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安澜》:唱响新时代黄河赞歌-中国纪录片大会特别节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保护母亲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为了更好挖掘新时代黄河价值、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描绘新时代黄河高质量发展图景,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指导策划下,北京广播电视台组建了精锐力量迅速投入到策划拍摄工作中,历时三年,以青春激昂的创作态度,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完成了300分钟6集大型纪录片《黄河安澜》。

该片不仅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迎接党的二十大重点纪录片作品,还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三周年之际隆重播出,为庆祝二十大献礼,让无数观众为之震撼、动容。

记录新时代·北京推荐,大家好,我是首都纪录片推广人,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嘉佳,今天,我为大家推荐的纪录片是《黄河安澜》。

黄河的名字世人皆知。但人们的认知却远远赶不上它的更新速度。想要了解今天的黄河,就不要错过纪录片《黄河安澜》。

北京广播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黄河安澜》,以 300 分钟的磅礴影像,从地理、文明、生态、经济、艺术等角度立体呈现波澜壮阔的一段黄河史,在荧屏上打造一本影像版的“黄河之书”。

首都纪录片推广人——

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嘉佳

新时代的黄河安澜有全新意义!

自古以来,黄河从不缺少中华民族关注的目光。从远古傍水而居的先民,到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从新中国的开国领袖,到新时代共和国的领导人, 习近平:近年来,我走遍了黄河上中下游九省区,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 整个中华民族诞生成长的历程中,人们无不敬仰黄河的哺育与抚养,直面其灾患与历练,追求期安然和和谐。黄河故事,使我们民族发展历史中永不褪色的主题,它历久弥新,召唤着我们永不疲倦的探索脚步。

“黄河宁,天下平”,黄河与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关系如此紧密,中国人奋进不息地追寻着大河安澜的千年梦想,直到今天得以真正实现。可对于纪录片《黄河安澜》总导演韩斗斗来说,新时期的黄河安澜有着全新意义!

《黄河安澜》总导演韩斗斗:我们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保证了黄河的70年安澜,所以《黄河安澜》这个名字,也就体现了现在的这种状态,而且一定是要继续保证它的安澜的。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黄河的治理和保护,我们已经上升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要反哺我们的母亲河。我们最后还是以主题来结构片子,现在我们想做六集,第一集就是《文明和文化》,第二集是讲《安全》,第三集讲《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第四集讲《生态建设》,第五集是《高质量发展》,第六集里表现《幸福河》,综合性地对前几集有一个总结。其实记录片就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故事片。你把这些真实的事件给了解清楚,把它的故事点抓出来表现给观众,我觉得你的片子的魅力也就有了。

讲好中国故事,记录伟大时代,需要将宏大叙事与细节表达巧妙结合。千百年来,黄河如同一条血脉嵌入中华民族的肌体,她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要将这些宏大而深刻的内容表现出来,使整部纪录片达到合乎主题要求的思高度和文化深度,有赖于创作者的文化功底和艺术巧思。记录片中也展现了很多保护黄河、利用黄河的新举措。

在1998年12月,颁布实施一个办法,就是《黄河水流管理调度办法》,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水量实施统一调度,用这个办法缓解黄河日益断流的严峻形势。1999年3月1日,黄委发布了第一份调度指令,1999年3月11日十点钟,利津水文站记录下历史的一刻,断流的黄河水,开始恢复过流。从那一天到现在,黄河已经实现连续22年再未断流。2006年8月1日,我国第一部流域水量调度管理行政法规《黄河水量调度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国家层面第一次制定黄河治理开发专项法规,黄河水量调度从此进入依法调度新阶段,实现了由精心到精细的嬗变。

新举措、新法规,这是保证黄河安澜的宏观智慧。那在落实中会发生什么故事?为了挖掘小切口大叙事,主创人员真的是花费了很多心思。

《黄河安澜》制片人左博:说到了宁夏,总书记那会儿刚从宁夏走,给宁夏定义成是要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是不缺水的,它之前种水稻,这个和高质量发展其实是有悖的。水稻需要农药,有污染,所以水稻要减产,它就会发展其他的工业,宁东集团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他们有一个水权分配,每个单位有多少水,一年能用多少水,国家给它多少水是一个定额。宁东集团是后成立的,没有这么多水。怎么办,它就得花钱去买,买别人的水权。他们有一个高质量发展的路是什么呢?他们有一套净化的系统,把一套水可以循环的利用,最后接出来就相当于纯净水,然后还能造工业用的盐。

《黄河安澜》制片人:左博

从连年断流到河畅其流,黄河流域的水量调度管理在我国七大江河流域治理中首开先河,为大江大河的治理保护提供了生动的中国范例。然而,黄河水量不足,流域供需水的矛盾依然存在,如何科学调控?实现黄河水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依然考验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黄河人的智慧。

《黄河安澜》

用典型人物勾勒黄河儿女故事!

