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成都初访费周折,草堂拜圣无波澜

人来到这个世上,应该尽量多地欣赏、体验、品尝、感悟,然后分享美,传递爱,留下思考或启示……为此,笔者利用各种机会,走了很多路,赏了很多景,陆续分享给朋友们,让大家与我一起回顾旅途的愉悦或感动,乃至点点滴滴——


第一次去成都印象很深,主要原因是行程的延误。

那天事不凑巧,送机的车没事先安排好,出发时就有些仓促,偏巧又在北四环遭遇堵车……

到达机场后,跑步前去办理登机手续,但服务小姐无奈地摇头:“你晚到了三分钟!”

三分钟,误机,就像曾经写过的小说一样,沮丧和不安一下子袭上心头。

没办法,只得签转下一班飞机。好在去成都的航班比较多,两小时后就有一班,赶紧签了,办理了手续。

拿到登机牌,过了安检,独自坐在候机厅里,沮丧之情还是笼罩在心头。不由又想起曾经写过的那篇小说,因为偶然的错过,引起了人生的许多变故,这次误机,也是许多的阴差阳错所致,会不会像小说里写的一样,有进一步的发展呢?心里惴惴的,但事情总要办,飞机总要乘,只好不去想许多了。

接着还有不顺。登机后,飞机迟迟不起飞,被告知机场正在施行航空管制。乘客们开始怨声载道,我什么也没有说,因为我已经在一天里经历了太多,对此已视若无睹了。

在飞机上等了一个多小时,飞机才终于起飞了。

对于成都,很多朋友都多次介绍过,城市美丽、恬适、休闲、宜居,有机会亲近一番,绝对不会失望。朋友们给我制造了悬念,踏上成都的土地时便有种亲近之感。

翻看成都的资料,看到了成都悠久的历史。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得名成都。汉朝时,因织锦业发达专设锦官管理,有“锦官城”之称;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成都还是中国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先后荣获过“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台商“极力推荐”城市、“十大中国大陆最佳商务城市”、“中国城市综合实力十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一路西行,飞机追赶着残阳,穿越了霞光和黑暗,向成都靠近。

由于一天的不顺,心里一直郁郁寡欢,也无心欣赏窗外的美景,总盼尽快到达。同座的旅客在聊成都,似乎说是快到了,便随意问:“真的快到了吗?”

那位乘客笑了笑:“你听听窗外,是不是有麻将声,应该是快到了。”

一句幽默引得大家开怀大笑,一天的愁云似乎顿消。


到成都后,去著名的狮子楼吃了火锅,享受了一下成都的美味。

入住酒店后,又散步逛了天府广场,享受了一次独特的视听盛宴。

天府广场华灯璀璨,人流如潮,金色的太阳神鸟熠熠生辉,高高矗立的巨龙出水欲飞,会唱歌的喷泉和着歌声妖娆起舞,会跑路的地纹灯你追我赶……

广场整体是一个椭圆的太极图,东广场为下沉式广场,西广场为喷泉景观。进入广场后,首先看到的将是位于广场东西两侧的太极鱼眼雕塑,作为广场上最主要的景观,这两个鱼眼分别为两个巨大的喷泉,喷泉喷涌时,巨大的圆形托盘将把喷洒出的水景幻化成芙蓉花开的水雾景观。同时,在鱼眼的柱体上,分别将有一条金色的巨龙盘旋,分别象征中华民族文化的两大主体文化———黄河文化龙和长江文化龙。在广场东侧的下沉广场周边,是一个根据黄龙景观制作而成的云形水瀑,在下沉广场墙体上,还有一个80米长巨大的喷涂雕塑,把巴山蜀水的山川名胜、雄险俊秀的气势一一展现出来。

天府广场音乐喷泉

天府广场下沉式结构

广场的北端,有左右两排融声光电为一体的音乐喷泉。和着音乐的节拍,喷头把水甩出几种造型,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尤其是两端的水柱向中间一斜,融成了五米多高的水桥,水桥散时水雾涌向观光的人群,不仅给人视觉和听觉的享受,还必须与其互动往后退缩,不自觉地发出兴奋和喜悦的尖叫声。

广场南边的左右两侧,分别有乌木雕刻而成的《天府广场记》和《成都赋》两块立牌;广场四周分别有12根高15米,由青铜等多种金属制成的文化柱。

广场的中央,是一个呈圆柱形的、全身金色的太阳神鸟雕塑,这是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是追求光明、理想、和谐、生机勃勃的时代精神的象征。居于正中太阳神鸟与广场东西两侧和谐太极图中阴阳鱼眼相互协调,构建出一幅源头活水相涌的太极图案,寓意天地人的自然和谐。“太阳神鸟”散发出七彩光芒,每过几分钟还涌出一阵烟雾,让人有种身临仙境的感觉。


成都有杜甫草堂,应该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之一。因此,即使是忙里偷闲,也要去拜访一番。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是个富有诗情画意和竹林风光的名园。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入蜀,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其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即居草堂之作。

进了草堂门,迎面是“听秋轩”,大概要到秋天里才能听到杜甫诗中的秋风韵味,便没有进去,而是直接左拐,信马由缰地往前走。

首先进入视野的是唐代遗址陈列馆。据介绍,2001年底,在草堂内发掘出大面积的唐代生活遗址和一批唐代文物,便修建了该馆。这里存放着很多文物,极大地丰富了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印证了杜甫当年对居住环境及生活情景的描写,增加了杜甫草堂的历史厚重感。

陈列馆前不远,便是杜甫的“茅屋故居”。这是一处典型的川西民居,进了柴门,有一个院落,对面便是茅草盖顶的茅屋,与杜甫诗中所写非常吻合。故居周围,绿树掩映,翠竹挺拔,一派秀丽的田园风光,营造出浓厚的诗意氛围。

茅屋故居

茅屋故居

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正中是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像,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

工部祠内供奉有杜甫画像,并有都曾经寓居蜀地诗人陆游、黄庭坚陪祀。

工部祠后,还有一处 “草堂”影壁,由碎瓷镶嵌,红墙夹道,修竹掩映,显得古雅别致。

“大雅堂”内,陈列着迄今为止国内最大面积(64平方米)的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和12尊历代著名诗人雕塑,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馆内的基本陈列《诗圣著千秋》,荣获了第五届“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最佳创意奖。采用现代的陈列手段和鲜明而形象的陈列语言,展示了杜甫诗歌的辉煌成就,表现了杜甫思想的深远影响。

万佛楼矗立于草堂东面楠木林中,它复原了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东有崇丽阁,西有万佛楼”之风貌,凭栏远眺,美景尽收眼底……

杜甫草堂是非常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真是一处难得的文化圣地。

杜甫草堂内

杜甫草堂内留影

因时间关系,我走马观花,在草堂里转了一圈,便匆匆离开。草堂里似乎充溢的浓浓诗情,但我却没有太多感觉,没能激起太多情感波澜,也没有悟到作诗为文的妙处。看来,此处需再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草堂   成都   太阳神   茅屋   杜甫   周折   故居   喷泉   天府   波澜   广场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