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如此辉煌的大唐,为什么在武则天执政时期丢掉了一半国土呢?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令后人向往的朝代,除了繁荣的文化,唐朝最让国人感到骄傲自豪的就是其辽阔的国土,唐高宗在位时期,唐朝疆域达到了顶峰,这时唐朝疆域达到最大,为1237万平方公里,但这一疆域维持的并不长久,漠北地区几年后就脱离了唐朝的统治。

然而,到了女帝武则天执政后,唐朝的国土面积却出现了大幅度缩水,那么,武则天时期,唐朝在唐高宗时期开辟的哪些版图被外国占领了,武则天时期唐朝领土缩水的背后有哪些原因呢?

武则天取得政权后,因大肆诛杀唐宗室贵戚,曾受到反抗,光宅元年,政治野心家徐敬业利用宗室贵戚的不满,在扬州组织叛乱。

参加叛乱的都是被贬的失意官僚,对朝廷怨恨。这些人纠集起来在扬州组织叛军,以匡复唐室为名,反对以武则天为首的中央政府,企图取而代之,在徐敬业的煽动和恐吓下,一时参加叛军的有十万之众。叛军设立了匡复府、扬州大都督府,徐敬业自任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都督。

匡复府成立以后,几个头子看法不一致,军师魏思温说:“从当前形 势看,应先行北上,直奔神都。 这样,山东豪杰在我们进军途中可能望风响应,天下垂手可得“。

行军司马薛仲璋却认为:金陵是六朝故都,北有长江天险, 南是鱼米之乡。首先应当南渡长江,占领常、润(今江苏镇江), 作为称霸的基地,然后北伐中原。这样,进可攻退可守,此乃万全之计。

徐敬业同意薛仲璋的主张,于是,他派左史唐之奇守扬州,自己率主力军南渡长江,夺取常、润。又派徐敬猷北上,攻占淮阴,叛军进攻润州时遭到润州刺史李思文的反抗,曲阿县令尹元贞也领兵来保润州,经过激烈战斗,叛军终于占了润州。

正当叛军头子们得意忘形的时候,武则天临危不惧,当机立断,派遣左钤卫大将军李孝逸、侍御史魏元忠,率讨逆军30万众,日夜兼程开赴江淮前线。

徐敬业听说讨逆军前来,急忙从润州带主力部队回到扬州一带,暂屯下阿溪。另一支叛军在徐敬猷指挥下占领淮阴,别将韦超则屯兵都梁山,战争一开始,叛将韦超星夜逃窜,都梁山方面不战自溃。淮阴方面,徐敬猷节节败退,讨逆军顺利夺取了淮阴等地。

大将军李孝逸乘淮阴大捷之机,率兵沿运河南下。在进攻江都下河溪时,战斗非常激烈,唐后军总管苏孝祥,乘黑夜率领五千人,乘小舟渡溪打击叛军, 遭叛军伏击,讨伐军伤亡很大,苏孝祥当场牺牲,士卒溺死者两三千人。

左豹韬卫果毅成三朗被俘以后,叛军对他威逼利诱软硬兼施,劝他投降。成三朗痛骂叛军,坚贞不屈,终于慷慨就义。

大将军李孝逸亲自督军上阵,但初战不利。侍御史魏元忠建议:“风顺荻乾,应当以火攻之。"

叛军作战日久,士卒疲惫,纪律废弛,李孝逸因风纵火,大败叛军,斩首7000余人,在溪中溺死者不可胜计。

叛军头子徐敬业带着妻子财帛逃往润州,准备流窜海岛,李孝逸分兵追击,徐敬业逃到海陵一带,被其部将王那相斩首。王那相又杀了徐敬猷、骆宾王,拿着3个叛乱头子的脑袋投降李孝逸,徐敬业的余党魏思温、唐之奇也相继归案。

武后当政的时候,周围少数民族的势力开始频繁骚扰唐朝的百姓,唐朝的军队面对少数民族的政权却是经常吃败仗,随着东突厥的复国,漠北地区的管辖权也是就此失去。


契丹也是趁机和唐朝发动战争,从而也使得辽东地区归入了契丹的版图,虽然当时唐朝的军队趁着西突厥国内发生动乱,控制了七河地区的,并在此设立了北庭都护府,不过设立没几年后,突厥人重新建立了突骑施汗国,唐朝也是再次失去了七河地区的控制权。