石光银,治沙造林事业的模范代表,40多年坚持与荒沙浅滩不屈抗争,创造治沙与致富相结合的新模式,为彻底改变毛乌素沙漠南缘沙进人退恶劣环境做出杰出贡献。

2021年6月29日上午10时,"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授予"七一勋章"的决定》,授予29名同志"七一勋章"。优秀共产党、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治沙英雄”石光银名列其中。早在颁授仪式之前,《黄河安澜》摄制组就拍摄了石光银治沙增绿的很多感人场景。

石光银,生长在黄河边的毛乌素沙地,祖祖辈辈沙进人退,似乎已经成了他们的宿命。

石光银:我们祖上四五辈吃了沙子亏,就那个地方,风沙吹的搬了九次家,逃难到这个地方上来的。8岁那年,跟我们庄的赵虎娃娃娃,后晌黑一些的时候,放羊着来了,一下那个风来了,黑的谁也看不见,所以叫连跑带刮我刮出30多里路,我父亲三天把我才找回来的。赵虎娃那个娃娃,活不见面,死不见尸,什么也没见,那个时间我都记得了。我说我长大跟沙子斗争到底,就有这个决心。 与浩瀚的沙漠对抗,人类的个体生命是渺小的。石光银带着百十个不愿在痛失家园的乡亲三战狼窝沙,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争。一战,种下的树苗被连续的11场大风刮得只剩下一成,人也只留下了12个。 二战只活了两成。 皮褪了,但石光银没有退,他到处去学技术,三站狼窝沙,乔木、荆条、麦草一起上。第三年,我们就学习这个地造法三战狼窝沙,这一次都成功了,成活了85%,沙漠在这群义无反顾的人们面前退缩了。40年,石光银等人造林25万亩。 树大了,人老了,这些在生命禁地铺展开的绿色,浇灌的是一代黄河儿女的青葱岁月,生命时光。

《黄河安澜》第四集导演王嫄朝:我们在就陕西省调研的时候,他们那边就推荐了一个叫石光银的老爷子,也是全国治沙英雄。他们给介绍也是很普通,都是那些劳模的那种介绍方式啊,干了什么,有什么丰功伟绩这种,但是深入到他的生活的时候,其实就是会发现他是自己一个人,已经真是70多岁了,奔80,然后他自己一个人有一个公司,但是就是很奇怪,为什么他儿子不去经营,为什么还是他?后来才知道,就是在这个他的一生中,就是他为了植树啊,为了治理沙漠啊,他首先是治少了票子,就是他把他家里所有积蓄基本上全部都用于这个治沙;然后治丢了房子,就是最后他治沙治了三次吧,有一片地叫狼窝沙,他治过三次都没有成功,然后他为了就是购买树苗,他就通过他不懈努力,他就要战胜这片沙漠,他最后把房子都卖了,然后猪牛羊家里什么都不剩,一贫如洗啊,然后这个就很感动我们。然后再有第三个就是他治死了儿子!这是怎么回事?就是说他的儿子在帮助他治理沙漠的过程中,常年从宁夏那边运来树苗,然后到榆林这边的那个定边去种植,然后常年这种跑车的过程中就太过劳累啊,因为他只有那一段时间可以种树,他说他在沙漠地区,你过了这段三四月份吧,你过了这段时间可能就不适合于种植了,所以就是就在那个常年这种过劳,就是出了车祸,然后去世了,就是就这个三个一,我觉得就真的是很打动人,然后也能扎到人的心里。 而且也很有幸啊,就是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也跨越了他被评为七一勋章获得者的这个阶段。

《黄河安澜》第四集导演王嫄朝

现在,这里的治沙模式已经成为了全球智慧,这里有世界第一的人工防护林、黄河流域最大的沙漠种质资源库、最具独创性的治沙方案、最有可操作性的工程技术和最严格的法治措施。在这里,更在用因地制宜、以水定律、永续管理三步走这个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最新治沙理念,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了希望。当前,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炎黄人民群众追求青山碧水、蓝天净土的愿望。更加强烈。

小到一颗草籽,一粒沙子,纪录片《黄河安澜》的主创团队趴在地上找细节;大到青海的光伏电站、国家文化公园,主创团队在白云之上俯瞰。凭借扎实的脚力、敏锐的眼力、充沛的脑力、强劲的笔力,这群北京广播电视台的电视人,见证着“人不负青山,青山不负人”理念的实践。

作为一名北京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创作团队,他们每个人时刻自我勉励:今天我们所记录的真实影像在未来就是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我们应当自觉担负起记录伟大时代的光荣使命,为国家留史、为民族留记、为人民立传,真实记录昂扬奋进的中国面孔、真实展示立体生动的黄河故事。

拍摄过程曾惊险不断!

