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代皇帝的读书趣事(二)

皇帝毕竟还小,好动顽皮是天性,挨训自然在所难免,但更多的是得表扬和称赞。

“有王虽小而元子哉!”(出自《尚书》,王虽然年纪小,但毕竟是天子啊)这是陈宝琛师傅常微笑着对溥仪赞叹的话。他笑的时候,眼睛在老光镜片后面眯成一道线,一只手慢慢捋着雪白而稀疏的胡子。

更叫溥仪感兴趣的是陈师傅的闲谈。溥仪年岁大些以后,差不多每天早晨,总要听他讲一些有关民国的新闻,像南北不和,督军火并,府院交恶,都是他的话题。说完这些,少不得再用另一种声调,回述一下“康乾盛世、同光中兴”(康乾盛世:从康熙、雍正到乾隆的130多年间,是清朝的鼎盛时期。同光中兴:从同治到光绪的30年间,国内基本稳定,经济基本恢复,并且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技术,出现了清朝后期少有的中兴气象),勉励溥仪要卧薪尝胆,发愤图强。

朱益藩师傅是光绪年间的翰林,做过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总监督(校长)。教书的时候不大说闲话,但总有些精神不振的样子,后来才知道他爱打牌,一打一个通夜,所以睡眠有点不足。

梁鼎芬师傅18岁中举,21岁点翰林。他很爱说话,有一个故事溥仪就听他说过好几遍。他在光绪死后,曾发誓要在光绪陵前结庐守陵,以终晚年。故事就发生在他守陵的时候。有一天夜里,他在灯下读着史书,忽然院子里跳下一个彪形大汉,手持一把雪亮的匕首,闯进屋里。他面不改色地问道:“壮士何来?可是要取梁某的首级?”那位不速之客被他感动了,下不得手。他放下书,慨然引颈道:“我梁某能死于先帝陵前,于愿足矣!”那人终于放下匕首,双膝跪倒,自称是袁世凯授命行刺的,劝他从速离去,免生不测。他泰然谢绝劝告,表示绝不怕死。这故事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但把溥仪感动得一塌糊涂倒是真的。

梁师傅平日最喜欢吃一些大油大肉的东西,加之食量又大,所以时常拉稀跑肚,有一次竟把学堂搞得臭不可闻。朱益藩师傅因此还作了一首宝塔诗戏弄他:

节士

吃鱼翅

一箸两匙

吃饱就拉屎

端便盆无停止

臭气熏人皆笑之

关于学业成绩,虽然毓庆宫里没有考试,但是溥仪十二岁那年,在一件分辨“忠奸”的实践上,让师傅们大为满意。

庆亲王奕劻一生碌碌无为,还贪污受贿,名声极差。他去世后,他家来人给溥仪递遗折,请求谥法。内务府把拟好的字眼给溥仪送来了。按例溥仪是要和师傅们商量的,但那两天溥仪患感冒,没有上课,师傅不在跟前,溥仪只好自己拿主意。溥仪把内务府送来的谥法看了一遍,很不满意,就扔到一边,另写了几个坏字眼,如荒谬的“谬”,丑恶的“丑”,以及幽王的“幽”,厉王的“厉”,作为恶谥,叫内务府拿去。

过了一阵,溥仪的父亲来了,结结巴巴地说:
“皇上还还是看在宗宗室的分上,另另赐个…”
“那怎么行?”溥仪理直气壮地说,“奕劻受袁世凯的钱,劝太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断送在奕劻手里,怎么可以给个美谥?只能是这个:丑!谬!”
“好,好好。”父亲连忙点头,拿出了一张另写好字的条子来,递给我:“那就就用这这个,‘献’字,这这个字有个犬旁,这这字不好……”
“不行!不行!”溥仪看出这是哄弄他,师傅们又不在跟前,这简直是欺负人了!溥仪又急又气,哭了起来:“犬字也不行!不行不行!……不给了!什么字眼也不给了!”
溥仪的父亲慌了手脚,脑后的花翎跳个不停:“别哭别哭,我找找找上书房去!”

第二天,溥仪到毓庆宫上课,告诉了陈宝琛,他乐得两只眼睛又眯成了一道缝,连声赞叹: “皇上跟王爷争的对,争的对!……有王虽小而元子哉!”
南书房翰林们最后拟了一个“密”字,溥仪以为这不是个好字眼,同意了。到后来从苏洵的《谥法考》上看到“追补前过曰密”时,想再改也来不及了。但是这次和父亲的争论,经师傅们的传播,竟在遗老中间称颂一时。梁鼎芬在侍讲日记里有这样一段文字:

宣统九年正月初七日,庆亲王奕劻死。初八日遗折上,内务府大臣拟旨谥曰“哲”,上不可。……初十日,召见世续、绍英、耆龄,谕曰:奕劻贪赃误国,得罪列祖列宗,我大清国二百余年之天下,一手坏之,不能予谥!已而谥之曰“密”。谥法考追补前过曰密。奕劻本有大罪,天下恨之。传闻上谕如此,凡为忠臣义士,靡不感泣曰:真英主也!


陈宝琛书法


朱益藩


朱益藩故居(江西萍乡市莲花县琴亭镇花塘村)


梁鼎芬像


梁鼎芬书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先帝   宣统   光绪   元子   末代   翰林   亲王   匕首   清朝   趣事   字眼   师傅   皇帝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