燕国只能另寻他路。

为了示好,燕王喜特意派丞相携带百金的重礼,向赵王贺寿。

这一趟,燕王本来是想要求和的,毕竟自己的大哥都被打爆了;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想打探一下赵国的虚实。

赵国强大,咱就献上重礼,拍个马屁;赵国弱小,燕国绝对趁机捞上一把,还能给大哥秦国出出气。

为什么派栗服去呢?

​因为此人也不简单,他在燕孝成王时期就非常出名,尤其擅长处理谍报信息。

​他曾经按照蛛丝马迹提取出了胡地的N多主要信息,为燕国在北部开辟了数千里的土地。

因为他的努力,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等地都成了燕国的控制区域。

​但是尝到甜头的燕国不懂得见好就收,还想在南方继续开拓“万里之波涛”,于是久经沙场且刚刚元气大伤的赵国就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这个时候,长平之战才结束九年,邯郸之围结束更是只有短短的六年,赵国的丁壮劳动力极度缺乏。

“赵王壮士皆死长平,其孤未长成,可伐也。”

按照常规理论,这个时候的赵国确实战斗力下降极大,燕国这个时候攻打赵国虽然有落井下石的嫌疑,但确实方案可行。

PS:因为当时的赵国几乎清一色“童子军”,城墙之上也是一片“荒凉破败”的景象。

虽然名将乐毅的后人悦间极力反对,但是燕王喜还是听从了栗服的意见。

于是燕国的六十万军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他们兵分两路,一路由栗服率领,攻打镐地;另一路由卿秦率领,攻打代地。

赵王也派出了名将廉颇和乐乘迎击。

本来燕军是占据优势的,因为他们人多而且都是壮年士兵,可没想到,战争一打起来,却让人有些大跌眼镜。

赵国“童子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将燕国来势汹汹的六十万大军打了个大败。

没办法,燕王喜只能忍痛割让了五座城池,才勉强平息了赵国的怒火。

为什么元气大伤的赵国仍然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燕国“一枪爆头”呢?

1.赵国军民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虽然赵国在长平之战被打的很惨,但是邯郸之围的时候,他们却表现出了保家卫国的惊人团结力量。

正是因为他们的同仇敌忾,所以才能战胜强大的秦军,保护了自己的家园。

而反观燕国这边,他们本就“齐人不齐心”,在攻打赵国的意见上,朝堂上都不能统一,更何况部队里了。

2.赵国尚武,后生可畏。

​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始,赵国就形成了“尚武”的风气。

正是因为这项改革,使得赵国军队的战斗力空前加强,不仅打服了北方的许多少数民族,还一举征服了中山国。​

​在这种传统风气之下,哪怕是赵国的“童子军”,他们的战斗力都不能小觑。

​再反观燕国,他们长期偏安一隅,国内安逸和平惯了,军队几乎都是长期缺乏训练和战争的“骄兵”,士兵素质低下,失败也就成了必然的情况。

3.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经过长平之战的溃败和邯郸之围的痛苦,赵王终于明白了廉颇的重要性。

所以赵王不断提高廉颇的政治地位,还将他封为“平信君”,使得廉颇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军事天赋。

而栗服虽然也有才能,但他的才华主要体现在情报方面,带兵打仗能力和廉颇相比就差远了。

还有卿秦,这个燕国将领更是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因为他的错误指挥,燕军在战斗中往往会死伤更多的军人。

而赵军在廉颇和乐乘的带领下一路高歌猛进,不仅击退了燕国的侵略部队,还大举反攻,夺取了许多燕国土地。

4.天时不如地利

三家分晋之后,赵国获得的土地其实并不肥沃,反而是以崇山峻岭为主。

​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在不熟悉地形强行入侵,结果只能是自取其辱。

燕军本就是劳师远征,又不熟悉赵国的地形,最终只能“全力打在棉花上”,有苦说不出。

5.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虽然经过一系列战争之后,赵国的国力到了极度衰弱时期,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它的综合国力仍然不是位于战国七雄之末的燕国所能比的。

​赵国虽然被秦国打的很惨,但他仍然是一只受伤的猛虎,怎么会被燕国这只安逸了数百年的绵羊击败呢?

​综上所述,燕国打赵国只是一群绵羊看到老虎正处于虚弱的时候,想要趁机获利罢了,结果只能是羊入虎口。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战国策》《左传》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元气   秦国   和乐   邯郸   童子军   燕王   同仇敌忾   公元前   战斗力   军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