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在,我才敢生娃 :有一种爱,叫姥姥带娃

前几天,朋友家孩子发烧了,朋友急得跟被火烤似的:


这早上走的时候还好好的孩子,下午怎么就烧到了39度?


虽说现在疫情已经好转,但孩子一发烧,她还是不由自主地害怕。


急急请了假,结果到家一看,她更火大了。


原来姥姥给娃压了厚厚的被子,小丫头脸蛋憋得通红。


她气不打一出来,就冲她嚷:


“你怎么给孩子盖这么多?你到底是来帮我的还是给我添乱的?”



说着,她一边掀了被子,一边给孩子穿了衣服去医院。


妈妈有点慌张,手忙脚乱地帮她收拾东西:


“我跟你一块儿去吧?”


“不用了,你去了我还得照顾你。”


她想都没想,抛出这句就走了。


可火急火燎地刚赶到医院,她才发现孩子的水杯、就诊卡都没带。


正当她懊恼的时候,妈妈打来了电话,说是看见她落下的东西,正往医院赶,让她别着急。


好不容易挂上诊,查验下来,说是普通感冒,她才终于放下心来。


一低头,却看见妈妈穿着拖鞋就出来了。



她突然想起,小时候有一年冬天,她半夜发烧,爸爸出差不在家,结果妈妈愣是抱着她走到了医院。


也因为着急,穿着拖鞋就跑了出来,整个脚都快冻僵了。


她鼻头一酸,眼泪就流下来了。


最近因为工作忙碌,没少埋怨妈妈,可妈妈心里惦记的却都是她……


自从她产后复工,大半年来几乎都是妈妈一个人在帮忙带娃,白天陪晚上哄,她早就习以为常。


每天中午有妈妈备的午饭,有菜有肉还都是早上现做的,既营养又美味;


年后疫情爆发,多少职场妈妈一边带娃一边干活儿,而她也因为有妈妈帮忙,压力减轻不少。


是啊,妈妈好像从来不会和我们计较,多干一点是一点儿,停不下来的手,操不完的心。



有人说:"因为有我妈在,我才敢生娃,这话一点儿也不假。"


最心疼我们的妈妈


之前看过一张图片,忍不住就流泪了。


妈妈把热乎乎的饭菜喂到小女儿嘴里,而一旁,妈妈的妈妈却也赶紧把热乎乎的饭菜喂进自己女儿的嘴里。



年轻妈妈的眼里,都是天真可爱的小女儿,而妈妈的妈妈眼里,却也只看着自己的女儿。


或许,这世上最担心妈妈吃凉饭、饿肚子的人,就是姥姥了吧。


之前,曾有人采访过帮忙带娃的姥姥,年纪一大把了,为什么还愿意背井离乡,来帮孩子带娃?


结果姥姥们的回答,让人心里暖哭了。


“心疼姑娘呗!”


虽然颈椎也疼,腰也疼,但就是想给姑娘减轻点负担。


一边唠叨着,却一边又忍不住爱着,幸福着......


你看她们,满心满眼里都是对姑娘的疼爱。


姥姥出手给钱,不是因为她有多富裕,只是因为她想女儿经济宽裕些;


姥姥带孩子,更不是因为她有多闲,而只是因为她心疼女儿。



为我们托底的妈妈


有调查数据显示:


在我国2岁半以下的儿童中,主要由祖辈照顾的比例达到60%~70%,3岁以上占40%,老人成为带孩子的“主力军”。


他们本应该在家安享晚年,但如今却离开故土;


他们操着不同的口音,支撑起一个家庭大后方的安定;


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但有一个共同的称呼:“老漂族”