万里黄河,干流支流,纪录片《黄河安澜》的主创人员从头捋到尾。三年来,主创团队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反复冲击,前后五次深入三江源,万里跋涉东营黄河入海口,走遍黄河流域九省(区),调研行程达几万公里。第四集《重现盎然》的分集导演王嫄朝永远忘不了那次冒着余震住宾馆的难忘场景。

《黄河安澜》第四集导演王嫄朝:我觉得最惊险的一次是地震, 2021年的五月份,应该是马多有过一次地震啊,在那个之前我们正好是刚拍完三江源的播种啊,就是三江源第一线啊,等于那边一直在救援,抗震救援, 本来就是当地政府考虑到说,我们的安全,是想让我们住在帐篷里啊, 但是那会儿就是因为高原的气候,冷暖变化很快的,昼夜温差也特别大,而且稍微有一点的感冒或者什么, 就你可能直接会造成肺水肿,然后就会影响生命安全。所以最后权衡之下,当地人就是还把我们安排在了就是之前住过的宾馆里。但是那个宾馆当时就就真的,我们是裂着缝子住进去的,就整个每个那个裂着的口子啊,就真的可能都得有这么宽,就是墙上全部都这种裂痕,包括七八公分,对,反正我觉得两个手指头是能伸进去的,就三个手指也能伸进去, 我住进去的第一晚上,我都没敢脱衣服睡觉,我怕我怕我可能随时就直接需要就是应急逃跑。之后就是包括你可能在那待着的时候,你还能感觉到无时无刻都是这种晃的状态,就真的是余震不断。

《黄河安澜》的主创团队是一支坚强的队伍,面对地震、面对高原、面对风沙、面对暴雨、面对一切困难,他们都可以坦然面对,因为他们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2022年9 月 13 日到18日,纪录片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三周年之际隆重推出,获得观众与网友实力点赞。18 个话题词冲上微博热搜同城榜,话题阅读量共计 5300 万次,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北京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中心主任,纪录片《黄河安澜》监制严崴也对纪录片的播出深有感触!

科教频道中心主任严崴:大型纪录片黄河岸澜的推出,是在我们全力迎接党的20大胜利召开之际推出的一部精品力作。今天能够实现黄河安澜这样一个伟大的目标,70多年没有决口,也没有泛滥,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这样坚强的领导,正是在党的领导下,这样的治黄,黄河安澜才从梦想变成了现实,所以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刻,我觉得这个片子本身也赋予它一个重要的意义。

科教频道中心主任严崴

请关注北京广播电视台出品六集纪录片《黄河安澜》。大河汤汤,日月轮转。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进入了新时代,正在不断展现出新的气象、新的作为。

欢迎大家在下列时间段收听

《中国纪录片大会》特别节目!

新闻广播:《北京的声音》

(5:00-5:30首播,19:30-20:00重播);

交通广播:《徐徐道来话北京》

(6:00-6:30);

体育广播:

11:00-11:30、14:00-14:30

(12月14日-12月16日集中播出);

故事广播:《听听讲书》重播时段

(16:00-16:30);

文艺广播:20:00-20:30;

城市广播:13:30-14:00。

收听“中国纪录片大会”特别节目完整音频。

出品

中国纪录片大会组委会

北京国际设计周有限公司

北京广播电视台

总策划:李秀磊

总统筹:张丽

总协调:刘莹

总撰稿:张世强

统筹协调:张新颖、刘威海、殷欧阳、张然、李玉婷

主持人:张楠

纪录片推广:嘉佳

栏目曲、宣传带录音:郭兆龙 唐甜甜

栏目曲、宣传带制作叶思成

节目编辑:乐乐 冬梅 老白

节目制作:尹丽 丁立

鸣谢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北京市东城区委宣传部

《京之轴》主创团队

《一路百年》主创团队

《黄河安澜》主创团队

《紫禁城》主创团队

《百年巨匠》主创团队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权利人通过后台留言及时告知,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安澜   黄河   纪录片   黄河流域   中国   大河   青山   狼窝   赞歌   特别节目   宁夏   水量   北京   沙漠   团队   大会   故事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