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有哪些不可错过的美食?

好的食物有根,谁也搬不走

陈晓卿的这句话,不仅仅说的是一碗重庆小面,也指每个地方的精髓美食。

贵州酸菜鱼 | 图片来自纪录片《寻味贵阳》

内蒙羊排饺子 | 图片来自纪录片《风味人间4》

北京豆汁配焦圈 | 图片来自纪录片《早餐中国》

如果要我说国内每个地方的精髓美食,那一本书可能都写不完,毕竟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每个人都有一份自己的菜单。

甘肃,这个地处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边缘,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是一个拥有极致丰富地貌、风景共存的省份

甘肃的雪山 | 原创图片

甘肃的草原 | 原创图片

甘肃的峡谷 | 原创图片

多元的地貌,也造就了多元的美食,再加上多民族的文化交融,可以说这里深藏着比艳遇更加诱人的……美味,让我去了之后迟滞难行。

兰州没有「兰州拉面」

兰州,从空中俯瞰,它是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

这里你最熟知的美食是不是那碗氤氲缭绕的兰州拉面?

原创图片

在兰州人的味蕾 DNA 中,牛肉面只有两种:一种是兰州的「牛大」,一种是外地人口中的「兰州拉面」。

你可不要小看「兰州拉面」这四个字,它对于兰州人而言,那是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的词汇。因为兰州拉面是青海化隆人的高仿,他们的面叫「兰州牛肉面」或「牛大」。

原创图片

一碗地道的兰州牛肉面,不仅讲究一清(清汤)、二白(萝卜)、三绿(香菜、蒜苗)、四红(油泼红辣椒)、五黄(面条黄亮),面、牛肉、佐料,样样都要精挑细选

牛肉要甘南的牦牛,因为它们从小到大就是跑酷选手,身上的肉蕴含着青草的芳香。

原创图片

面必须是永登的面粉配上皋兰的蓬(不过现在大多是拉面剂),这样和出来的面条,才能拥有黄河水般的黄亮外表,面筋的延展性和弹性也能达到最佳状态。

好的食材,还要有好的烹饪秘籍,才能做出属于兰州的气质。

图片来自网络

醒好的面团在兰州拉面师傅的手里,就好像一件魔术道具,只要你说出对接暗号,他就能给你变出 9 种面型:毛细(直径 0.3 毫米),细、二细、三细、二柱子、立体感的三棱子、韭叶、薄宽、大宽。

图片来自网络

不同粗细的面,口感自然也不一样。如果第一次吃,不要纠结,先点个最流行的二细来尝尝。

在一家面馆,如果说做面考验的是师傅举手投足的耍帅能力,那灵魂的面汤考验的就是他们真正的实力。

图片来自网络

毕竟一碗面好不好,兰州人只需要喝上一口汤,然后在嘴里咂摸咂摸味道,就能知道要不要摔筷子走人了。

牛肉至少慢火熬制 5 个小时,纤维才能渐渐松弛,鲜味物质与香料碰撞融入汤汁,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图片来自网络

最后,在上桌前,配上一些天水甘谷辣椒炼制的辣椒油,一把葱花和香菜,几片白萝卜,这个味才是那碗正宗的兰州牛肉面风味。

如果你要我推荐好吃的兰州牛肉面,那可以先试试磨沟沿、吾穆勒、白建强、萨达姆、马子禄、马安军,这些都是面老大。

一碗没有牛肉的拉面

四千多年前,中亚的小麦经西域传入大漠深处后,面条便是美食中的 C 位担当。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也是重要的小麦传入地。

在这里,也有一种面里加入「蓬灰水」的面条,只不过它的灵魂伴侣是一碗驴肉

图片来自网络

敦煌有句俗语:“浆水面条解暑快,驴肉黄面门外拽”。

图片来自纪录片《敦煌,千年不散的宴席》

到敦煌玩,最不可错过的重头戏,除了看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再就是看拉面师傅的表演。他们的技术,比海某捞的可厉害多了,面条的劲道连兰州都竖大拇指。

图片来自纪录片《敦煌,千年不散的宴席》


这面里的每一根面条华丽出场前,都要经历一场虐恋般的千锤百揉。重达一公斤的面剂子加入独家秘方「蓬灰水」,面就变得又黄又劲道。

然后左拧拧、右甩甩,师傅便拿着面剂子开始在面板上翩翩起舞,不一会就拉到了门外。

图片来自纪录片《敦煌,千年不散的宴席》

最后起锅,放上香菇、豆腐、驴肉丁大火爆炒,浓郁的酱汁浇在细长的黄面浇上,配上一盘切片驴肉,面与肉的情投意合,让它成为了敦煌美食圈的「流量之首」

图片来自纪录片《敦煌,千年不散的宴席》

如果你想尝尝正宗的味道,可以去达记或党记驴肉黄面馆,这两家在敦煌一直内斗。

炒拨拉

吃羊这事,可不是新疆、内蒙的专属,甘肃的羊,那也是一点都不逊色。

图片来源于《风味原产地-甘肃》

在这里,天赋异禀的「咩咩」们整天喝着祁连山雪水、吃着碱性土壤里吸收日月精华的青草和中草药长大

这些「行走的荷尔蒙」也让当地人发疯,不得不从头到尾、从肉到骨、从内脏到骨髓统统吃个遍。

图片来自纪录片《风味人间》

比起其它省炖羊肉、烤羊肉等本领,甘肃在炒羊杂上独具心意。尤其是张掖,这里对羊杂的做法造诣颇深。

图片来自《小城夜食记2》

炒拨拉,是祁连山脚下山丹县的特色美食,也是一场羊杂们的Part!