因为体谅子女深深的无奈,所以就替孩子们扛起了这些负重的岁月。


三年前,我从全职妈妈转向职场妈妈,找到了一份喜欢的工作,可麻烦的是,这份工作地点在上海。


这就意味着,要么我放弃工作,要么抛下孩子。


正当我两难的时候,妈妈跟我打电话,说她愿意跟我去上海,帮我带娃。


而真正开始了上海的老漂生活之后,妈妈遇到的困难远比我想的多。



有一次我早下班回到家,看到家里没人,没一会儿就听见妈妈正带着小家伙爬楼呢。


因为背着一个大书包,装满了水果、蔬菜,她有点佝偻着身子。


明明已经很沉重了,可她还是提着精气神儿,一手拎着儿子的滑板车,一手紧紧地领着小家伙。


我赶紧接过背包,才知道妈妈上下楼不方便,所以去一次超市,就要买够两三天的食材。


我说以后我买菜,结果妈妈连忙摆手拒绝了:“你不会买。”


我知道,她明明是心疼我工作忙,就尽可能地揽去了大多数的后勤工作。


她常常特别“节省”,买菜回来的塑料袋都要收起来装垃圾;


她常常特别“健忘”,水果不硬塞到她手里她总想不起来吃;


她还常常特别“客气”,塞给她的钱最后都被原封不动的放回到抽屉里。


就是这样的妈妈呀,那个一边嫌弃我们却又忍不住关心我们的妈妈。


那个一边为我们劳累却甘之如饴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每次想起那段日子,我都觉得因为有她在,我才特别安心。



母爱是一场轮回


前不久看过一个视频。


故事的开始,是女儿对着镜子正在歪七扭八的涂抹妈妈的口红。


小女孩天真的样子,像极了我们小时候,偷偷擦上妈妈的化妆品,穿上妈妈的高跟鞋,梦想着和妈妈一样美丽。



无奈,妈妈只得带女儿去洗脸,女儿却极不情愿的把头扭开。


就像我们小时候,也最不喜欢被洗脸一样。



收拾好之后,妈妈带着女儿来到菜市场,平时不喜欢吃糖饼的女儿却坚持要买糖饼。



妈妈没在意,停在了一家酱菜店门口,可也就尝口酱菜的功夫,女儿却跑丢了。


慌乱的妈妈立刻紧张起来,在菜市场焦急的边跑边喊,拿着手机里的照片见人就问。



终于,在糖饼铺旁边,她找到了女儿。


而此时女儿蹲在墙角,手里紧握着一个糖饼。


妈妈着急极了,这时候,小女儿却说:“你不是喜欢糖饼吗?”



看到这里,我以为这是个小女孩爱妈妈的故事,但马上,我发现自己想错了。


说出这话的,不是妈妈的小女儿,而是妈妈的妈妈:“你不是喜欢糖饼吗?我想你明天上学的时候可以带这个去。”



原来,最开始的那个抹口红、又不想洗脸的并不是什么小女孩,而是一位患了“阿尔兹海默症”的老母亲。


她行为退化、记忆模糊,常常幼稚的像个小孩子。



可她唯一记得的事,就是女儿喜欢吃糖饼,可以带着去上学。


然而实际上,女儿早就过了上学的年纪了。


即便已经忘了全世界,可她永远忘不了自己的女儿,那个她一辈子都捧在心尖里的女儿。


这就是我们的妈妈呀!


小时候,她曾是我们的全世界;如今,我们却成了她的全世界。


即便母爱是一场分离,可她们还总会在我们身后默默地看着我们,支持我们。


我们越长越大,开始奔向更远的世界,等我们想起,再回头时,却发现,妈妈的腰弯了,头发也白了。



可我们总是羞于表答,羞于抱抱我们的妈妈,对她说一声:


“妈妈,我爱你!”


如果可以,请一定要再抱抱她呀,就像小时候她紧紧地抱着我们一样。


谢谢你,我的妈妈!你是这世上最好的妈妈!



这就是妈妈,比起爱我们的孩子,她们更心疼我们。


哪怕自己不是我们心目中那个最重要的人,她们也无怨无悔。


不论是姥姥还是奶奶帮我们带孩子,这都不是他们的责任。


如果她们有哪里做得不合适,请多给她们一点时间,一点耐心,一点温柔。


看完文章记得和身边帮我们带孩子的婆婆和妈妈说一声:


“谢谢你,谢谢你用自己成全了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姥姥   酱菜   心疼   小时候   女儿   妈妈   孩子   医院   喜欢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