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三天丈夫抗美援朝,妻子游过鸭绿江万里寻夫,却不知其已牺牲

1950年冬季,抗美援朝战争已经爆发,全国各地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支援活动,更有许多有志青年踊跃参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以保家卫国。

在这些人之中,张志山是极为特殊的一个,他积极参加志愿军,要为抗击美国侵略者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当妻子周晓兰含泪送别他奔赴战场时,他们两人才刚刚结婚三天。

向前一步是为了守护更多人的家,退后一步是自己温馨的小家。张志山在小家和国家之间选择了国家,他如同其他那些英勇的志愿军战士一样,响应祖国的号召,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征程。

分别之时,张志山对自己的新婚妻子说道:“我一定奋勇杀敌,报效祖国,为你争光”。周晓兰泣不成声,将一个亲手绣的荷包送给丈夫,以作思念,上面寄托了她的担忧和漫漫爱意。

夫行万里妻担忧,张志山走后只在最初时给妻子写过一封信,此后就再也没有了消息,周晓兰的内心是焦急、期盼又担忧。

一年多时间后,附近与张志山一起参军的人都渐渐传回了消息,有人牺牲,其家人收到了部队送来的牺牲证明书和遗物。也有人给家里连续写了好几封信,诉说着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还表达了要痛击侵略者的决心。

但张志山始终没有任何消息,既没有他牺牲证明,他也再没有向家中寄过任何一封信。周晓兰非常挂念丈夫,她也几次向部队写信询问,但因为种种原因,她未能回应。

这样的情况让周晓兰非常绝望,也非常忧虑。最终,周晓兰在1952年作出了一个大胆而又艰难的决定,她要去朝鲜寻找丈夫张志山。

周晓兰是广西大苗山一带的人,此时也才刚刚二十出头的年纪。她的这个决定令大家都大吃一惊,感到十分的不可思议。

在那时候的交通条件下,从广西前往朝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朝鲜又处在战争之中,她一个弱女子要到那么远的地方,还要冒着枪林弹雨,是多么的让人不放心啊。

尽管公婆都极力劝阻,但周晓兰却坚定了决心,她说即使是天涯海角也要去。

随后,周晓兰就踏上了万里寻夫之路。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周晓兰一路走得十分艰难。她先是独自一人走了好几天才到达柳州,然后在柳州坐上了去往北方的火车,又用了足足十天的时间才到达丹东。

在丹东,她得到了当地志愿军留守处的帮助,相关领导还说要给她路费,劝她回家。可周晓兰却不愿意半途而废,始终想着如何去朝鲜。

  1. 周晓兰悄悄离开了留守处,走到了鸭绿江大桥,想从桥上过去。这个想法很显然是不太现实的,哨兵也阻止了她这一行动。

既然无法从桥上通过,周晓兰就决定从鸭绿江游过去,她的水性很好,很擅长游泳。但周晓兰面临的问题是寒冷,那时候的北方已经比较冷了,江水冰彻刺骨,令人难以承受。

好在周晓兰心中始终有一股力量和信念,她要找到自己的丈夫。在这种信念的鼓舞下,她战胜了一切困难,终于游到了对岸,被在江边打水的朝鲜大娘发现,后者精心地照料了她,使她的身体得到了恢复。

在朝鲜的日子是艰难的,那里正在打仗,到处都是危险。后来,她跟随一支部队一起前行,这样可以减少许多危险。

但美军的飞机十分猖獗,有一次敌机来袭,周晓兰不幸受了重伤,昏迷了五天五夜,而且整个身体都大面积的烧伤了,令人十分的心痛。

此时大家已经知道了周晓兰的身份,知道她并不是一名女志愿军战士,而是到朝鲜来寻找丈夫的,对她非常敬重。

醒来之后,周晓兰不顾自己的伤势,首先问的就是丈夫的下落。

看到这样一位专情又勇敢的妻子,包括团首长在内的所有人都感动不已,但他们也带给了周晓兰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她的丈夫张志山已经牺牲了。

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亲耳听到这个消息后,周晓兰的内心是有些崩溃的,眼泪止不住地直往下流,此情此景,也让所有人都感到格外悲伤。

首长后来告诉了周晓兰她的丈夫牺牲时的情况,张志山是在第五次战役时牺牲的,他同其他牺牲的战友们一起,被埋在了一片松林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鸭绿江   留守处   丹东   牺牲   妻子   丈夫   柳州   朝鲜   志愿军   新婚   消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