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机前欢乐多

上世纪70年代,由于没有电,一到天黑,到处都是黑咕隆咚的,我和小伙伴便没有什么可以玩耍的了,只能跟着挣了一天工分的父母钻进被窝睡觉了。

1979年春节,大姑家的表哥来我家拜年,他悄悄告诉我,他们村离公社近,已经通上了电,村里购买了一台电视机,每到晚上就搬出来,歌曲、相声、电视连续剧……各种节目样样都有,十分吸引人。

听了表哥的描述,我想去看电视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了。第二天傍晚,我吃完饭悄悄出了家门,和当时最要好的小伙伴玉明踏着没过脚踝的积雪,赶到了表哥的村里。一进大队部,我就感觉很热闹,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等着看电视的人。天黑了,电视开始播放了。看了两集电视剧,我的脚冻得有点麻木了,环顾四周,我发现大家在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视机屏幕。我想这次看电视的机会很难得,就咬着牙、跺着脚坚持把剧看完,才和小伙伴摸黑回了家。

由于我们俩没告诉父母,回去的时候,大家正在村里寻找我们。后来,我被父亲教训了一通,躺在被窝里,摸着冰凉的脚,长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什么时候我家也能有一台电视机呢?”

1983年春天,村里实行了分田到户。我家分到了部分责任田,父亲在责任田里种上了棉花,秋后有660元的收入。当父亲问我有什么想买的物品时,我第一个跳起来说要买一台电视机。父亲笑着说:“村里还没有通电,即便买了电视机也是摆设。”于是,我只能日夜盼望着村里早日通电。

盼呀,盼呀,这一天终于盼到了。

1984年秋后,村里家家户户通上了电。不用我再提,父亲就买回了一台“双喜”牌黑白电视机,这是我们村里第一台电视机。每天傍晚,乡亲们吃完饭,就拿着板凳来到我家看电视。屋里坐不下太多人,父亲就把电视机搬到了外面的窗台上给乡亲们看。那时,乡亲们观看电视剧的热情高涨,一直等到电视机没有了信号,才打着哈欠,恋恋不舍地回家睡觉。

那时,晚上是用电高峰期,村里经常会停电,乡亲们仍然耐心地在院子里等着,来电后继续看电视。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来我家看电视的乡亲们渐渐地变少了,大家房顶上的电视天线逐渐多了起来。又过了几年,没有人来我家看电视了,父亲也不用把电视机搬到外面了。

岁月匆匆,时光荏苒,一晃30多年过去了。如今,在党的领导下,村民们靠种植冬枣、跑运输,让自己的生活富足了起来,彩电、冰箱、电脑、手机等设备,走进了千家万户。虽然现在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国内外大事,欣赏到丰富多彩的节目了,但儿时陪伴我的黑白电视机在我脑海里留下了鲜活的童年记忆,它带给了我无比快乐的时光。

责编:王 敏

审核:李丽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双喜   电视机   队部   责任田   秋后   乡亲   表哥   村里   傍晚   父亲   欢乐   晚上   父母   我家   电视剧   电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