公元688年,吐蕃的中心统治地区大藏发生叛乱,唐军抓住机会,于公元689年发动对吐蕃的南征,然而,唐军南征的结局是以惨败而告终,吐蕃军队不仅粉碎了大藏叛乱,打退了唐军的进攻,还转入反攻,拿下了安西四镇中的三镇。

公元682年,随着后突厥汗国的崛起,唐朝漠北地区的形势又一次恶化,第二年,后突厥军队入侵今天的河北定县、山西灵丘、朔州地区。武则天派名将程务挺稳定北方边境。

然而,随着程务挺因裴炎一案被武则天冤杀,北方边境的形势再度恶化,后突厥几乎拿下了原先东突厥汗国占领的绝大部分漠北地区。

此后,在整个武则天时期,后突厥汗国先投降唐朝,又反叛唐朝,后突厥汗国第二次反叛后,武则天先后派名臣狄仁杰、相王李旦等人带兵平叛,但狄仁杰和李旦的平叛没有太明显的战果。直至唐玄宗时期,后突厥才国运中衰。

公元696年,契丹在李尽忠、孙万斩等人的领导下起兵反唐,李尽忠自称为无上可汗,占领营州,武则天派出17万大军前去平叛,在唐军平定叛乱的战斗中,后突厥和渤海国也相继卷入营州之乱。


唐军和后突厥、渤海国的军队,营州契丹叛军爆发了登州之战、马都山之战、唐新罗与渤海之战、三藩之战、四藩之战等多场战斗,东北地区局势长期无法平静,人民流离失所。

当然造成领土缩减的局面,归根结底主要还是以下几点:

武后当政后,为了维护自己皇帝的合法化,朝廷内部的争斗不断,在封建王朝时期,男尊女卑,这是纲常,一个女人却是越过男人登基称帝,在当时的社会是根本不容许的,于是为了让自己称帝的更加合法化,武后在民间大肆建造神庙,修建万象神宫,还命江湖术士编造了“河图洛书”。

朝廷内,大批李唐旧臣被杀害,一些出色的将领也被奸人害死,因此也是造成了军队中无将可用的局面,面对周边势力的进攻,最后都是选择妥协,由此领土才大量损失。

武则天对少数民族的压榨

为了稳定国内的统治的稳定,武后党政的时候,对待少数民族并没有像太宗时期那么友善,而是大力压榨,比较典型的就是契丹族的发生叛变,当时契丹族遭遇了严重的饥荒,原本朝

廷是要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安抚百姓。

时任营州都督的赵文翙却是对百姓不管不问,还看不起契丹族的酋长,把他当作奴才看待,这下彻底引起了契丹族的不满,契丹族因此发生叛乱,最后因为突厥的帮忙,这场持续一年时间的叛乱才最终平定下来,但是突厥也是就此向朝廷索取大量土地人口以及钱财,为了边境稳定,朝廷也是答应了突厥的要求。

府兵制的没落,士兵战斗力不足

府兵制的特点是,农民在没有战事的时候,可以安心种田,等到了有战乱的时候,就要参加战斗,而这种军事制度,到了唐高宗的时候,由于农民的土地被地主大肆的兼并,导致了农民没有土地可以耕种的局面,农民开始四散逃亡,最后战事来临时,自然时无兵可以征用了。


武后当政末期,由于军事力量的不足,设立的安北都护府也是脱离了朝廷的管辖,然后突厥国的复国,更是失去了整个漠北地区的控制权,朝廷由此转为防御为主的战略方式,武后当政的时期,虽然整个唐朝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兵力以及朝廷内部的问题,导致了唐朝失去了大量的领土。

武则天在用人方面不看能力怎么样,只用和自己关系亲近的人也导致了很多贤臣大德被贬入狱

精力都用在打压反对派上,压制武将 治国一般 军事方面更是弱得没边儿,执政时期年号换的最多,做点提升国力的事情不好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契丹   淮阴   时期   大唐   扬州   叛军   突厥   叛乱   朝廷   唐朝   敬业   国土   辉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