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迁都北京,是不是一招昏棋,有哪些意义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曾说过:

15世纪初的中国放弃了因长江之利而对航海开放的南京,却定鼎北京,背离了利用大海之便发展经济和扩大影响的方针,正是这时候,中国在争夺世界权杖的比赛中输了一局。

而让中国在“争夺世界权杖的比赛中输了一局”的皇帝,毫无疑问,说的就是明成祖朱棣。而我恰恰觉得,迁都北京、重修大运河这才是朱棣最伟大的历史功绩。

不只做南方人的皇帝

1360年,朱棣生于应天府,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市。如果说出生在长江以北、淮河流域的朱元璋的南北统属问题稍有争议,那么朱棣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那么他为何选择离开自己的“舒适圈”,迁都北京,转移大明王朝的中心呢?最重要的只有一点,他不只是南方人的皇帝,更是整个华夏的皇帝。

北宋时期,随着《澶渊之盟》的缔结,宋朝已经视燕云地区为“外国”,称当地民众为不同于“汉人”的“燕人”加以防范。而到了南宋时期,“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论调更甚,整个北方中原都被当成“外国”,辛弃疾这种南投的英杰一直受到打压而壮志未酬。

蒙元时期,推行“四等人政策”,华夏子民被分成“四等南人”与“三等汉人”,政策上加以区分对待。北方的“三等汉人”张弘范率军南下灭宋,还赋诗一首:“铁甲珊珊渡汉江,南蛮犹自不归降。”可见他也没有南方人当成自己人。

蒙元末期,朱元璋等人揭竿而起,从北宋末年开始算起,已经过了二百五十年的光阴,这二百五十年,早已没有血缘关系,几乎已经成为两个完全不同的民族。可以看到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本出同源,现在老死不相往来,为了利益大打出手。

相比之下,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地方就是能在一条绝路中杀出重围,有朱元璋、朱棣这样的有识之君主,能再次让分离的近三百年的民族,重新捏合在一起。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几代的皇帝完成了了不起的大一统,历经唐朝安史之乱后顷刻毁于一旦,而后经历了六百年的时间,又有哪位皇帝真正能完成这一伟业。

背后的经济因素

明朝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维护一个统一的王朝需要平衡。从宋朝开始,经济重心南移,定都在相对落后的地区,是那个时代唯一行之有效的转移经济方式。

利用税收,大明将南方财富不断运往北京,然后通过北京这个消费中心向外扩散,让北方人受益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老百姓吃穿不愁,自然不会惹什么乱子。想当年朱元璋在位的时候,江南士绅都敢搞什么“南北榜案”,后上台的领导如果不够强势,整个朝堂都会变成南方人。

最后再回到前文那个法国学家说的那个问题,确实大航海时代队开始于明朝时期,是人类迈向近代的一个重要因素,自然有人就会认为一个定都在南方的政权更容易在世界的浪潮中分得一杯羹。

但是北方的铁骑会更快的到来,从北到南几乎一马平川,可能是北方的少数民族,也可能和裹挟着少数民族的汉族,没有丝毫安全可言。

所以在我国古代的任何一个朝代,都不可能放弃大陆而且寻找一个缥缈的海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北京   大明   王朝   权杖   华夏   南方人   汉人   中国   皇帝   时期   意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