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智慧18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军中去逝。当初诸葛亮上表汉王刘禅:“我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棵,薄田十五倾,子弟衣食,自有余饶,我没有别的收入增加家产,若臣死之日,必不让家中有多余的绢帛,家外有多余的财物,以负陛下。”诸葛亮死后,果然如其所言。

丞相长史张裔经常称赞诸葛亮:“公赏不遗远,罚不宽恕亲近的人,封爵不允许无功而受,行责不因为权贵而免。此贤愚都能舍身报国的原因啊。”

《三国志》作者陈寿是这样评价诸葛亮,他说:“诸葛亮之为相国,安抚百姓,显示法度准则,约束官员职权,遵照法令制度,开诚心,布公道,对那些忠于且有益国家的人,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对那些诚心认罪且诚意悔改者,即便罪行较重也宽大处理,对奸诈且巧语掩饰错误的人,即便罪行较轻也,虽轻必戮;再小的善行也要给予表扬,再小的恶行也予以贬责。精熟各种事情,能从根本上治理解决,要求名实相符,及其厌恶虚伪。最终使得蜀国上下都对他怀敬畏爱戴之心,刑政虽严苛而无怨者,这是因为其存心公正且劝戒分明。可谓是深谙治国之道的卓越人才,可与管仲与萧何相比啊。”

蜀地百姓欲为诸葛亮立庙,汉王刘禅不准许。百姓于是随岁时节令,在路上祭祀。之后,步兵校尉习隆建议在靠近诸葛亮墓地建一个祭祀的庙,以断绝百姓私人祭祀,汉王刘禅同意了。

刘禅即位蜀汉皇帝时,只有十七岁,国家大事小事都取决于诸葛亮。诸葛亮曾亲自校对公文,主簿杨颙径直入内并劝说:治理国家是有制度可依,上下级的工作是不应该混淆的。古人云:“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意思是说:坐着讨论并做出决定的是王公,执行命令并亲身做事的是士大夫。因此,丙吉不去过问路上杀人的事情,而担心耕牛因天气热而喘;陈平不去了解国库钱粮收入多少,而说“自有具体负责之人知道”,他们都是真正懂得各司其职的道理。如今您管理国家政务,却亲身校对公文,事无巨细,终日汗流浃背,不亦劳乎!”亮闻言,深表感谢。杨颙去逝,诸葛亮哭泣了三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管仲   蜀汉   汉王   王公   士大夫   罪行   祭祀   诚心   智慧   百姓   国家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