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管理员变身驻村第一书记 冯发亮用心用情服务一方百姓

2021年3月,中国电信防城港分公司党委开展驻村第一书记推选工作,面对家中上有老、下有小的现实情况,冯发亮刚开始也有些顾虑,但他还是第一时间报了名。

“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呢。”妻子看出了他的担忧,主动把照顾一家老小的责任扛在了肩上,平时需要照顾的父母也鼓励他放心去开展工作。家人的支持是坚强的后盾,冯发亮再无顾虑,接到分公司党委的委派通知后,就背起简单的行囊,一头扎进上思县南屏瑶族乡江坡村的乡村振兴事业中。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冯发亮刚到江坡村的时候,村里的集体经济收益主要以入股分红为主,收入单一、收益不高,缺乏联农带农、共同富裕的模式。经过调研之后,冯发亮结合江坡村的实际情况,决心因地制宜,走一条林下种植中药材的自主经营路,以此壮大村集体经济,拉动村民增收。

但是,自主经营项目推进并不顺利,村“两委”和他意见分歧很大。为了消除大家的顾虑,冯发亮耐心向村“两委”干部分析展望党中央国务院支持在防城港市建设国际医学试验区所带来的新机遇,还拉上村干部到老党员、村医李安东的药材种植基地实地考察、取经,统一思想。截至2022年年中,江坡村种植益智1200亩,带动了脱贫户28户112人增收。

八角是江坡村增收的主要产业,但由于进山道路陡峭难行,八角的采摘、销售受到严重制约。冯发亮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定要修路”他暗下决心。

冯发亮跑遍村里各家各户,动员群众捐款捐物、出工出力,同时争取得到分公司给予53万元资金支持。修路资金到位了,但是进山的路陡峭难行,要把修路建材运到山上困难重重。冯发亮与村里的年轻人用摩托车把水泥、砂石以“蚂蚁搬家”的方式搬上山。修路需要大量的水,他就组织村民从山沟一桶一桶往山上送。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一条20多公里的进山小道和一条12公里的运输轨道像一条银丝带,点缀在大山里。路修好了,八角可以当天摘当天卖,“支付宝到账5189元”,听到手机微信支付报音的盘大叔笑呵呵道:“冯书记修的这条路真好!”

2021年秋,江坡村实施八角林低产改造后迎来第一个丰收季,冯发亮抓住机会,动员村民加快低产林改造,2022年继续扩改800多亩,创下历史新高。

特色产业的发展,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村民们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修桥打井,为村民办实事

冯发亮在参加江坡屯生产小组会议上了解到,天涯桥是江坡、六细两个屯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每年雨季山洪暴发,天涯桥就成了一座漫水桥,群众的出行被完全阻断,影响群众往来和学生上下学,有时更会阻断治病救人的生命通道。

群众修桥心愿急切,修桥势在必行。冯发亮着手准备相关材料,争取得到乡政府的认可和帮助后,向县委、市委组织部提请报告,并通过多名党代表在防城港市第七届党员代表大会上提议案,自下而上传递民意,逐层寻求支持。2021年底,江坡村争取到修桥资金105万元。2022年3月初,天涯桥鸣炮开工,村民们欢欣鼓舞,纷纷围在开工现场见证开工典礼。看着如火如荼建设中的大桥,村民们向冯发亮竖起了大拇指:“以后就是海龙王来了也不怕喽!”

除了出行问题,困扰村民多年的饮水问题也提上了议事日程。2021年11月,平那屯盘大姐反映,村里用水都是引用的山泉水,原本村里修建有蓄水池,但年久失修,一到冬季干旱枯水,水量大幅减少,村民的用水就得不到保障。

群众利益无小事,为了彻底解决群众冬季饮水难问题,冯发亮带着几个村干翻山越岭寻找新的水源,但他们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水源和引水途径。山上不能引水,那就换个思路,他想到了深井取水,立即找到打井公司,请来专家进行实地勘测。经过勘测,打井方案可行,可是问题又来了,没有资金怎么办?冯发亮主动向上级汇报,并提出上级负责出资打井,用村屯集体资金安装水表,收取水费用于后期运营维护的方案。方案很快得到上级的支持,20万元的打井经费也得到落实。2022年4月5日,当一股清澈甘甜的泉水从百米深井喷涌而出时,在场的群众欢呼雀跃,平那屯48户252人冬季饮水难问题彻底解决了。平那屯村民们难掩兴奋,说要选个好日子,在井边立一块碑,在碑上刻上大大的“第一书记井”和“吃水不忘挖井人”。

修路打井,实实在在地为村民解决了困扰了多年的出行与饮水问题,冯发亮用实干解民忧,实实在在地办好事、办实事。

数字乡村,赋能基层治理

江坡村地理位置偏远,村里虽然通了网络,但基层治理手段依然比较原始落后。冯发亮为了让更多大山里的人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生活便捷,依托中国电信的网络与技术优势,给村里引进了高速网络,在村里各处装上监控,组建 “百姓天网”。

“冯书记,打开手机帮喊下群众过来做核酸”

“冯书记,看下监控昨晚谁碰坏了警示牌”

“冯书记,看下监控有没有小朋友在河里玩耍”

“冯书记,帮我看看怎么用天翼看家通过摄像头跟爸妈说话!”

……

村民们发现有了这张“天网”,村里更安全了,办什么事也更方便了。为了把互联网变成百姓致富的工具,冯发亮还自学网络直播,教会村民利用微信、网上直播等方式销售蜂蜜、香菇等土特产。

建设“数字乡村”,让江坡村的基层治理、社会维稳、产业发展、便民服务和疫情防控等方面得到了质的提升,基层管理更高效便捷,群众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乡村振兴工作千头万绪,做一名称职的驻村第一书记不容易。”防城港市优秀驻村工作队员、上思县南屏瑶族乡江坡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标兵冯发亮感慨道。冯发亮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肩负时代重任,他满怀信心将用心用情服务好一方百姓,积极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写好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上思县   防城港市   瑶族   实实在   中国电信   集体经济   村里   顾虑   上级   村民   基层   乡村   书记   渠道   群众   用心   管理员   资金   百姓   冯发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