坐在没有桌子的餐馆中,告诉老板你要吃羊的那个部位,然后就是“红孩儿”的 Show Time。

图片来自《小城夜食记2》

羊杂和配菜被整齐的摆在锅边,撒上孜然、辣椒等调料,用大小相同的碳块将锅底烧热,放上一块羊脂油,好戏马上开始。

图片来自《小城夜食记2》

鼓风机在幕后掌控着现场的氛围,融化的羊脂油狠狠的在羊杂们脸上胡乱的拍。

软软的羊肚、羊肝、羊肺随着现场气氛依次登场,不久,三“羊”开泰就随着锅推到了你的面前。

图片来自《小城夜食记2》

围坐在火炉旁边,喝着当地的米酒,边炒边吃着热乎羊杂,满嘴的香味让人心里极度愉悦。

脂裹肝

除了炒拨拉,这里特有的古老游牧民族——裕固族,他们世居草原,自有一套羊杂心得。

图片来源于《风味原产地-甘肃》

脂裹肝,东裕固语称「孜热」,西裕固语称「厄赤瓦厄尔」,是裕固族对羊杂的另类烹饪。

牧民们用刀奏响草原上的打击乐,将生长 5 年藏羊的羊肝、羊肺、羊心剁碎,撒上香料调味。

图片来源于《风味原产地-甘肃》

然后给它们穿上蕾丝的羊腹腔上的一层油脂膜——羊网油,卷成卷,用白棉线将它们牢牢的捆绑在一起。

图片来源于《风味原产地-甘肃》

最后放入锅中蒸煮就算大功告成了。吃的时候不用蘸任何调料,味道就攒劲滴很。

甜醅子

甘肃,除了面面面、羊羊羊,它还是一个自带甜味的地方。

一碗甜胚子、一碗灰豆子,喝完就能变成白胖子。只要一提甘肃的甜醅子,我就开始止不住地流口水。

图片来自网络

我是一枚山东大嫚,印象里童年麦子成熟的季节,风吹麦浪是最美的风景,而马路边提着竹篮,卖的一包包煮熟的小麦粒是最香的秋味。

图片来自纪录片《风味人间4》

原始样子的它嚼起来柔韧弹牙,麦香萦绕,一小撮一小撮的放入口中,那灼烧过的谷物香气总让我吃得省不得停下来。

可惜,现在几乎绝迹了……但在兰州,甜醅子又让我和它重新相遇。

图片来自网络

西北有句顺口溜:"甜醅甜,老人娃娃口水咽,一碗两碗能开胃,三碗四碗顶顿饭。"

这里的甜醅就是用莜麦或小麦与酒曲密封发酵而成。发酵好的甜醅本地人喜欢直接用凉水冲来吃,麦芽的香味、糖水的甘甜,再加上一些酒曲的香醇,吃一口就让我如痴如醉。

甜醅子奶茶 | 原创图片

兰州人还将甜醅子与奶茶完美结合,打造了「放哈」这个本土奶茶品牌。

「放哈」是兰州话,普通话就是放下的意思。但我喝了一杯甜醅子奶茶后,就再也放不下了。

奶茶中夹杂着淡淡的酒香,比起普通的珍珠、椰果,将粒粒白嫩的麦粒用牙齿破壁,弥漫出的麦芽甜更令我着迷。

灰豆子

这是一碗黑漆漆,看起来毫无美感的小吃,但却是让当地小孩子馋哭的美食。

右边的就是灰豆子 | 原创图片

这碗用当地麻豌豆、蓬灰(食用碱代替)、红枣、白糖熬煮而成的甜品,听上去也没什么烹饪上的技术含量。

图片来自《小城夜食记2》

但舀一勺放入口中,轻轻地咬开胞衣紧扣的豆粒,混杂着枣味的豆香慢慢流出,绵软的口感让舌头直接拜倒,甜而不腻的让人心动。

图片来自《小城夜食记2》

细品下,还有点像“黑糖珍珠奶茶”的味道。

牛奶醪糟

这是近几年甘肃夜市小吃中的「流量明星」。

图片来自网络

牛奶和鸡蛋的相遇并不是稀罕事,但与醪糟、葡萄干、枸杞、芝麻、果干轰轰烈烈的结合在一起,还没入口,就有点醺然微醉了。

原创图片

一入喉,牛奶的香醇丝滑中,伴随着似有似无的米酒香气,虽没有微醺感的上头,却让滚滚红尘中的苦涩化为乌有。

泡儿油糕

唐代「见风俏」,宫廷「糖油糕」,摇身一变泡儿油糕。所以,甘肃的油糕和其他地方可大有不同。

图片来自纪录片《敦煌,千年不散的宴席》

这个由敦煌人用巧思和巧手改良的甜饼,内里用擀面杖慢慢碾碎的核桃仁、玫瑰、芝麻、花生做馅,用白白香香的猪肉和面。

图片来自纪录片《敦煌,千年不散的宴席》

包上馅的面,在手心里细细呵护,反复盘它,直到如丝绸般顺滑。

放入锅中,油糕渐渐的换上了晶莹剔透的蓬蓬纱衣,带着如花似玉的颜值和沁人心扉的甜香,来到你的面前。

图片来自纪录片《敦煌,千年不散的宴席》

一碰掉渣的酥脆,包裹着醇厚的甜糯,一口咬下,各种层次的口感分毫不差地送入口中。

麻辣三样 | 原创图片

果味醪糟

图片来自纪录片《敦煌,千年不散的宴席》

西瓜泡馍、杏皮水、浆水面、神仙粥……甘肃的美食琳琅满目,酸甜苦辣咸,都是本地人活色生香的人生载体,也是让我记住这里的开始。


你最爱的甘肃美食是哪一个?


#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甘肃   敦煌   美食   兰州   宴席   拉面   纪录片   面条   风味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