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旁骛,专注一点,看蒋凡如何践行成功“一万小时”定律

世界著名杂志《纽约客》的撰稿人麦尔坎·葛拉威尔曾在其出版的畅销书《异数》中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成功学定律——“一万小时定律”。根据这个“定律”,他认为“人们眼中的天才,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一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而阿里蒋凡,正是“一万小时”定律的实践者。

很小的时候,蒋凡就展现出了自己对于计算机算法的热爱和天赋。高中的时候,他曾经参加全国信息学奥赛并名列前茅,之后保送进入复旦大学计算机系。2006年,蒋凡从复旦大学毕业后,加入了谷歌中国。在谷歌中国期间,蒋凡更是全身心投入了谷歌众多项目的开发,包括谷歌地图、搜索、内容广告等,这段经历让蒋凡在计算机方面的技术功底更进一步。

再后来,到了2010年,李开复成立了创新工场,致力于孵化中国第一批有潜力的互联网项目,蒋凡的友盟便是其中之一。友盟这个项目在名气上虽然比不上当时的豌豆荚等创新工场中的明星项目,但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友盟在技术能力上一点也不弱,这也使得最终友盟被阿里巴巴以8000万美元价格收购,蒋凡也借此机会进入了阿里。

进入阿里后,厚积薄发的蒋凡充分发挥出了自己在计算机算法领域的雄厚实力,开始尝试将大数据推荐算法与移动电商进行结合。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手机淘宝一改过往传统电商的货架式陈列+搜索模式,转而开启了千人千面、智能个性化推荐的新时代。数年间,蒋凡和他的手机淘宝团队上线了微淘、淘宝头条、猜你喜欢等一系列产品并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一致认可。蒋凡在手机淘宝上一次次推陈出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很快就将手机淘宝的DAU从2014年的3000万做到6000万,再到2015年9月的1.1亿,让手机淘宝一跃成为中国三大超级app之一,而蒋凡自己,也由此获得了“阿里流量王”的美誉,并成为了天猫和淘宝的双料“掌门人”。

从求学到工作,从友盟到阿里,蒋凡对计算机算法的热爱始终如一,其付出的努力也远超1万小时。正是有了这样的积累,才成就了今日的蒋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定律   复旦大学   小时   心无旁骛   阿里   工场   淘宝   算法   专注   计算机   项目   手机   蒋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