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哈尔滨50年代

转发了

五十年代.江畔餐厅


江畔餐厅,原为一个火车站舍,是中东铁路的第一个火车站,叫松花江站,也称埠头站,以货运为主。当时修建中东铁路的建材,多经水路到“小九站“码头,然后运送到香坊、铁路大桥、铁路大厂等地方。


1938年起建设了江畔公园,当时称“江沿公园”,1953年后改名斯大林公园,也拆除了铺设在江畔的铁轨。

一直到五七年特大洪水之后,才修成现在的样子,还加修了永久性江堤。


如今“埠头站”的原址上,仅留下了江畔餐厅和公园餐厅两处,是一类历史建筑。


哈尔滨秋林公司

哈尔滨秋林公司,始建于1900年,先后由日本商人、英国汇丰银行、前苏联政府经营,1953年10月有偿移交我国接管,对秋林公司进行了扩建改造。秋林公司刚开业,就成为哈尔滨的标志性景观。五十年代,秋林公司还是二层,楼里有着不同凡响的商业气派。店员在付货处长长的柜台前将打好包装的商品交付客人。那些漂亮的女营业员,统一穿着深蓝色的制服,雪白的带着精致镂空绣花的衣领翻在外面,格外漂亮。往事如烟,老秋林始终是哈尔滨人萦绕在心头的眷恋,是挥之不去的情怀。如今在满大街电烤的大列巴、软踏踏的塞克、走味儿的红肠和勾兑的格瓦斯(俄式面包干发酵饮料)面前,我们还是怀念秋林食品特有的芳香。时至今日,典雅的秋林公司仍令行人驻足流连。


兆麟公园


兆麟公园是哈尔滨最早的公园,它的历史几乎与哈尔滨这座城市同龄,却保存的最为完好,在哈尔滨人心中具有极为特殊的地位。

始建于1906年,最早称“董事会公园”,即专供董事会权贵们公事或游玩休息的优雅场所,平民不得进入。

中国政府成立了哈尔滨特别市,于是公园便被改名为“特别市公园”。

哈尔滨光复后,人民当家做主,改称道里公园。

兆麟公园古树名木繁多,植物资源丰富,是市中心难得的一片绿肺。


兆麟公园的冰灯游园会始于1963年,当时园林公园利用简单的模具制作了上千盏冰灯和冰花,在元宵节的时候在兆麟公园展出。

顿时轰动全城,一时间哈尔滨万人空巷争相围观。尽管当时冰灯的造型简单,品种单一,但还是给刚刚经历了三年灾害的百姓以极大的鼓舞,也是中国首次大规模有组织的冰灯游园会。

岁月如风般轻轻而逝,公园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许多变迁和改革,很多旧址已经消失,但是那块属于老哈尔滨人童年的回忆依然保存着……


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是哈尔滨一张珍贵而经典的名片,为世人所瞩目。作为亚洲最长的步行街,其欧式建筑和特有的文化底蕴以及沿街的时尚前卫,别有一番味道。无数人慕名而来,感受这温馨浪漫的气氛。当局考虑到黄土砂石路与街洋楼似不协调,决定铺设一条与商街相适应的街道。1924年,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的筑路设计方案被择优采纳。于是中国大街采用方石开始铺装。从此把一条一千多米长街,带入诗情画境之中。当时一块方石的价格就值一个银元,一个银元够穷人吃一个月的。整条街粗算用石87万块,几百米的中国大街可谓金子铺成的路。当一双双足印掠过,看着它们的裂痕、看着它们日渐光滑的面容,你会穿越历史,听到当年的马车叮当……对于哈尔滨人来说,百年沧桑的中央大街不仅意味着繁华,更是一种浪漫的情结。

哈一百


哈尔滨市第一百货商店,原名哈尔滨丸商百货店,起初是日本人开办的。

那时候叫“松花江百货第一商场”。解放后,哈一百始建于1947年,是新中国“全国国有百货第一店”。1952年改为“哈尔滨市第一百货商店”。1990年5月23日停业搬迁。

70多年来,哈一百为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商业繁荣、市民购物和平抑物价做出了突出贡献,曾受到国务院通令嘉奖。


1958年,哈尔滨的圣母报喜教堂


教堂1941年落成,1970年拆毁。拜占庭式俄罗斯东正教圣母报喜教堂,可容1200人做礼拜,气势恢宏,建筑精美,被称为远东地区最宏伟、最壮观的教堂。如果没有被拆毁,那么它肯定是哈尔滨地标建筑,而不是索菲亚教堂

哈尔滨喇嘛台(圣.尼古拉教堂)


在哈尔滨数不清的建筑中,有一座给哈尔滨人印象颇深~圣尼古拉大教堂。

俗称喇嘛台的圣.尼古拉教堂,以其精确的比例,错落的形体,精美的装饰优雅的造型,昭示其神圣的特质。那时候的哈尔滨,每当夜星期天,喇嘛台钟楼徐缓、沉稳的钟声敲响,方圆几里可闻。圣.尼古拉大教堂是整个东亚地区东正教的枢纽教堂,是远东地区东正教大牧首(相当于天主教的红衣主教)的座堂,在东正教徒中具有崇高的地位。相比之下,比它更高大的索菲亚教堂只是个军队的“随军教堂”,所以在宗教地位上无法与圣尼古拉大教堂相比。


哈尔滨火车站


作为哈尔滨的门户,哈尔滨火车站曾经代表哈尔滨迎送过众多的异乡宾客,每个初来哈尔滨的人都会对它留有深刻的印象。


哈尔滨站是1903年7月正式定名。站舍由俄国人设计,于1905年启用,1926年又进行了扩建。

哈尔滨火车站成为当时哈尔滨的城市标志性建筑,选址也是经过了细心的考虑,处道里区和南岗区的交界处,站前有宽阔的广场,对面与圣尼古拉教堂相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哈尔滨站的站舍满足不了需要。1960年3月8日,动用了炸药和坦克,拆除了老站舍。1904年建成的哈尔滨站荡然无存,只保留了广场上的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

而后哈尔滨火车站陆续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改造。2018年12月25日,哈尔滨站南站房投入使用,主站房至此已经完成重建。


哈尔滨儿童公园


1956年6月1日,伴随着中国第一条由少年儿童自己管理的儿童铁路和少年号儿童列车的正式通车,正式命名为哈尔滨市儿童公园。驰名中外的儿童铁路,围绕公园一周,全长2公里。





江畔公园



1938年拆除部分铁路后,始建江畔公园,俗称“江沿公园”。


1946年5月20日改称斯大林公园。1953年拆除铁路设施和雕塑(仅留底座),向南扩建30米,在草坪绿地之间,安置天鹅展翅、三少年、跳水等16组各种雕塑。

那时候的松花江畔,和风送爽,笑语欢声,把静静的松花江畔掀起了层层波澜。

江是清静的水,树是清新的绿。清净、幽雅。1957年,哈尔滨市人民战胜特大洪水,又将江堤加高、加宽。经1958年后不断规划改造,变成今天集园林、防汛、游览、休闲为一体,且遐迩闻名的沿江风景线。


50年代的中央大街、喇嘛台、江畔餐厅……有的还站立在那里,有的已经成为过去,它们都在静静诉说凝固的悠悠岁月…似乎所有过往的人,也都停在了岁月的那边,故事说也说不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哈尔滨   东正教   哈尔滨市   冰灯   江畔   教堂   火车站   大街   铁路   公园   年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