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北的老石渠

家北的老石渠

文/厚石 图/网络

一条美丽的小溪水从村西流过,溪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闪,波光粼粼。小溪上游的岸堤上直立着一座高高的扬水塔,就像一个射点,然后向东画出了一条美丽的射线。这条射线,就像绵延不断的万里长城,穿过一马平川的绿色田野。阵阵微风吹来,禾苗波浪般唰啦唰啦的起伏声像是人们在为它鼓掌,久久回荡在美丽的田野上。

自古以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从河边画出的那条射线,就是家北的水利设施老石渠。说起家北的那条老石渠,得是有着50多年历史的“老物件”了。在儿时,我就记得它飞跃如龙,横卧在村子北面,既坚固又壮观。小时候每每路过,好奇心促使着我上前触摸一会,看着渠内白花花清亮亮的流水,不禁感慨劳动人民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创业精神。

石渠,顾名思义都是用石块砌成的,没有钢筋混凝土结构。我的家乡类似的石渠建筑有很多很多,那是一代人在建国以后大修农田水利设施付出辛苦的结晶!

家北的那条老石渠,从河边引向田间,从西向东由高及低地依次延缓,遇沟架槽,遇路架桥。最高处3米,最矮1米,主干渠全长近千米,在起初的500米以内,间隔有30多个拱形桥洞组成,桥洞成弧形,河边的扬水塔最高处拱上加供。小河的水,被抽水机抽到扬水塔,再沿着石渠,流进生产队的田地里。田地里刚浇过的禾苗,轻轻地摇摆着绿叶,晶莹油亮,好像干渴的孩子喝足了奶水一样滋润,舒畅!记得小时候,放学后三五个好友一起去家北田地里割草,爬上矮处的石渠,或一溜小跑踏出水花,或轻松散步赶着水草,心情愉悦、快乐美妙。

家北的这条石渠,自建成后有力的解决了农业用水问题,改变了过去种粮靠天吃饭的现象。据老人介绍,能使全村近千亩旱地变为水浇田。冬前为小麦浇一次冻水,开春为小麦浇一次返青水。四、五月份,要为小麦浇拔节水、灌浆水,为花生播种、地瓜插秧浇造墒水。六月份为麦茬玉米播种浇造墒水、为春玉米浇灌浆水;七、八月份如遇上大旱,还要为夏玉米灌溉一至两遍水。保障了生产大队的农业大丰收。

石渠全用白石垒砌而成,所用石块裸于外面,能够让人清晰看到它的建筑技术和水平。工艺上严丝合缝,平整,色彩上全白如新建一般,50多年时光,所见之处少有毁坏之处。

六七十年代,“战天斗地,气壮山河”是时代的主旋律。处处红旗招展,人声鼎沸,年轻人自带充电器,干劲十足。乡亲们凭着一双双改天换地的铁手,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完成了好多类似于石渠的巨大工程,创造了一个个“大寨”般的奇迹。

生产大队由人民公社组织领导,每年到了农闲时节,都要义务出工,大兴水利工程,大搞农业技术改造和农田基本建设。

大兴水利工程,如整修红旗水库,修筑防洪大堤,开控、疏浚河道等。那个时候没有机械设备,没有现在挖掘机、推土机、搅拌机什么的,全部靠人工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垒砌起来的。

垒石坝的石头全部是人工,从周边的山岭上,用锤子一锤一锤打出来的。拌水泥用的沙子也是从小河里掏挖出来的,然后再用人工推到工地上。

乡亲们齐心协力,对洪、涝、旱灾进行全面治理,变水害为水利,消除了辖区内大面积的干旱现象,扭转了辖区内农业靠天吃饭的历史。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那个年代,农田基本改造建设最著名的工程要数“整治太平岭战役”。

乡亲们自带铁锹,撅头,碗筷,行李,各生产大队立灶起火,青春生猛,斗志昂扬。太平岭工地上人山人海,人欢马叫。夜间灯火通明,小推车往来如梭,夯力声此起彼伏,指挥部里大喇叭不时传递着有关指示与信息,群众干得热火朝天。

听老人们介绍,当年整治太平岭、修建红旗水库大坝,民工吃的煎饼堆起来比大坝还高。每人一顿就分两个煎饼,再分两个比手指头还细的咸菜棒,大锅菜是熬的白菜、萝卜。当年没有白面馒头可吃,都是就着咸菜棒吃煎饼。民工义务出工不发一分钱的工资,男壮劳力不够吃的自己就从家里带着煎饼。当时人们干活却干劲十足,工地上热火朝天,没有一个偷懒耍滑的。

忆往昔艰苦岁月,看今朝水利变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着乡亲们不断向前,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提档升级。我村村集体先后充分利用河流资源优势,投资数十万元先后在上河、下河修建了两处拦河大坝,保障了农业灌溉蓄水。村集体积极支持个人投资建设经营水利灌溉项目,由个人投资近百万元全覆盖铺设输水管道,大大改善了农业水利条件。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新时期新时代,国家大力实施“小农水”工程,加大了现代化水利建设的扩容升级,村内进一步解决了全方位、无死角、全覆盖的农业用水,加快推动了高效农业建设,稳步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美丽的家乡,美丽的家乡水。不同时期,不同时代,祖祖辈辈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总是描绘着最新最美的图画,一代又一代的乡亲们在这里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美丽乡村振兴建设,如今老石渠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它静静横贯于家北的田野间,成为了时代标志,也成为了乡亲们重点保护的“历史文物”。它不仅述说着六、七十年代乡亲们战胜自然、改造自然、人定胜天的动人故事,它还静静地见证着我们农业经济发展的历程,见证着乡亲们富裕、美丽、和谐的新生活。

作者简介:厚石,本名刘善磊,1968年2月出生,平邑县温水镇人,中共党员。平邑县作家协会会员,高级教师。热爱文学,爱好写作,作品散见于报刊或获奖。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石渠   平邑县   生产大队   太平   煎饼   射线   乡亲   水利   美丽   农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